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管
  • 6篇血压
  • 5篇老年
  • 5篇高血压
  • 4篇醛固酮
  • 4篇醛固酮逃逸
  • 3篇心血管
  • 3篇血管紧张
  • 3篇血管紧张素
  • 3篇住院
  • 3篇紧张素
  • 3篇贝那普利
  • 3篇ACEI
  • 3篇ARB治疗
  • 2篇地平
  • 2篇动脉
  • 2篇血管紧张素转...
  • 2篇血管紧张素转...
  • 2篇抑制剂
  • 2篇原发性

机构

  • 6篇四川省医学科...
  • 3篇四川省人民医...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四川省医学科...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成都市中西医...

作者

  • 13篇郭建淑
  • 5篇盛勇
  • 4篇钟萍
  • 3篇孙学春
  • 3篇张清琼
  • 3篇刘鹏
  • 2篇赵志颖
  • 2篇陈明
  • 2篇谢蒂立
  • 2篇金静
  • 1篇向露
  • 1篇辜晓惠
  • 1篇何苗
  • 1篇王文艳
  • 1篇喻蓉
  • 1篇张燕
  • 1篇何霞
  • 1篇王秀玉
  • 1篇蒋静

传媒

  • 4篇第七届全国老...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病毒学报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与肾功能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CAP)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年龄≥60岁高血压患者25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4组(60~69岁,70~79岁,80~89岁,≥90岁);分别测量外周动脉血压(PAP)、肾功能、血脂、体重指数(BMI)等指标;采用中国人矫正的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通过HEM-9000AI脉波检测装置测量CAP[包括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中心动脉压(CPP)、增强压(AP)、反射波增强指数(AIx)];将GFR与危险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肌酐、GFR、脉压(PP)随年龄增大而增高(P<0.05);年龄、CSBP、AP、Alx、肌酐与GFR呈负相关(β=-0.105、-0.162、-0.294、-0.972、-0.887,P<0.01)。结论 MAP呈增龄性改变,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PAP降低相同的情况下,MAP越高,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肾功能损害越严重。
钟萍张清琼郭建淑孙学春王秀玉蒋静
关键词:高血压肾功能
基于基因芯片检测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相关基因分析
2022年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高风险人群与健康人群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差异,探讨ASCVD相关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5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纳入危险分层为极高危和高危患者203例(病例组);另选择同期排除了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体检者74例(对照组)。提取全血基因组DNA,采用针对东亚人群的Illumina ASA芯片进行基因组扫描,根据基因组数据库定位相关基因。比较两组人群在相关基因位点上不同基因型的分布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基因位点与ASCVD的关系。结果:通过Illumina ASA芯片检测到的与ASCVD可能有关的CYP21A2、ACVRL1、COL3A1、SCN5A、KCNA5、LDLR、PCSK9基因的突变位点中≥3例的位点包括:rs6467、rs202242769、rs121909285、rs587779580、rs1805124、rs121908591、rs13306515、rs11583680。其中CYP21A2基因的rs6467、PCSK9基因的rs11583680、SCN5A基因的rs1805124(均P<0.001),病例组与对照组人群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亚组患者和对照组人群在rs6467和rs11583680位点上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校正混杂因素(年龄、性别、BMI、吸烟和体育锻炼)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PCSK9基因位点rs11583680位点的CC基因型相比,C等位基因突变(CT+TT基因型)是ASCVD(OR=0.07,95%CI:0.008~0.68,P=0.02)及高血压(OR=0.045,95%CI:0.01~0.95,P=0.045)的保护性因素。结论:PCSK9基因的rs11583680位点与ASCVD有关。
郑丽君钟萍王忠福何霞胡金明何苗张清琼郭建淑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基因芯片单核苷酸多态性
干部医疗科80岁以上住院老年人的心血管问题
目的:了解我院干部医疗科80岁以上高龄住院患者心血管疾病构成,探索老年心血管疾病发病及治疗特点,为其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全科干部病房2005年01月-2013年01月9387例高龄住院患者电子...
盛勇郭建淑刘鹏辜晓惠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普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血管病变的疗效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普伐他汀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管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管病变患者18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各92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d,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普伐他汀40 mg/d,均治疗12个月。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治疗前后颈动脉血管内膜-中膜(IMT)厚度、斑块厚度,随访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SBP和DB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S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TG、TC、LDL-C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治疗后斑块厚度和IMT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6%,与联合组(2.17%),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普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血管病变患者能够发挥降血压及改善血管病变程度的双重作用。
钟萍孙学春张清琼郭建淑王文艳
关键词:高血压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普伐他汀
联合降压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
2014年
目的了解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的联合降压治疗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0例老年IS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采用贝那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100例单用贝那普利治疗,4周后对两组的降压有效率,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 4周治疗组有效率为97.0%(97/1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降压治疗4周后,两组收缩压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降压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停药者。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ISH安全有效,值得各医院推广应用。
金静盛勇谢蒂立向露郭建淑
关键词:苯磺酸氨氯地平盐酸贝那普利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
血压患者ACEI或ARB治疗后醛固酮逃逸的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治疗后,是否存在醛固酮逃现象及其区别.方法:入选123例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成缬沙坦组(61例)和贝那普利组(62例)...
郭建淑陈明
醛固酮逃逸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1年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已成为治疗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物,然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并没有充分的阻断过度激活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经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一段时间后,一部分患者血浆醛固酮水平有所升高,即"醛固酮逃逸现象"。该现象的发生率及机制,对临床治疗的影响等重要问题一直不完全清楚,现就醛固醛逃逸现象的发生率、机制、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中的区别等在近年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要的综述。
郭建淑陈明
关键词:醛固酮逃逸醛固酮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螺内酯依普利酮
新型冠状病毒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0年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以来,中国已累计超过8万例患者。随着对其病毒结构和感染机制的深入研究,研究者们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2是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受体。根据既往的研究,ACE2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RAS)的关键酶之一,与其同源物ACE在该系统中起协同调节作用,同时,其生理调节功能也广泛作用于心血管、肾脏、肝脏、肠道等。疫情暴发后,人们急于了解SARS-CoV-2的溯源、中间宿主、流行病学分析和治疗的靶点,ACE2身份的转变使其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目前ACE2在SARS-CoV-2和心血管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SARS-CoV-2的溯源、跨物种传播、流行病学分析以及抗病毒药物靶点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郭建淑张燕孙学春钟萍
关键词:受体
ASCVD高龄患者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对照观察
2019年
目的比较3种口服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高龄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和临床心血管事件的防治效果。方法收集接受单药抗血小板治疗的ASCVD高龄患者141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阿司匹林组(100mg/d,n=37例)、氯吡格雷1组(50mg/d,n=58例)、氯吡格雷2组(75mg/d,n=46例)。检测各组接受治疗7d后的血小板聚集率(PAR)及其达标率,并随访6个月内ASCVD相关缺血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7d后,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1组、氯吡格雷2组PAR分别为(19.89±14.97)%、(67.54±21.38)%和(40.34±16.57)%(P<0.05),PAR达标率分别为91.89%、24.13%、65.26%,均有显著差异(P<0.05)。6个月随访期内,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1组、氯吡格雷2组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81%、18.97%、13.04%,均有显著差异(P<0.05),3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92%、17.24%、17.39%,无统计学差异(P>0.05),主要表现为BARC1~2型出血。结论高龄ASCVD患者仍建议指南推荐剂量的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以达到有效改善预后的目的,具体方案的选择应根据临床患者的病情、治疗史、年龄等综合考虑。而PAR检测可能有利于早期发现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金静郭建淑喻蓉张云鹤盛勇赵志颖
关键词:高龄抗血小板治疗血小板聚集率
高血压患者ACEI或ARB治疗后醛固酮逃逸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治疗后,是否存在醛固酮逃现象及其区别。方法:入选123例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成缬沙坦组(61例)和贝那普利组(62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时的血压变化和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的活性。结果:①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其血压下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贝那普利组治疗1、3、6个月后血浆PRA活性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血浆AngⅡ活性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后血浆AngⅡ升高,逐渐接近治疗前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醛固酮治疗1个月后显著下降(P<0.05),治疗3个月后上升,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该组62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有24例并发醛固酮逃逸,发生率约为39%。③缬沙坦组血浆PRA活性治疗1、3、6个月后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后血浆AngⅡ活性较治疗前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醛固酮治疗1个月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继续下降,治疗6个月后血浆醛固酮有所升高,但仍低于治疗前水平,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3个月以上)使用ACEI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部分患者出现醛固酮逃逸现象;ARB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醛固酮逃逸,但其逃逸的程度比ACEI轻,出现逃逸的时间比ACEI长。
郭建淑陈明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贝那普利醛固酮逃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