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血液
  • 3篇乙酰
  • 3篇凝血
  • 3篇凝血作用
  • 3篇脱乙酰度
  • 3篇细胞
  • 3篇壳聚糖
  • 2篇蛋白原
  • 2篇心肌
  • 2篇血液流变
  • 2篇血液流变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细菌
  • 2篇纤维蛋白
  • 2篇纤维蛋白原
  • 2篇化学发光
  • 1篇胆固醇
  • 1篇弹性蛋白
  • 1篇弹性蛋白酶

机构

  • 12篇天津市第二中...
  • 9篇天津市人民医...
  • 4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天津市红十字...
  • 1篇天津市红桥医...

作者

  • 21篇阚耀东
  • 6篇张淑琴
  • 4篇田丰
  • 4篇纪凤祥
  • 3篇朱广博
  • 3篇杨健
  • 3篇郑晓丽
  • 3篇陈世谦
  • 3篇刘慧敏
  • 3篇郑晓丽
  • 2篇孙静
  • 2篇黄震英
  • 2篇刘蕊
  • 2篇张淑琴
  • 2篇贾绍春
  • 1篇穆小燕
  • 1篇纪凤祥
  • 1篇宋志荣
  • 1篇陈君
  • 1篇高洁

传媒

  • 4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上海医学检验...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6
  • 6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通心络胶囊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5年
贾绍春冯丽蔡文钱海燕阚耀东纪风祥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无症状心肌缺血血液流变学微循环
HBV-DNA与乙肝二对半检测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感染者HBV-DNA及乙肝二对半结果,以便为研究乙肝二对半的不同模式与病毒复制、传染性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提供依据。方法分析采用ELISA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测定乙肝二对半及HBV-DNA。结果被试者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及HBsAg阳性+抗HBc阳性的HBV-DNA的阳性率与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及抗HBs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HBeAg与HBV-DNA的存在呈正相关。HBeAg阴性不代表没有乙肝病毒的复制。抗HBs阳性的少数个体,仍存在乙肝病毒复制的可能性。
贾绍春岳伟彬刘蕊郑晓丽阚耀东纪凤祥
关键词:肝炎乙型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PAI-1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
2002年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 1(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 1,PAI- 1)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 5 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PAI- 1活性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PAI- 1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正常人。结论 血浆PAI- 1及血流变指标异常是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
刘霜闫虹阚耀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血浆PAI-1血液流变学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复合PSA测定对前列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化学发光法对复合 PSA( c PSA)测定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技术对 1 5 8例经病理组织活检报告验证的前列腺增生 ( 5 8例 )及前列腺癌患者 ( 1 0 0例 )进行了总 PSA( t PSA)、游离PSA( f PSA)及 c PSA检测。同时选取健康成年男性 ( 90例 )作为正常对照组 ,确定了该地区健康男性 c PSA参考范围。结果 试验组 1 0 0例前列腺癌患者 c PSA和 t PSA两种指标经配对资料 χ2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 (χ2 =8.1 ,P<0 .0 1 ) ;c PSA与 f PSA/t PSA比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χ2 =9.39,P<0 .0 1 )。t PSA在 4.0~ 1 0 .0 ng/ml灰区内的前列腺增生组与前列腺癌组相比 ,两组 t PSA之间无差异 ( t=1 .1 37,P>0 .0 5 ) ;两组 f PSA/t PSA百分比率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 ( t=2 .86,0 .0 1
郑晓丽黄震英张淑琴朱广博阚耀东
关键词:化学发光前列腺癌
壳聚糖结构对凝血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研究固态壳聚糖及其水溶性衍生物N,O-羧甲基壳聚糖的凝血作用。通过脱乙酰度壳聚糖的动态凝血实验,发现低脱乙酰度壳聚糖凝血效果更好。低脱乙酰度壳聚糖能够吸附更多的血小板。固态壳聚糖不能使红细胞发生形变和聚集。壳聚糖表面能够吸附血小板聚集可能是其产生凝血作用的原因之一。壳聚糖羧甲基取代具有水溶性,N,O-羧甲基壳聚糖仅可以使红细胞发生叠连,无明显变形和聚集,凝血作用不明显。血液TT、PT、APTT、FIB实验结果验证了固态壳聚糖和N,O-羧甲基壳聚糖不能激活凝血因子。
杨健田丰陈世谦阚耀东纪凤祥
关键词:壳聚糖脱乙酰度凝血
壳聚糖结构和分子量对凝血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本工作研究了不同脱乙酰度和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壳聚糖醋酸生理盐水溶液及羧甲基壳聚糖生理盐水溶液的凝血作用。在壳聚糖醋酸生理盐水溶液作用下,红细胞发生聚集和形变,而且低脱乙酰度现象明显,分子量在10 5~10 6 范围内影响不十分明显;羧甲基壳聚糖不能使红细胞在低相对离心力下发生沉降,仅有部分叠连现象;而壳聚糖则不能使红细胞发生聚集和形变。血液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IB)验证了壳聚糖、壳聚糖醋酸生理盐水溶液以及羧甲基壳聚糖均不激活凝血因子,且脱乙酰度、分子量以及取代基对这些指标也没有明显地影响。动态凝血实验发现低脱乙酰度壳聚糖能够更好地使血液凝固。
杨健田丰陈世谦阚耀东纪凤祥
关键词: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分子量脱乙酰度红细胞凝血
壳聚糖醋酸溶液对凝血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2
2005年
研究了不同脱乙酰度和不同分子量壳聚糖醋酸溶液的凝血作用.发现壳聚糖醋酸溶液使抗凝血液中红细胞发生了明显的聚集和变形.通过不同分子量和脱乙酰度壳聚糖的促红细胞聚集实验,证明了低脱乙酰度壳聚糖(60%~70%)使红细胞聚集效果更好,分子量在105~106范围内作用不十分明显.对血液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的测定结果验证了壳聚糖醋酸溶液凝血机理不依赖于血小板和常规'瀑布'凝血机制.
田丰杨健陈世谦阚耀东纪凤祥
关键词:脱乙酰度凝血凝血作用红细胞聚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浓度脱乙酰度凝血酶原时间
中药龙黄合剂对幽门螺杆菌治疗作用的实验观察被引量:15
1999年
对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中草药汤剂--龙黄合剂及组成的单味药分别做了体外HP抑菌实验观察。其中组成成份除白芨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大黄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环直径24mm,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5g/L,同一种药物相同浓度的醇提剂的有效成份高于水提法,抑菌环直径相差3-6mm,对治疗HP相关怀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服用龙黄合剂组(A组)与服用雷尼替丁和呋喃唑酮组(B组)。
张淑琴刘慧敏郭强阚耀东韩玉山郎体环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中医药疗法
白细胞分类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变化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关系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的比例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入选病例为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住院155例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41例、不稳定心绞痛62例,稳定性心绞52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用XS800i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并分类检测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比例,并计算N/L比值。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N/L比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N/L比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UAP组、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单核细胞高于正常对照组、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淋巴细胞比例低于正常对照组、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N/L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的比例、N/L比值的变化对于评估冠心病的病情的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张淑琴王艳阚耀东
S100B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0
2005年
孙静阚耀东
关键词:S100B蛋白生物学特性神经系统疾病生物学活性蛋白水平围产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