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阮克峰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现代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多糖
  • 3篇色谱
  • 3篇色谱法
  • 3篇色谱法测定
  • 3篇麦冬
  • 3篇麦冬多糖
  • 3篇麦冬多糖MD...
  • 2篇口服
  • 1篇单次
  • 1篇单次口服
  • 1篇盐酸
  • 1篇盐酸小檗碱
  • 1篇氧化锌
  • 1篇医院制剂
  • 1篇荧光
  • 1篇制剂
  • 1篇释放动力学
  • 1篇释药
  • 1篇四黄汤
  • 1篇尿液

机构

  • 7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上海市金山区...
  • 1篇教育部
  • 1篇解放军第20...
  • 1篇吉化集团公司

作者

  • 7篇阮克峰
  • 5篇冯怡
  • 3篇徐德生
  • 3篇谢华通
  • 3篇王硕
  • 2篇林晓
  • 2篇张继全
  • 2篇赵立杰
  • 2篇沈岚
  • 2篇马诗瑜
  • 2篇翟宇
  • 1篇徐列明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成药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敛痔散医院制剂质量标准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研究敛痔散医院制剂质量的初步标准。方法: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敛痔散中的血竭,HPLC法定性鉴别敛痔散中的黄芩;HPLC法和酸碱滴定法分别定量测定敛痔散中盐酸小檗碱和氧化锌。结果:血竭和黄芩均可检出;盐酸小檗碱在0. 0239~2. 49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3. 23%,RSD%为7. 2%;氧化锌在取样0. 02525~0. 25204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 36%,RSD%为1. 0%。结论:本研究为建立规范的质量标准奠定了坚实基础。
彭军良胡小苏姚向阳张华赵立杰张继全张继全
关键词:盐酸小檗碱氧化锌
四黄汤制炉甘石制备工艺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四黄汤制炉甘石工艺研究。方法采用HPLC法,以黄芩苷、盐酸小檗碱转移率为指标优化四黄汤提取浓缩工艺;以盐酸小檗碱和氧化锌含量为指标,优化四黄汤制炉甘石的工艺。结果四黄汤提取工艺为按处方取黄芩、黄连、黄柏、大黄四味中药加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0.5h,合并滤液并于75℃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5,浓缩液与煅炉甘石细粉混匀后于80℃下真空干燥并粉碎过筛得制炉甘石。结论四黄汤制炉甘石工艺稳定可行。
胡小苏赵立杰张继全张继全阮克峰彭军良阮克峰
关键词:四黄汤
荧光凝胶色谱法测定大鼠单次口服麦冬多糖MDG-1排泄变化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单次口服麦冬多糖MDG-1后排泄量的变化。方法: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对麦冬多糖MDG-1进行标记(F-MDG-1),测定取代度。采用高效凝胶色谱法(HPGPC)对粪便及尿液内MDG-1含量进行测定。SD-雄性大鼠,给药组按照300 mg.kg-1给予F-MDG-1,空白组给予纯水,分别在0,4,12,24,48,72 h收集尿液及粪便。测定含量。结果:在单次给予F-MDG-1量300 mg.kg-1后,尿液中含量测定在12 h时达到最大排泄量0.808 7 mg,而后逐渐减少,至72 h最低0.105 3 mg;在粪便测定中在12 h达到最大排泄量为21.332 4 mg,而后逐渐减少,至72 h最低0.506 5 mg。结论:采用FITC对MDG-1进行标记,并采用荧光色谱法对MDG-1在排泄物内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是可行的。MDG-1基本不被人体吸收,其主要经粪便排泄。
谢华通王硕阮克峰冯怡徐德生
关键词:麦冬多糖
扶正化瘀方中多种组分的定量测定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对扶正化瘀方(丹参、虫草菌丝、绞股蓝、五味子及松花粉)进行质量评价研究,旨从效应组分层面、有效成分层面,多维地体现其内涵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扶正化瘀方君药效应组分中丹酚酸B和原儿茶醛;采用比色法测定绞股蓝总皂苷、绞股蓝总多糖及虫草总多糖。结果 3批扶正化瘀方中总皂苷平均质量分数为0.148 mg/g,平均回收率为101.7%,RSD为2.67%;总多糖平均质量分数为73.24 mg/g,平均回收率为96.45%,RSD为1.05%;丹酚酸平均质量分数为52.98 mg/g,平均回收率为101.59%,RSD为1.87%;原儿茶醛平均质量分数为1.05 mg/g,平均回收率为100.87%,RSD为2.40%。结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重复性及稳定性均良好,可用于扶正化瘀方的质量控制。
马诗瑜沈岚翟宇林晓冯怡阮克峰徐列明
关键词:扶正化瘀HPLC
应用于多组分中药制剂释药评价的基于数学集合的释放动力学评价方法与Kalman滤波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提供一种评价多组分中药的基于数学集合的释药动力学方法。方法:以扶正化瘀方为研究模型,通过建立的基于数学集合的释放动力学评价方法指导扶正化瘀复方释药系统的制备,对其多组分释放特征进行量化评价,并采用Kalman滤波法验证方法的准确性。结果:两者比较结果均表明,扶正化瘀复方释药系统样本4与参比制剂扶正化瘀胶囊显示出释药同步。结论:此结果不仅验证了基于集合的方法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而且通过异步系数参数整体表征目标制剂的释放情况,并能从各特征峰信息的相对误差参数中找到释药单元剂量调整改进的方向,指导相关成分有目的性地调整,以使目标制剂满足与参比制剂释药同步性的要求,同时为多组分中药复方制剂的定量表征和评价中药多组分释放行为的同步性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
沈岚翟宇马诗瑜林晓冯怡阮克峰
关键词:中药多组分
凝胶色谱法测定麦冬多糖MDG-1在大鼠胃肠道含量变化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口服麦冬多糖MDG-1后在胃肠道内的变化。方法: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对麦冬多糖MDG-1进行标记,测定取代度。采用荧光凝胶色谱法(HPGPC)对消化道内含量进行测定。胃内含量变化测定: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6组,其中5组分别口服给予不同剂量F-MDG-1,空白组给予水,在1 h时测定含量;另取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6组,其中5组分别经口给予相同剂量F-MDG-1,空白组给予水,分别在0,1,2,4 h时测定含量。小肠道内含量测定:SD-雄性大鼠分成4组,空白组1组及给药组3组,经胃幽门部注射给药后立即分别结扎胃幽门部及小肠末端,空白组给予水适量,给药组给予F-MDG-1溶液适量,分别在1,2,4 h测定内容物内F-MDG-1含量。大肠内含量测定:SD-雄性大鼠分成4组,空白组1组及给药组3组,每组6只,给药方法:经小肠末端部注射给药后立即分别结扎小肠末端及大肠末端近肛门部。空白组给予水适量,给药组给予F-MDG-1溶液适量,分别在1,2,4 h测定大肠内容物内F-MDG-1含量。结果:给予相同剂量的F-MDG-1,随着药物在胃内驻留时间的延长,其浓度下降。而在给予不同浓度F-MDG-1后,在1 h时测得浓度占给药量的百分比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将pH调7.2后,其含量未变化。分别单次给予小肠、大肠F-MDG-1后,随着药物在肠道内驻留时间的延长,其含量逐渐降低。结论:采用FITC对MDG-1进行标记,并采用荧光色谱法对MDG-1在胃肠道内含量变化进行研究是可行的。MDG-1在胃内不分解,其主要代谢部位在肠道,其原因可能是肠道内环境及细菌共同作用的结果。
谢华通王硕阮克峰冯怡徐德生
关键词:麦冬多糖胃肠道
荧光凝胶色谱法测定大鼠口服麦冬多糖MDG-1排泄变化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采用凝胶色谱法测定大鼠口服麦冬多糖MDG-1后尿液及粪便中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对麦冬多糖MDG-1进行标记。采用荧光凝胶色谱法(HPGPC)对SD-雄性大鼠口服MDG-1后的粪便及尿液内MDG-1含量进行测定。给药组按照150mg/kg给予F-MDG-1,空白组给予纯水,分别在1、2、3、4、5、6、7d后收集尿液及粪便,测定含量。结果在连续给予F-MDG-1量150mg/kg后,尿液中含量测定在3d时达到最大排泄量0.3133mg;粪便中含量在2d达到最大排泄量为5.70mg。结论 MDG-1在肠道内被分解,并和肠道相互作用。采用FITC对MDG-1进行标记,并采用荧光色谱法对MDG-1在排泄物内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是可行的。
李克剑谢华通王硕阮克峰冯怡徐德生
关键词:麦冬多糖尿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