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云

作品数:61 被引量:518H指数:14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17篇生物学
  • 8篇文化科学
  • 6篇理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水稻
  • 8篇蛋白
  • 7篇稻田
  • 7篇基因
  • 7篇教学
  • 6篇壳聚糖
  • 6篇根系
  • 5篇稻根
  • 5篇稻田甲烷
  • 5篇稻田甲烷排放
  • 5篇生物化学
  • 5篇水稻根
  • 5篇水稻根系
  • 5篇甲烷排放
  • 4篇形态生理
  • 4篇玉米
  • 4篇转导
  • 4篇胁迫
  • 3篇信号
  • 3篇信号转导

机构

  • 61篇扬州大学
  • 2篇淮阴师范学院
  • 2篇盐城师范学院
  • 2篇江苏沿海地区...
  • 1篇江苏里下河地...
  • 1篇南通大学
  • 1篇巴州正达绿源...

作者

  • 61篇陈云
  • 17篇梁建生
  • 9篇刘立军
  • 8篇谢虹
  • 6篇吕冰
  • 6篇姜涌明
  • 5篇胡健
  • 5篇高勇
  • 5篇王云
  • 5篇于一帆
  • 4篇戴毅
  • 4篇郭敏亮
  • 4篇赵国骏
  • 4篇姜守磊
  • 4篇杨生妹
  • 4篇葛会敏
  • 3篇许卫锋
  • 3篇陈建民
  • 3篇唐瑭
  • 3篇季芳芳

传媒

  • 5篇教育教学论坛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扬州大学学报...
  • 3篇中国水稻科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功能高分子学...
  • 2篇植物生理学通...
  • 2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研究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南通医学院学...
  • 1篇教育评论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广西植物

年份

  • 1篇2023
  • 7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8
  • 2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3篇1999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壳寡糖对水稻纹枯病不同抗性品种几丁质酶诱导的研究被引量:29
2000年
以还原糖平均分子量为 50 0、 1 0 0 0、 1 50 0、 2 0 0 0、 3 0 0 0的壳寡糖作诱导剂 ,分别对纹枯病具不同抗性的Lemont、特青以及七苗香等水稻品种苗期及抽穗期进行了几丁质酶诱导试验。结果表明 :分子量不同的壳寡糖对供试水稻品种叶片几丁质酶的诱导作用不同 ,分子量为 1 50 0的壳寡糖诱导效果最佳 ,而分子量为 50 0的壳寡糖诱导效果最差。比较苗期及抽穗期诱导速度 ,苗期快于抽穗期 ;水稻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不同 ,其几丁质酶诱导能力也不同 ,无论是苗期还是抽穗期 ,抗病能力强的水稻品种 。
胡健陈云陈宗祥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壳寡糖
转Bt基因棉对土壤无脊椎动物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运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转 Bt基因棉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的影响 ,与常规棉比较 ,转 Bt基因棉降低了土壤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和数量 ,并且降低了土壤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 ,通过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的分析 ,表明转 Bt基因棉影响了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的稳定性 ,对环境安全性也产生了影响。
林社裕梁建生陈云
关键词:转BT基因棉环境安全性
生物化学研究型教学的几种典型案例被引量:1
2014年
大学研究型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合理选择,高校各类课程已不同程度地实施了研究型教学。本文概述了生物化学课程几种典型的研究型教学案例,为教师研究型的"教"和学生研究型的"学"提供参考。
陈云刘立军杨生妹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生物化学
探讨生物化学全英文授课的改进策略被引量:1
2018年
全英文授课可大大提升教师及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促进其掌握最新的研究动态,提高与国际接轨的能力。本文从培训授课教师、筛选授课对象、甄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等几个方面,探讨了高等院校中生物化学全英文授课的改进策略,以期为全面提高该门课程全英文授课的教学效果提供思路。
叶满红陈云杨生妹
关键词:全英文授课生物化学教学效果
渗透胁迫诱导的植物细胞中脱落酸的合成及其调控机制被引量:30
2001年
植物细胞受到渗透胁迫后 ,细胞内脱落酸(ABA)迅速积累。文中就渗透胁迫诱导细胞中ABA的合成以及与其有关的信号感受、转换、转导 。
梁建生庞佳音陈云
关键词:高等植物渗透胁迫脱落酸信号转导
甜叶菊有效成分动态积累分析及水提液澄清工艺初探被引量:4
2022年
为了探索甜叶菊有效成分积累规律,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在2018年7月24日至10月16日甜叶菊谱星6号叶中甜菊糖苷、绿原酸类和类黄酮含量的变化;采用壳聚糖季铵盐、壳聚糖盐酸盐、白色聚合氯化铝、黄色聚合氯化铝、硫酸亚铁+氢氧化钙等5种絮凝剂对甜叶菊水提液进行澄清处理,通过分析水提液澄清率及3种甜菊糖苷和6种绿原酸类在澄清液中的保留率,探索甜叶菊水提液的澄清方法。结果表明,甜叶菊叶片生物量积累呈上升趋势;各甜菊糖苷的含量变化幅度小;绿原酸类及类黄酮成分的积累与生长期密切相关,含量呈现降低-升高-稳定-降低的动态变化趋势。甜菊糖苷、绿原酸类和类黄酮的含量在9月18日至10月2日时段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68.74、73.78和14.88 mg/g。结合产量和有效成分两方面因素,确定新疆巴州甜叶菊最佳采收期为9月中旬至10月初。不同的絮凝剂对甜叶菊水提液的澄清效果不同,采用壳聚糖盐酸盐絮凝处理水提液中9种有效成分的保留率最高,以0.45 g/L壳聚糖盐酸盐在45℃条件下澄清率达到89.39%。壳聚糖盐酸盐可以作为适宜的絮凝剂应用于甜叶菊水提液中甜菊糖苷和绿原酸类的分离纯化。
谢虹王雪铭张红艺陈云梁建生
关键词:甜叶菊甜菊糖苷类黄酮絮凝剂
“四点法”提升遗传学的课程思政内涵
2022年
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是做好立德树人、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遗传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遗传和变异的学科,其中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可以借助从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从教学内容中体现哲学思想、从大师的成长道路中培养价值观、从经典知识中深化时事政治等四种途径,抓住基本点、出发点、支撑点和深化点,将思政元素融入遗传学的课程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崇高理想,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建设人才。
程阳陈云
关键词:遗传学
甜叶菊花和叶中酚类成分分析及含量测定被引量:10
2021年
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分析仪,结合质谱分析及比对对照品或文献报道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和质谱参数,在甜叶菊花和叶中鉴定了16种酚类化合物。建立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甜叶菊中16种酚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并对甜叶菊一新品种盛花期花和叶中酚类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甜叶菊花和叶中酚酸化合物以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为主,异绿原酸A含量最高,绿原酸含量次之;花和叶中类黄酮化合物主要为芦丁、槲皮素-7-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槲皮素-3-O-木糖苷、槲皮素-3-O-鼠李糖苷、芹菜素-7-O-葡萄糖苷、山奈酚-3-O-阿拉伯糖苷、山奈酚-3-O-鼠李糖苷,槲皮素-3-O-鼠李糖苷含量最高;盛花期甜叶菊花和叶中酚类总量达(22.31±0.51)mg/g和(91.11±2.32)mg/g。
谢虹陈云梁建生
关键词:甜叶菊酚类类黄酮
孕穗期剪叶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2021年
水稻根系对稻田甲烷排放有重要影响,剪叶可以调节水稻源库关系和根冠生长,但其对稻田甲烷排放的调控效应及机制尚不清楚。以扬稻6号(籼稻)和日本晴(粳稻)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对孕穗期水稻植株进行剪叶处理,研究植株与土壤的相关性状及其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未剪叶),剪叶处理显著降低了稻田甲烷排放通量,扬稻6号和日本晴2个品种的甲烷排放通量在剪叶36 h后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3.0%和22.1%。剪叶极显著降低了水稻叶面积指数,但其对根系形态特征、根系泌氧能力和氧化力无显著影响;剪叶处理使根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和根系分泌物总有机碳(TOC)含量显著降低,但使2个品种根中NSC/TOC分别增加了33.1%和28.9%。Mantel检验分析表明,根中NSC/TOC是影响稻田甲烷通量和产甲烷菌最主要的因素。这些结果表明,剪叶处理可以调节光合产物在根系和根际土壤中的分配,提高NSC/TOC,导致土壤中产甲烷菌数量下降进而减少稻田甲烷排放。
王澜赵步洪张亚军蒋红亮李国明刘立军陈云
关键词:剪叶甲烷排放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根系、产量和土壤的影响被引量:14
2022年
【目的】干湿交替灌溉(WMD)对水稻根系生长和产量形成有重要影响,但其对土壤性状的影响,以及与根系生长的关系尚不明确。【方法】本研究以5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为材料,在结实期设置常规灌溉(CI)和干湿交替灌溉(WMD)两种灌溉方式处理,研究了其对水稻产量、根系形态生理及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1)与CI相比,结实期WMD可明显提高不同品种的结实率与千粒重,从而提高水稻产量。2)结实期WMD能够提高复水后水稻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硝态氮含量和脲酶、蔗糖酶活性,降低土壤铵态氮含量。3)结实期WMD复水后水稻根系形态(根质量、根数、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通气组织面积)及根系活力(根系氧化力)均明显高于CI处理。【结论】WMD复水后较高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硝态氮含量、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以及较低的土壤铵态氮含量能够改善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促进籽粒灌浆结实,提高水稻产量。
陈云陈云李婷婷李思宇李国明张伟杨张耗顾骏飞刘立军杨建昌
关键词:水稻干湿交替灌溉土壤养分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