- 以多发性粒细胞肉瘤为表现的髓外复发1例
- <正>粒细胞肉瘤(GS)是一种髓系细胞来源的髓外发生的实体瘤。白血病髓外复发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及睾丸,其他部位很少见,以GS为表现的很少。现将我院以多发性粒细胞肉瘤为髓外复发表现的1例病例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李某,...
- 董晓燕陈岳华蒋志相苗文春
- 文献传递
- NF-kB的活化与白血病细胞凋亡受阻
- 促细胞调亡是许多化疗药物杀伤白血病细胞的重要途径,调亡受阻是白血病细胞耐药形成的重要原因。NF-κB是广泛存在于体内细胞中的重要核转录因子。近年来发现,NF-κB的不适当激活与血液系统肿瘤的发生、增殖、转移有密切联系,更...
- 陶师陈岳华蒋志相
- 关键词:白血病核转录因子凋亡耐药
- 文献传递
- IgM型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一例伴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7年
- 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而IgM型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临床更为罕见,且极易与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相混淆,其临床症状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骨痛等症状。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对化疗整体反应较差,疾病进展迅速,生存期较短,预后不良,目前国内外尚无治疗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的标准方案。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IgM型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 苗文春孙海燕陶师陈岳华朱卫国
- 关键词: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IGM型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文献复习症状表现疾病进展
- 急性白血病胆碱酯酶与心肌酶谱改变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02年
- 目的 :了解胆碱酯酶及心肌酶谱在急性白血病发作期与缓解期血清中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急性白血病发作期、缓解期血清中胆碱酯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 MB、乳酸脱氢酶酯及羟丁酸脱氢酶的变化 ,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在急性白血病发作期 ,SCHE活性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L DH、HBD活性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1) ,而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在急性白血病的发作期 ,SCHE活性下降 ,L DH、HBD活性升高 ,而 CK、CK-
- 陈岳华金永峰董国君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胆碱酯酶心肌酶谱心电图
- 环孢素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 2000年
- 陈岳华
-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疗法环孢素
- 核因子-κB、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 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核因子-κB(NF-κB)、幽门螺杆菌(Hp)、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血小板(PLT)、血小板相关IgG抗体(PA-IgG)进行检测分析,探讨NF-κB、cagA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寻找改善ITP预后的方法.方法 SABC法检测NF-κB,C^13尿素呼气试验(uBT)检测Hp,酶联免疫法测定外周血cagA、PA-IgG,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PLT.依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Hp+cagA+NF-κB+、Hp+cagA+NF-κB-、Hp+cagA-NF-κB+、Hp+cagA-NF-κB-、Hp-NF-κB+、Hp-NF-κB-六组.对各组PA-IgG、PL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24例ITP,Hp阳性175例,阳性率78.13%.175例Hp+,其中cagA+91例,Hp+中占52%,总体中占43.63%.NF-κB+共108例,总阳性率46.21%;其中Hp+cagA+中78例,阳性率85.71%;Hp+cagA-中21例,阳性率25%;49例Hp-中9例NF-κB+,占18.37%.分析各组PLT、PA-IgG,Hp+较Hp-组,Hp+cagA+较Hp+cagA-组,NF-κB+较NF-κB-组,PLT低、PA-IgG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gA可能直接或通过激活NF-κB参与免疫应答,致ITP患者PA-IgG升高,血小板降低.
- 雷瑚仪封蔚莹兰梅王英侠陈岳华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核因子-ΚB紫癜
- 原发性淋巴结淀粉样变性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2013年
- 原发性淋巴结淀粉样变性是一种少见疾病,2007—2012年国内共报道了2例。现将本院发现的1例介绍如下:
- 董敏朱卫国陶师陈岳华
- 关键词:淀粉样变性淋巴结原发性文献复习少见疾病
- 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FLT3-ITD和NPM1基因联合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FMS样酪氨酸激酶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和核仁磷酸蛋白1(NPM1)基因突变的发生频率,并进一步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44例临床初诊为AML的成人患者骨髓标本,通过基因组DNA—PCR技术对FLT3-ITD和NPM1基因突变进行检测。结果44例患者共检测到FLT3-ITD突变10例,检出率227%。FLT3-ITD突变阳性的10例患者和无突变者初诊WBC中位数分别为(98.5±22.5)X109/L和(42.9±12.4)×10^9TL,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4例患者共检测到NPM1突变14例,检出率31.8%。大部分突变患者,染色体核型正常。结论FLT3-ITD和NPM1基因突变是AML患者中常见的分子生物学异常,对患者的临床和预后有影响。
- 陈岳华陶师朱卫国王云贵钱文斌
- 关键词:白血病FLT3-ITDNPM1基因突变
- 细胞因子IL-17A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通过观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Th)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ITP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微量样本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BA)检测和比较35例慢性ITP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IL-2、IL-4、IL-6、IFN-γ和IL-17A的水平.结果 ITP患者外周血IL-17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两组IL-17A的水平分别为(6.767±1.066)pg/ml和(1.679±0.253)pg/ml,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患者外周血IL-2、IL-4、IL-6、IFN-γ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血小板计数≥20×10^9/L的患者外周血IL-17A水平为(8.217±1.477)pg/ml,血小板计数< 20×10^9/L的患者外周血IL-17A水平为(5.238±1.490)pg/ml,两者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慢性ITP患者外周血IL-17A水平异常升高,提示Th17细胞和IL-17A可能在ITP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朱卫国陶师陈岳华钱文斌陈小会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TH17细胞
- Puerarin对K562、K562/AO2的增殖抑制和耐药逆转作用
- 目的研究黄酮类化合物Puerarin对K562和K562/AO2细胞增殖抑制、药物增敏、耐药逆转的作用。方法台盼蓝拒染试验、MTT实验检测Puerarin对K562、K562/AO2的抑制作用: MTT实验检测阿霉素单独...
- 陶师陈岳华蒋志相
- 关键词:PUERARIN多药耐药逆转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