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相灿

作品数:338 被引量:6,465H指数:49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79篇期刊文章
  • 30篇专利
  • 22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生物学
  • 13篇农业科学
  • 6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14篇沉积物
  • 75篇湖泊
  • 64篇污染
  • 55篇
  • 38篇太湖
  • 31篇营养化
  • 31篇富营养化
  • 26篇微囊藻
  • 24篇沉水
  • 24篇沉水植物
  • 23篇磷形态
  • 22篇底泥
  • 22篇重金
  • 22篇重金属
  • 21篇滇池
  • 21篇铜绿微囊藻
  • 21篇湖滨带
  • 20篇藻类
  • 20篇湖泊沉积物
  • 19篇湖泊沉积

机构

  • 333篇中国环境科学...
  • 27篇内蒙古农业大...
  • 24篇北京科技大学
  • 17篇湖南农业大学
  • 16篇西北农林科技...
  • 16篇吉林建筑工程...
  • 14篇南开大学
  • 10篇河北北方学院
  • 10篇河北农业大学
  • 10篇中国矿业大学...
  • 9篇吉林大学
  • 8篇南京大学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生...
  • 6篇宝鸡文理学院
  • 6篇山东农业大学
  • 5篇北京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合肥工业大学
  • 4篇湖南大学

作者

  • 337篇金相灿
  • 79篇王圣瑞
  • 69篇卢少勇
  • 50篇储昭升
  • 49篇姜霞
  • 49篇胡小贞
  • 27篇颜昌宙
  • 25篇赵海超
  • 22篇杨苏文
  • 20篇庞燕
  • 20篇许秋瑾
  • 16篇蔡珉敏
  • 16篇焦伟
  • 16篇叶春
  • 14篇焦立新
  • 14篇周小宁
  • 12篇易文利
  • 12篇王书航
  • 11篇黄国忠
  • 11篇曾清如

传媒

  • 61篇环境科学研究
  • 30篇环境科学
  • 26篇中国环境科学
  • 2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7篇农业环境科学...
  • 14篇生态环境
  • 11篇湖泊科学
  • 11篇中国水环境污...
  • 8篇环境科学与技...
  • 8篇中国农学通报
  • 7篇生态环境学报
  • 6篇生态学报
  • 5篇环境污染与防...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2008年中...
  • 4篇应用与环境生...
  • 4篇环境工程技术...
  • 3篇环境监控与预...
  • 2篇土壤通报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21篇2012
  • 38篇2011
  • 36篇2010
  • 31篇2009
  • 36篇2008
  • 47篇2007
  • 33篇2006
  • 20篇2005
  • 33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3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温度对钝化剂抑制滇池底泥磷释放的影响被引量:24
2008年
采用硫酸铝和聚铝2种钝化药剂研究温度对滇池重污染底泥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每升高10℃,底泥TP释放增量为1.22%~38.69%,DTP释放增量为4.79%~76.82%,在25~35℃,底泥内源磷释放量增量最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底泥内源磷释放量增加的原因在于:一方面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间隙水耗氧量增多,加速了Fe^3+→Fe^2+转化,促使沉积物中铁结合态磷释放;另一方面微生物活动可使沉积物中有机态磷转化成无机态磷酸盐而得以释放.投加钝化剂对沉积物的内源磷释放的抑制和上覆水中含磷颗粒的捕捉有显著效果,在25℃以下时,聚铝的抑制效果优于硫酸铝,在5、15和25℃对沉积物内源磷的抑制率聚铝比硫酸铝分别高出0.49%、1.32%和1.03%;随着温度升高到35℃,聚铝控磷的稳定性降低,抑制效果减弱,硫酸铝的控制效果反而较聚铝高2.25%.聚铝组底泥的温度平均比硫酸铝组底泥的温度低2~3℃。
郑苗壮卢少勇金相灿胡小贞张帆卢维盛
关键词:钝化剂温度沉积物磷释放
湖泊富营养化的控制和管理
金相灿
关键词:湖泊水质管理水质污染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管理富营养化
湖泊流域综合管理平台及其设计思路
2014年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湖泊富营养化治理需要良好认知湖泊,需要治理技术与理念的支撑。本研究在“十一五”湖泊主题数据与成果收集、整理分析与技术集成的基础上,应用集成环境的平台软件,建立主要湖泊环境、生态与集成技术的数据库,并设计与构建集成技术、管理系统、示范工程、治理案例的湖泊流域综合管理平台,为我国不同类型湖库富营养化治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胡小贞金相灿李颖宏蒋丽佳
关键词:湖泊管理平台
一种河流面源污染的旁置生物净化方法
本发明属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净化河流面源污染的旁置生物净化方法。通过因地制宜地利用河道旁现在的水库或水塘,将其改造成旁置式生物净化系统。该净化系统包括:(1)拦水闸与引水系统(2)平流式沉砂池系统(3...
金相灿胡小贞卢少勇叶春储昭升
文献传递
有机磷和无机磷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及动力学分析被引量:37
2006年
以β-甘油磷酸钠和K2HPO4为例,研究了以有机磷或无机磷为磷源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过程,并应用Monod模型对结果进行了动力学分析.根据计算,以K2HPO4为磷源时,铜绿微囊藻最大比增长率(μmax)为1.107 d-1,对磷的半饱和常数(Ks)为0.004 8 mg/L;以β-甘油磷酸钠为磷源时,铜绿微囊藻μmax为0.882 d-1,Ks为0.006 5 mg/L.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铜绿微囊藻的最大现存量及最大比增长率均随磷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试验条件下铜绿微囊藻达到90%μmax时,ρ(K2HPO4)为0.042 mg/L,ρ(β-甘油磷酸钠)为0.059 mg/L;此外,磷形态及其质量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的指数增长时间影响较大,从而对其最大现存量造成影响.
金相灿郑朔方
关键词:有机磷无机磷铜绿微囊藻动力学MONOD方程
铜绿微囊藻和孟氏颤藻在富营养化湖泊中生长特征的模拟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为了模拟富营养化状态下2种蓝藻在湖泊中的生长特征,采用大型室内湖泊模拟装置进行了模拟研究,并通过三角瓶实验以及光合作用速率的响应实验对模拟装置中藻的生长特征进行了分析.湖泊模拟装置中,铜绿微囊藻和孟氏颇藻在对数生长期的特征生长速率分别为0.43d^-1和0.32d^-1,但对数生长期很短,仅3-4d.在对数期后有一个很长的“线性期”,即生物量随时间近似成线性增长.在氮、磷较为充分的条件下,由于较强的光合作用导致了水体pH的升高,以及生物量增高导致了藻的自遮蔽作用,使藻的生长容易出现碳源限制和光限制.受水下光的影响,2种藻细胞内叶绿素a含量在对数期内一直增大,随后颤藻细胞内叶绿素a含量又逐渐降低,而微囊藻细胞内叶绿素a含量仍保持较高的水平,其原因可能是微囊藻能适应更高的pH.
储昭升金相灿庞燕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蓝藻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湖泊沉积物有机磷分级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应用了冷冻干燥后过100目筛(A),冷冻干燥后制备自然粒度(B)和新鲜样品(C)3种湖泊沉积物样品常用预处理方法,以太湖不同湖区的4个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湖泊沉积物有机磷分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研究湖泊沉积物各有机磷组分背景值的角度来讲,A处理方法所得结果可以较为真实的反映湖泊沉积物各有机磷组分的实际情况。但是,从研究湖泊生态系统磷循环的角度来讲,B处理方法所得结果可能更加接近实际情况。而C处理方法所得结果则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各有机磷组分,特别是对有机磷组分中有效性较强的LOP和MLOP影响较大,对MROP有一定影响,而对HROP含量的影响很小。
王圣瑞金相灿梁海清
关键词:湖泊沉积物有机磷组分
滇池湖滨带沉积物磷的空间分布被引量:7
2009年
采集了滇池湖滨带的表层和柱状沉积物,研究分析了湖滨带沉积物中总磷、钙磷和铁铝结合态磷的空间分布和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滇池湖滨带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高,个别点位高达10604.64mg/kg,总磷含量均值为2452mg/kg,沉积物受磷污染严重;不同区域沉积物磷的含量差别较大;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的钙磷含量都高于铁铝结合态磷,这是滇池湖滨带不同于其他湖泊的地方;柱状沉积物各种磷形态含量在垂向分布上的波动较大,但钙磷和铁铝结合态磷含量水平与总磷具有一致性;13个采样点有12个点的沉积物铁铝结合态磷含量都低于钙磷,两者比值<0.5,钙磷是总磷的主要组成部分,应该考虑环境酸化引起的磷释放风险。
刘震金相灿芦岁勇叶春苗群刘志强卢少勇
关键词:湖滨带沉积物滇池
表面流-垂直潜流-两级表面流复合人工湿地脱氮除磷装置
表面流-垂直潜流-两级表面流复合人工湿地脱氮除磷装置,它主要是由塑料配水桶、蠕动泵、湿地单元(塑料及有机玻璃制作)及进出水管、阀门、填料填充取样柱等组成。配水装置通过蠕动泵将配水泵入湿地,出水经出水管排入市政排水管网。湿...
金相灿卢少勇张烨蔡珉敏贺凯黄国忠许达刘震
文献传递
外源NH4^+对穗花狐尾藻根系形态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在温室内进行静态实验,以原沉积物(CK)和分别添加0.24%和0.48%氯化铵(SN1和SN2)的沉积物作为底质培养沉水植物,探讨了高NH4+环境中穗花狐尾藻的根系形态特征及营养物质积累与干物质分配策略。结果表明,穗花狐尾藻主根直径(0.432-0.518mm)与主根/侧根比率(1.50-4.39)均随着沉积物NH4+含量升高呈现增大趋势,但单株主根总长(31.64-171.67cm)则在高NH4+环境中显著变短;其中,SN2处理中穗花狐尾藻主根数量(8.17条/株)显著低于SN1(14.67条/株)和CK(14.33条/株)处理,而SN1与CK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SN1和SN2处理中穗花狐尾藻植株全氮含量(55.98和55.19mg/g)均显著高于CK(42.89mg/g)处理,而SN1和SN2处理中穗花狐尾藻植株全磷含量(1.63和1.53mg/g)则比CK处理中(3.71mg/g)显著降低。穗花狐尾藻植株干物质积累量(168.17-405.81mg/株)和全磷积累量(0.25-1.51mg/株)均随沉积物NH4+含量升高而显著下降,但植株全氮积累量(9.12-21.08mg/株)则表现为:SN1>CK>SN2。全氮和全磷在叶片中的分配率都随着沉积物NH+含量升高而显著降低,而在根系和茎秆中分配率则显著增加。
焦立新王圣瑞金相灿
关键词:NH4+穗花狐尾藻根系形态养分吸收
共3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