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成伟

作品数:29 被引量:113H指数:7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52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0篇成像
  • 18篇灌注
  • 12篇再灌注
  • 12篇再灌注损伤
  • 12篇灌注损伤
  • 10篇缺血
  • 10篇磁共振
  • 8篇缺血再灌注
  • 8篇缺血再灌注损...
  • 8篇灌注成像
  • 8篇64层螺旋
  • 8篇磁共振成像
  • 6篇造影
  • 6篇兔肝
  • 6篇结节
  • 6篇孤立性肺
  • 6篇孤立性肺结节
  • 6篇肺结节
  • 5篇断层摄影
  • 5篇扩散

机构

  • 18篇南方医科大学
  • 1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0篇解放军第25...
  • 1篇广州医学院附...
  • 1篇广东省医学科...

作者

  • 29篇郭成伟
  • 11篇梁长虹
  • 9篇全显跃
  • 6篇梁文
  • 5篇沈三弟
  • 4篇陈为军
  • 4篇曹希明
  • 4篇郑君惠
  • 4篇刘再毅
  • 4篇张忠林
  • 3篇李新云
  • 3篇张水兴
  • 3篇易贤林
  • 2篇孙文超
  • 2篇方驰华
  • 2篇吴爱兵
  • 2篇朱晓军
  • 1篇项南
  • 1篇刘于宝
  • 1篇罗维

传媒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北京医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肝脏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CT和M...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0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8
  • 2篇2007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对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肝硬化患者27例,行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检查,容积数据经采用最大强度投影法(MIP)、容积再现法(VR)及多平面重组法(MPR)三维重建,观察其侧支循环的影像学特征,并结合术中探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能准确显示侧支循环血管分布范围并能初步评估病变程度;对21例患者施行手术,术中探查所见与术前影像学诊断完全相符。结论 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能够多角度、立体观察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情况,对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汤日杰郭成伟张水兴梁长虹
关键词:门静脉三维重建技术
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技术优化及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应用小剂量预注射法(Test Bolus)优化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的最佳延迟扫描时间。方法60例无肝脏病变的检查者随机分成4组(A、B、C、D),每组15例。采用Test Bolus(15 ml、5 ml/s)在第一肝门层面测取门静脉的时间密度曲线(TDC),测其峰值时间,以Test Bolus峰值时间相应延迟4 s、6 s、8 s、10 s行腹部多层螺旋CT门静脉血管造影(MSCTP)检查。测量并分析4组门静脉主干及主要分支、肝脏实质最大CT值;原始数据采用最大强度投影、容积再现技术三维重建并评价其图像质量。结果Test Bolus(15 ml,5 ml/s)平均峰值时间24~32 s(95%可信区间)。C组门静脉的图像质量最好,观察细分支可达6~7级,门静脉1~4级主干强化较好。D组门静脉显影虽受到肝静脉轻度污染,但对肝脏表面门静脉边缘细小终末分支显影清晰、细腻。结论对比剂注射速率为5 ml/s时,门静脉延迟时间为小剂量预注射峰值时间延迟8~10 s(即注射对比剂后32~40 s)为最佳启动扫描时间。
郭成伟梁文全显跃
关键词:多层螺旋CTCT血管造影断层摄影技术门静脉
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CT灌注及其病理对照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索CT灌注成像在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中的应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及I/R 6h、12h、24h组,每组5只)。I/R模型采用无创性动脉夹结扎肝左叶血供60min后,恢复血供。各组分别采用iCT行全肝灌注成像;在灌注图上测量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总灌注量(TL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同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正常组对比,24h组HAP显著下降(P<0.01);各I/R组中HPP、TLP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而在I/R 6h、12h组中,HP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镜下表现肝窦红细胞淤积,肝细胞核固缩凋亡,肝窦解离,在24h组出现局灶性坏死。结论:CT灌注成像能够动态准确反应肝I/R后微循环灌注量的变化情况。
郭成伟曹希明李新云张忠林郑君惠梁长虹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CT灌注成像肝脏缺血
320排CT双入口灌注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CT双入口灌注(DI-CTP)成像参数对孤立性肺结节(SPN)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8月—2018年3月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直径≤3cm影像学表现为孤立性结节46例,按病理结果分为腺癌组15例,鳞癌组12例,炎性结节组11例,活动性结核组8例。均经320排DI-CTP检查,记录肺动脉灌注量(PF)、支气管动脉灌注量(BF)和灌注指数(PI)。比较4组结节灌注参数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腺癌组PF高于鳞癌组、活动性肺结核组、炎性结节组,且鳞癌组、活动性结核组、炎性结节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鳞癌组BF高于腺癌组、活动性肺结核组、炎性结节组,且腺癌、活动性肺结核、炎性结节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腺癌PI低于鳞癌组、炎性结节组和活动性肺结核组(P<0.05);但炎性结节组与鳞癌组、活动性肺结核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DI-CTP从肺动脉(PF)、支气管动脉(BF)及灌注指数(PI)等多方面对肺结节的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价,对提高SPN鉴别诊断价值具有较大临床意义。
郭成伟全显跃陈为军梁文李红孙文超张乐李长云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X线断层摄影
64层螺旋CT腹部门静脉成像技术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
<正>目的应用小剂量预注射法优化64层螺旋 CT 门静脉成像的最佳延迟时间。方法 60例志愿者,随机分成4组(A-D),每组15例,作常规腹部平扫后,选取第一肝门层面作同层动态扫描的靶平面。采用小剂量预注射法,对比剂剂量...
郭成伟全显跃梁文
文献传递
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兔急性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3.0T MR DWI对兔急性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诊断价值。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将其中18只兔制成IRI模型,结扎肝左叶血供60 min后恢复血供,随机分为0.5 h、2 h和6 h组,每组6只;另外6只作为对照组,仅解剖肝十二指肠韧带,未阻断血供。b值分别选取100、200、300、500、600 s/mm2,行T2W、T1W、增强T1W检查,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IRI后0.5 h,T2 WI和DWI表现为整个肝左叶信号增高,在2 h和6 h时出现点片状高信号以及相对应的强化减低区。b=100、200、300 s/mm2时,0.5 h组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 h组ADC值虽有升高(b≤300 s/mm2较明显),但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00 s/mm2时,6 h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表现:IRI早期肝细胞弥漫性肿胀、肝窦内、中央静脉及小动脉内大量红细胞淤积。随着损伤加重,肝窦及肝实质内中性粒细胞浸润,肝细胞核固缩凋亡,肝窦解离。结论应用较小b值(b≤300 mm2/s),3.0T DWI能反映兔肝脏IRI早期阶段的肝血窦淤血等微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对于早期动态监测、预防肝脏IRI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郭成伟易贤林罗维曾琼新曹希明梁长虹
关键词:肝脏扩散磁共振成像再灌注损伤
3.0T DWI及ADC对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量化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价3.0T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新西兰大白兔I/R模型36只,随机分成6组(Sham,0.5 h,2 h,6 h,12 h,24 h I/R组),每组6只。肝缺血组采用half-Pringle结扎肝左叶血供60 min后,恢复血供,b值分别选取50 mm2/s、100 mm2/s、300 mm2/s、600 mm2/s,同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肝生化天门冬氨酸轻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检测。结果除b=600 mm2/s外,0.5 h与24 h组AD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b=50、100 mm2/s时,6h组与Sham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 h和12 h I/R与Sha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I/R血清AST、ALT明显高于Sham组(P<0.05)。结论 3.0TDWI ADC值能动态监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发展过程,采用较小的b值(b<300 mm2/s)能敏感地反映肝脏血窦淤血等病理变化过程。
郭成伟沈三弟梁长虹吴爱兵罗威贾乾军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缺血再灌注损伤
18F PDG PET/CT与320排CT双入口灌注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价值探讨
郭成伟
成人肺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PET-CT影像学分析
目的 探讨少见病例成人肺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 CCAM) 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 方法 对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成人 CCAM 的影像学资料进行随访和回顾性分析:病例1行胸部 CT 平扫及增强、18F-PET-...
郭成伟陈为军
关键词:影像计算机断层成像发育畸形
鞍上肿瘤的MRI诊断(附23例报告)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评价MRI对鞍上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例鞍上肿瘤患者临床及头颅MRI资料,其中颅咽管瘤8例,脑膜瘤5例,室管膜瘤和生殖细胞瘤各3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和表皮样囊肿各2例。结果颅咽管瘤边界光整,肿瘤以囊性或囊性成分为主;囊性部分呈短T1、长T2信号5例,长T1、长T2信号2例,等T1、长T2信号1例;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显著强化。5例脑膜瘤4例起源于鞍结节,1例起源于前床突,肿瘤边界光整;平扫呈等T1、稍长T2信号;增强后均匀显著强化,可见"脑膜尾征"。室管膜瘤形态极不规则,2例侵犯额叶,1例侵犯丘脑;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1例见有团块状钙化(T2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显著强化。生殖细胞瘤形态较规则,肿瘤沿垂体柄向鞍内生长,致垂体柄增粗,T1WI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1例表现颅内多发病灶:2例平扫呈长T1、稍长T2信号,1例呈长T1、长T2信号,瘤内有较多数量小圆形囊变区;增强扫描肿瘤强化明显。2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呈浅分叶状,肿瘤沿视路生长,1例肿瘤跨越前、中、后颅窝,1例显示一侧视神经增粗;平扫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边缘见有多个新月状囊变区;增强扫描肿瘤显著强化。2例表皮样囊肿形态不规则,肿瘤向后蔓延生长至环池和桥前池;呈长T1、长T2信号,内见线样间隔;增强后无强化。结论不同类型鞍上肿瘤MRI表现不同,MRI对鞍上肿瘤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贾洪顺郭燕舞孙涛郭成伟黄志平
关键词:鞍区肿瘤核磁共振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