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宣银
- 作品数:29 被引量:113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探讨
-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
- 刘志礼陈宣银黄山虎刘家明熊绪
-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临床疗效安全性评价
- 文献传递
- 椎板作为颈椎前路手术椎间植骨材料的解剖形态学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从解剖学角度探讨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中后路取自体颈椎椎板作为前路椎体间植骨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健康志愿者行颈椎CT扫描(平扫+矢状位重建)。其中,男、女各30例,年龄25~40岁。测量C3-7两侧椎板与椎弓根交界点的连线长度、两侧椎板交汇点到此连线的距离,并计算两侧椎板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颈椎椎间融合器(PEEKcage)进行比较。测量并比较C3-7各椎板高度与对应的椎间隙高度。结果C3-7两侧椎板所围成三角形面积均大于临床常用颈椎椎间融合器的理论融合面积,C3-7椎板高度均大于对应的椎间隙高度。结论从解剖学角度,颈椎椎板作为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中前路椎体间植骨材料是可行的。
- 熊绪刘家明刘家明陈宣银周云飞周扬陈宣银刘志礼
- 关键词:解剖学测量植骨融合颈椎前路融合术
- PELD经单侧远外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 目的:观察应用侧路椎间孔镜单侧入路双侧神经根腹侧减压治疗双下肢有神经放射症状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36例单一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双下肢神经根放射症状的患者,中央型巨大突出8例,椎...
- 段满生周杨陈宣银戴闽黄山虎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双侧减压
- Let-7a/g/i在骨肉瘤细胞中靶向调控Aurora-B表达
- 目的:探讨可能在骨肉瘤细胞中调控Aurora-B表达的microRNAs,并为进一步探讨Aurora-B在骨肉瘤细胞恶性表型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预测软件(http://)以及Luciferas...
- 周云飞刘家明陈宣银朱粮博龙新华周扬张志宏刘志礼
- 关键词:骨肉瘤LET-7AURORA-B
- 一期后路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4月采用一期后路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49.1岁,合并神经功能损害者8例。术前CT和MRI提示腰椎病灶以单侧为主,均存在明显的骨质破坏。术前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2~3周。术中椎体间植骨采用局部骨颗粒和自体髂后松质骨颗粒。术后定期复查腰椎X线片及CT,以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和腰椎生理弧度变化。记录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变化。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3±4.2个月。2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57±39min,手术失血量为470±143ml。术后椎体间植骨融合率为95.2%,融合时间6.1±2.5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术后腰椎前凸Cobb角分别为21.4°±5.7°、33.6°±3.1°,末次随访时为31.3°±2.7°。术前、术后VAS评分分别为7.8±2.6、2.4±1.7,末次随访时为0.9±0.7。术后3个月ESR、C反应蛋白均明显下降,术后6个月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一期后路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安全、有效。
- 刘家明龙新华周扬陈宣银杨东段满生黄山虎刘志礼
- 关键词: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植骨
-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6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首次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化验检查结果及病理切片Gleason评分,分析各临床因素与骨转移发生的关系,明确骨转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585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发生骨转移228例,无骨转移357例。在骨转移患者中,骨盆转移发生率最高,占81.58%,其次是脊柱转移(63.16%)和肋骨转移(58.33%),锁骨转移最少(14.4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1.5岁、碱性磷酸酶(ALP)>85.5U/L、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79.88μg/L和Gleason评分>7.5分是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各因素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56.1%、66.7%、68.4%、56.1%,特异度分别为56.6%、81.8%、70.0%、65.3%。结论前列腺癌骨转移以骨盆转移最为多见,年龄、ALP、PSA及Gleason评分是前列腺癌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
- 林军明刘家明周扬童未来陈宣银刘志礼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肿瘤转移
- 成人非特异性化脓性脊柱炎MRI分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分析成人非特异性化脓性脊柱炎的MRI表现并进行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34例化脓性脊柱炎患者资料,根据累及脊柱部位及表现进行MRI分型。结果根据MRI表现分为Ⅰ~Ⅴ型:Ⅰ型化脓性脊椎炎2例,椎体终板出现骨质侵蚀/破坏/水肿,相应椎间盘正常;Ⅱ型化脓性椎间盘炎2例,椎间盘信号异常而邻近椎体未见骨质破坏;Ⅲ型化脓性脊椎-间盘炎27例,同时出现椎体骨质破坏和相邻椎间盘信号异常,其中21例继发硬膜外间隙炎症;Ⅳ型化脓性小关节炎2例,均继发硬膜外间隙炎症及脊膜炎;Ⅴ型复合型1例,同时跨节段发生Ⅲ型和Ⅳ型。结论 MRI可准确显示化脓性脊柱炎受累部位、范围,分型有利于提高对化脓性脊柱炎病理机制的理解和诊断能力。
- 张宁曾献军何来昌胡梅东刘志礼刘家明张志宏陈宣银舒勇
- 关键词:脊柱炎骨髓炎椎间盘炎
- FASN介导骨肉瘤细胞体外"失巢凋亡"抵抗初步探讨
- 目的大量研究证实细胞的"失巢凋亡抵抗"能力是肿瘤转移的关键。通过比较具有"失巢凋亡"抵抗能力的骨肉瘤细胞与其亲本细胞中FASN的表达和细胞恶型性表型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FASN通过介导细胞抗"失巢凋亡"促进骨肉瘤的侵袭转...
- 伍宏山龙新华刘家明陈宣银刘志礼钟俊桥
- 腰椎后路术后切口感染及椎管内血肿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及椎管内血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腰椎疾病行腰椎后路手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33例及发生椎管内血肿的25例患者资料。33例发生切口感染患者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38-79岁,平均(58.85±8.76)岁;原始疾病为间盘突出症5例,滑脱9例,椎管狭窄15例,骨折4例。25例发生椎管内血肿患者中,男17例,女8例;年龄38-77岁,平均(60.96±11.37)岁;原始疾病为间盘突出症18例,滑脱3例,椎管狭窄4例。按患者年龄、性别、原始疾病等进行匹配,从同期行腰椎后路手术患者的数据库中按3:1比例选择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中,术前合并糖尿病、术前红细胞、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钙离子浓度,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节段,术中出血量、植入cage,术后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浓度与无切口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糖尿病(OR=3.716,P=0.032)、术前血清钙降低(OR〈0.001,P=0.001)、术中出血量增加(OR=1.002,P=0.014)、术后血红蛋白减少(OR=0.923,P=0.018)和术后血小板升高(OR=1.007,P=0.017)是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术后椎管内血肿形成的患者中,术前总蛋白、白蛋白、血小板、钙离子浓度;手术时间,手术节段,术中出血量、输异体血和术后总蛋白与无血肿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显示:术前血清钙降低(OR〈0.001,P=0.001)、术前总蛋白减少(OR=1.298,P=0.043)、术中出血量增加(OR=1.003,P=0.021)和术后总蛋白减少(OR=1.080,P=0.028)是手术后椎管内血肿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合并糖尿病、血清钙下降、
- 刘家明邓辉林周扬陈宣银陈文昭黄山虎戴闽刘志礼
- 关键词:腰椎外科伤口感染血肿
- 颈椎椎板作为椎体间植骨材料在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评价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中应用自体颈椎椎板行椎间植骨融合加前路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6月采用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前后方均受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7例,其中A组采用后路所切除的颈椎椎板行椎间植骨加前路钢板固定,B组采用自体三面皮质髂骨植骨加前路钢板固定(n=22)。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植骨融合率、VAS评分、JOA评分及椎间隙高度变化。结果 A组手术时间(102.7±13.9min)及术中出血量(170.3±25.7ml)均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128.9±12.3min、191.1±32.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术后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17.4个月。术后6个月A、B两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4.4%(14/15)和100%(2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0)。两组术后VAS评分、JOA评分、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行前后路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椎板作为颈椎前路椎体间植骨材料是可行的。
- 熊绪刘家明陈宣银姜建龙新华舒勇黄山虎尹庆水刘志礼
- 关键词:椎管狭窄颈椎矫形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