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金竹

作品数:16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癫痫
  • 4篇脑电
  • 3篇手术
  • 3篇颞叶
  • 3篇外科
  • 3篇外科治疗
  • 2篇电图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瘤
  • 2篇手术治疗
  • 2篇术后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文献复习
  • 2篇颅内
  • 2篇脑半球
  • 2篇脑出血
  • 2篇脑电监测
  • 2篇脑电图
  • 2篇海绵状

机构

  • 16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郭金竹
  • 13篇窦万臣
  • 10篇郭毅
  • 7篇苏长保
  • 6篇周祥琴
  • 5篇刘琦
  • 5篇卢强
  • 3篇吴立文
  • 3篇王任直
  • 3篇金丽日
  • 2篇冯逢
  • 2篇张毅
  • 2篇黄颜
  • 2篇有慧
  • 2篇孔燕国
  • 2篇刘颖
  • 1篇崔瑞雪
  • 1篇高晶
  • 1篇贾建平
  • 1篇金立日

传媒

  • 4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立体定向和功...
  • 2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癫痫与神经电...
  • 1篇中华医学会神...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阶段性目标干预对自发性脑出血心理状态、生命质量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2
2021年
目的探讨阶段性目标干预对自发性脑出血心理状态、生命质量及预后的影响,为改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生命质量及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261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31例)和对照组(1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阶段性目标干预。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改良Rankin量表(mRS)、脑卒中专用生命质量量表(SS-QOL)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生命质量及预后情况。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SAS、SDS、mRS、S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精力、家庭角色、语言、活动、情绪、个性、自理能力、社会角色、上肢功能、工作/劳动及、SS-QOL总分均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2.491~-2.353,P<0.05或0.01),其中观察组精力、家庭角色、语言、活动、情绪、个性、自理能力、社会角色、上肢功能、工作/劳动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236~13.131,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mRS评分分别为(42.07±4.14)、(43.09±4.79)、(3.06±0.42)分,低于对照组的(51.83±4.65)、(54.82±4.92)、(3.57±0.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7.912、19.516、8.925,P<0.05)。结论阶段性目标干预可改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命质量,降低预后不良的发生。
刘颖张毅郭金竹
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心理状态生活质量预后
颞叶癫痫术后脑脊液变化的动态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术后颅内压力、脑脊液细胞及生化成分的动态改变情况,观察脑脊液成分变化和术后发热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3月至8月期间颞叶癫痫手术后发热患者28例行腰椎穿刺,测量颅内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和生化分析。结果获得了颞叶癫痫术后颅内压的波动曲线、脑脊液细胞数及生化成分的改变曲线。结果颞叶癫痫手术后发热多与血性脑脊液刺激有关,与感染无关;颞叶癫痫手术后颅内压一般不高,通常不需使用降颅压药物。结论腰椎穿刺释放血性脑脊液对于颞叶癫痫术后发热疗效满意。
段光辉郭毅郭金竹窦万臣苏长保
关键词:颞叶癫痫癫痫手术术后发热腰椎穿刺术脑脊液
一例家族性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基因新突变位点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对一例家族性颅内海绵状血管瘤(FCCM)家系进行临床诊断、治疗及遗传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对先证者及其亲属收集临床资料及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技术进行基因分析。结果:先证者及其大儿子临床诊断为FCCM,且先证者合并皮肤血管畸形,其CCM1/KRIT1基因均发现c.1307_1308insT的杂合核苷酸变异,该变异导致从第436号氨基酸亮氨酸(Leu)开始的氨基酸合成发生改变,并在改变后的第6个氨基酸终止(p.Leu436PhefsTer6),为移码变异。其他无症状的家族成员,均未见该基因突变。该位点突变在之前未见报道。先证者为双侧颞叶海绵状血管瘤,治疗相对困难,经两次手术后疗效欠佳,仍需密切随访。结论:FCCM患者CCM1/KRIT1基因有新的突变位点;先证者临床表现除顽固性癫痫发作外,合并CCM1基因突变导致的皮肤血管畸形;先证者表现为多发海绵状血管瘤(CCMs),双侧颞叶为可疑致痫灶,经两次手术治疗后效果欠佳。
杨琼刘海英郭金竹刘琦窦万臣
半球性癫痫的外科治疗
目的报告我们手术治疗半球性癫痫的经验。方法自2009年至2013年,我们共收治半球性癫痫7例,均为一侧半球广泛弥漫性病变导致的药物难治性癫痫。经过仔细的术前评估后,2例患者行北京改良式大脑半球切除术,4例行经岛周大脑半球...
窦万臣郭毅郭金竹苏长保卢强金丽日黄颜周祥琴吴立文崔瑞雪有慧王任直
一种在进行头皮脑电图监测时安装电极的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在进行头皮脑电图监测时安装电极的辅助装置,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表面均匀贯穿开设有多个电极孔,且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表面相对于每个电极孔的一侧均设置有点位标识,所述第一主体和...
郭金竹
颅内电极脑电监测辅助下难治性枕叶癫痫的外科治疗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初步探索在颅内有创脑电监测下进行难治性枕叶癫痫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应用有创脑电监测的枕叶癫痫病例,所有病例均经过磁共振(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头皮视频脑电监测(VEEG)等术前评估,初步判断癫痫起源在枕叶,再应用有创脑电监测,进一步明确致痫区的位置和范围,2期行致痫区手术切除。结果术后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视野缺损稍有加重。6例患者术后随访超过1 a,2例患者随访超过半年,其中6例术后无癫痫发作,2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结论颅内电极长程脑电监测对于明确致痫区及视觉皮层、确定并精确切除致痫区具有重要意义,在其辅助下难治性枕叶癫痫的外科疗效提高,并发症减少。
郭毅郭金竹窦万臣周祥琴卢强金丽日苏长保孔燕国
关键词:枕叶癫痫外科治疗颅内电极功能区定位
颞叶海绵状血管瘤继发癫痫的手术治疗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讨以癫痫为临床表现的颞叶海绵状血管瘤外科治疗方法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2013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4例颞叶海绵状血管瘤的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使用国际抗癫痫联盟2001年提出的等级分类方法对患者癫痫控制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无死亡病例。全部患者无远期神经功能障碍。最后一次随访结果显示13例(92.8%)患者近1年无癫痫发作。结论继发于海绵状血管瘤的颞叶癫痫患者,通过综合评估病史、术前磁共振影像学、术中电生理监测,合理确定手术切除范围,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刘琦郭毅郭金竹窦万臣
关键词:癫痫颞叶海绵状血管瘤手术
大脑半球切开术后脑电图的改变
<正>目的:观察大脑半球切开术前后脑电图的改变以及癫痫发作的相应改变,为大脑半球切开术患者术后抗癫痫药物的减停提供基本数据。方法:2例半球性癫痫患者实施了大脑半球切开术,在大脑半球切开术前和术后分别进行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
窦万臣郭金竹苏长保卢强金丽日黄颜周祥琴吴立文
文献传递
癫痫撤药致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特征
2023年
目的探讨快速停用抗痫性发作药物致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RSLCC)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例癫痫患者在行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过程中快速停用抗痫性发作药物后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均在停药后数天内因术前评估需要作常规头部MRI检查,结果显示为胼胝体压部局限性、可逆性病灶,T1WI上表现为胼胝体压部圆形或类圆形的孤立性稍低信号,T2WI及FLAIR为高信号,DWI信号较高,对应部位ADC信号减弱,灶周未见明显水肿及占位效应。由于2例患者均无明显不适主诉,故未予特殊治疗。病例1在2周后复查头颅MRI发现胼胝体压部病灶完全消失;病例2在4周后复查头颅MRI发现病灶消失。通过文献复习,共搜集到13篇英文文献,总计16例RSLCC患者,均为癫痫患者快速停药后发病,其中男女比例为1∶1,平均年龄31岁,无症状者接近50%,胼胝体压部病变的持续时间平均为66 d。结论癫痫撤药致RSLCC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若患者无不适主诉可不予特殊处理。头颅MRI提示病灶可逆,具有自限性,预后良好。
陈立新陈新焰刘琦郭金竹郭毅卢强周祥琴有慧窦万臣
关键词:癫痫撤药
三维图像融合技术在有创脑电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确认颅内电极置入的位置是否正确。方法 10例定位困难的癫痫患者,实施了颅内电极置入术。术前行头部MRI导航定位相扫描,术后行头部CT薄扫。将CT和MRI影像进行三维融合,在重建的图像上标记电极点的位置。结果获得了颅内电极和脑组织关系的三维立体图像,可以清晰地判断电极位置,并为皮质功能定位和设计手术计划提供了直观的影像学资料。结论三维融合技术在有创脑电监测中可以确认电极触点和脑组织之间的准确位置关系。
郭毅窦万臣王任直郭金竹孔燕国苏长保
关键词:术前评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