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俊希

作品数:27 被引量:820H指数:19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文化产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 6篇历史地理
  • 4篇社会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政治法律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社会
  • 5篇旅游
  • 5篇城市
  • 4篇身份
  • 3篇社会建构
  • 3篇旅游凝视
  • 3篇城中村
  • 2篇语境
  • 2篇身份认同
  • 2篇生化
  • 2篇实证
  • 2篇住房
  • 2篇文化
  • 2篇民族节日
  • 2篇跨境
  • 2篇公共住房
  • 2篇发展权
  • 2篇发展权利
  • 2篇城市化
  • 2篇X

机构

  • 20篇华南师范大学
  • 8篇中山大学
  • 7篇爱丁堡大学
  • 3篇西南林业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
  • 2篇格拉斯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香港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7篇钱俊希
  • 13篇朱竑
  • 5篇何深静
  • 3篇唐雪琼
  • 3篇魏雷
  • 2篇安宁
  • 2篇刘玉亭
  • 2篇刘斌
  • 2篇陈晓亮
  • 1篇杨槿
  • 1篇吴炆佳
  • 1篇钱丽芸
  • 1篇陈岚雪
  • 1篇尹铎
  • 1篇封丹
  • 1篇高权
  • 1篇张瀚
  • 1篇吕旭萍
  • 1篇邓尚昆

传媒

  • 8篇人文地理
  • 4篇地理研究
  • 3篇地理学报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3篇旅游学刊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南方建筑
  • 1篇中国名城
  • 1篇2014《旅...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际上的政治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启示——对《Political Geography》杂志2005-2015年载文的分析被引量:30
2016年
通过对国际上的政治地理学旗舰性杂志《Political Geography》2005-2015年期间391篇成果的分析,总结出国际政治地理学研究的主要研究议题为:边境与边界、环境政治、空间与尺度、领土和主权以及安全问题、选举地理、社会和文化政治,其中空间与尺度、领土和主权以及安全问题、社会和文化政治几个方向研究成果占较大比例,而其他三个方向则相对较少。通过研究方法分析发现,国际政治地理学主要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尤其是民族志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最后,从该杂志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机构两个方面的分析归纳出:欧美主导的发达国家(尤其是英国和美国)对世界政治地理学话题的学术霸权与世界南、北差异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中国综合国力日渐增强、参与国际事务能力不断提高以及作为新兴的地缘政治力量崛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政治地理学经世致用之能亟待被展现。因此,中国政治地理学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势必将越来越洪亮。
安宁钱俊希陈晓亮朱竑
关键词:POLITICALGEOGRAPHY政治地理学
“全球的地方感”理论述评与广州案例解读被引量:58
2011年
关于地方文化意义的研究在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全球化背景下,地方的意义正在被全球性力量中和与消解。在这种断裂之下,原有的对于"地方性"的想象反而在认同形成的过程中被不断加强。本土社会力图在一个"时空压缩"的"超空间"时代中,保存其自身基于地方意义的身份认同。哈维认为,一切基于地方意义形成的认同都是反动与禁锢的。他提出,应从资本运作的角度出发,理解地方差异的形成,从而理解地方建构中的社会关系与权力关系的建构。但马西则在批判哈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全球(进步)的地方感理论,指出应从多样的社会建构出发,理解地方性的形成过程。马西认为,地方的本质特点包括:开放以及与外界密切的社会联系;地方本身是一个过程,认同在不断的再建构过程中;地方内部具有其认同的多样性;进步的地方感并不否认地方性的存在等。基于马西的进步地方感理论,研究通过对广州关于移民以及粤语传承问题讨论中出现的话语进行的文本分析,指出广州本地社会在上述讨论的过程中,其少部分话语已经呈现出进步地方感所批判的禁锢性,因此需要在重新认识地方的过程中加以修正。
钱俊希钱丽芸朱竑
关键词:哈维
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边界——研究综述与启示被引量:28
2014年
边界是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一个关键概念。边界代表着一种空间秩序和空间关系,是解读边境地区社会与文化关系形成过程的一个关键维度。由于边界所界定的空间秩序与国家认同的建构、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边民的身份认同等问题息息相关,因此学界对边界的社会功能与文化意义给予了持续关注。近年来,学者们逐渐从社会建构的视角重新诠释边界。边界不是地图上僵化的线,它所界定的空间关系与空间秩序,以及所承载的社会文化意义亦非固定不变的,而是国家与草根群体通过一定的社会与空间实践不断再生产与再建构。国家通过边界的营造刻写意识形态与国家认同,而普通社会群体对边界亦有着复杂的响应、调适与抵抗。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和变化的大环境中,边界凸显了新的意义和功能,重新认识边界如何打破旧的空间秩序并划定新的秩序,是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边界的内涵、边界的社会文化意义和跨边界实践3个方面出发,阐释建构主义下的边界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意义,并挖掘边界研究对国内研究的借鉴与启示。
唐雪琼杨茜好钱俊希
关键词:建构主义边境地区
地方与认同:欧美人文地理学对地方的再认识被引量:141
2010年
地方是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视角之一。以人本主义地理学为代表,现代欧美人文地理学界对地方性意义以及地方在建构个人与社会的文化身份认同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地方对于个人与社会来说,不啻是一个意义的中心,同时也是构建社会关系与权力关系的媒介。因此,地方意义在身份认同的建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地方—空间的关系、地方认同的多样性与动态性、地方认同与权力的关系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认同四个方面对欧美人文地理学关于地方与认同之间辩证关系的研究进行系统的述评。
朱竑钱俊希陈晓亮
商品化民族节日中表演者的角色认同与管理——以西双版纳傣族园泼水节为例被引量:21
2015年
现代人体验异种民族文化风情的渴求,促进民族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节庆作为民族旅游的主要吸引物,正随着目的地的开发而逐渐被商品化。文章引入角色、认同等相关概念,选取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泼水广场作为微观研究场所,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展现了傣族园"天天泼水节"表演者在旅游场域中的角色认同与管理过程。研究表明,在民族节庆商品化过程中,"天天泼水节"的剧班成员自身具有"东道主(当地居民)"和"表演者"双重角色,表演者自身存在基于物质空间生产和基于展演内容的角色内冲突。同时,表演者与游客之间还存在"表演者"和"观众"的角色间冲突。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通过"隐瞒"自己的真实情感以及与游客之间的"协调一致"保证双方互动的顺利进行。同时,表演者角色认同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表演者的权力话语在与游客、开发商等其他角色互动的过程中处于弱势。表演者基于地方的角色认同随着旅游发展发生改变,在此过程中,表演者主体也有意识地对地方意义进行重塑。
吴炆佳钱俊希朱竑
关键词:角色
流动性视角下边界的空间实践及其意义--以云南省河口县中越边境地区X村为例被引量:43
2016年
边界是不同的社会与政治实体接触和交流的场所,跨边界的日常生活流动是历久和普遍的社会事实。边民与边境管理者丰富的跨界流动性实践,包括了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双向互动,促进了边界意义的生产与再生产。透过流动性的研究视角,基于Newman对边境的地理学问题研究论调,从边境管理者和边民两个方面的日常空间实践进行了展现,选取云南省河口县中越边境地区的典型边寨为案例地,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分析跨界流动的空间实践及其意义,进一步为解读边界的空间意义提供中国案例,以期更全面地看待边界问题。研究发现:边境草根群体自下而上的跨界流动,促进边界成为衡量经济、社会关系、文化意义以及政治权力形成和变迁过程的一个重要变量和维度。跨界流动实用主义色彩之上,也作用于边境社会关系网络的建构,对边民民族文化认同、国家认同等的建构产生积极作用。权力机关在边境生存法则基础上的流动性实践深化了国家意志,边界即成为权力"物化"的工具,流动性形成治理的手段和方法之一,边境地区同时被不断地规划和塑造。
唐雪琼杨茜好钱俊希
关键词:流动性社会建构
基于扬州老城实证的公房住户特征及公房改造策略研究
2015年
公共住房作为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完善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实现社会公平具重要意义。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公房的供给政策与管理制度,以及相关政策的特点及其存在问题;基于扬州老城公房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对公房住户的经济、社会、居住条件特征,以及公房改造提升的意愿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结合我国公房面临的普遍问题,探讨扬州市公房改造提升的可行途径和策略。
钱俊希何深静刘玉亭
关键词:公共住房
转型期大城市多类绅士化现象探讨--基于广州市六个社区的案例分析被引量:51
2011年
随着城市发展机制的不断复杂化,各种不同类型的绅士化现象亦不断涌现,并表现出新的空间特征与社会影响。文章对传统绅士化、新建绅士化、乡村绅士化、学生绅士化四种类型绅士化现象的起源、概念及社会影响进行了引介与综述。本文基于广州发生绅士化的六个社区的调研数据,对上述四类绅士化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发现,广州的多类绅士化现象与西方基本类似,但也表现出内在的特征及差异性,体现了中国城市发展模式和机制的特殊性。
何深静钱俊希邓尚昆
城市新区作为“家”的表征与实践--以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为例被引量:12
2016年
本文基于表征与非表征的研究视角,分析了以鄂尔多斯康巴什为代表的中国城市新区作为"家"的表征与实践过程。研究发现:针对康巴什新区,外部媒介与地方政府以表征手段建构了截然不同的"家"的意象。其中,BBC、Times等外媒将康巴什新区描绘成充满荒凉景观的"鬼城"和不健康的中国城市居住空间,而在地方政府的重构中,康巴什新区则充满了生态栖居必备的城市景观并成为了先进的城市文化空间。而作为"家"中的居住者,康巴什居民"家"的营建经历了从陌生到认同的渐进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日常生活实践中的空间转换与情感边界的构建。不同行动者共同塑造了康巴什新区多元的、充满矛盾意义的"家"的空间身份。本文旨在丰富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家"的地理学研究视角与类型,回应"鬼城"话语对地方政府主导的城市化"无家"的质疑,亦是城市新区社会文化研究的有益拓展与补充。
尹铎钱俊希朱竑
关键词:城市新区
新文化地理学的理论统一性与话题多样性被引量:78
2015年
新文化地理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对传统文化地理学研究范式的激进反思甚至颠覆。首先,新文化地理学具有理论基础的统一性。其反对伯克利学派"超有机体"的文化观,认为"文化"并非具象的"物体",而是在特定的社会情景或社会关系之下由社会群体自下而上地建构或生产的。自然、景观、地方、空间等地理学要素也并非"文化"被动的表达或容器,而是建构意义与价值系统的关键维度。其次,新文化地理学具有研究话题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不应该被简单理解为研究视角的分散性或破碎性,而是新文化地理学的文化观带来的必然结果。新文化地理学关注草根群体自下而上的文化实践、不同群体与不同尺度的文化事项、以及瞬息万变的日常生活经验。因此,这极大地拓展了其研究话题的广度。目前,中国地理学中有关文化的研究还处在比较边缘化的位置,但现代中国社会的高速变迁迫切地要求文化地理学者从文化的社会性与空间性出发,探讨社会成员赋予自然、景观、地方、空间等地理学要素的文化意义,以及文化这一维度在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钱俊希朱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