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珊

作品数:36 被引量:83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7篇肿瘤
  • 19篇肿瘤患者
  • 13篇耐药
  • 11篇耐药性
  • 8篇血流感染
  • 8篇药性分析
  • 8篇耐药性分析
  • 6篇病原菌
  • 5篇原菌分布
  • 5篇念珠菌
  • 5篇病原菌分布
  • 5篇病原学
  • 4篇住院
  • 4篇恶性
  • 4篇病原学分析
  • 3篇血流
  • 3篇真菌定植
  • 3篇嗜血杆菌
  • 3篇术后
  • 3篇念珠

机构

  • 36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肿瘤医...

作者

  • 36篇郑珊
  • 36篇张文芳
  • 35篇张鹏
  • 28篇李丁
  • 16篇张青
  • 4篇吴尚为
  • 3篇夏睿
  • 2篇陈瑛
  • 2篇陈颖
  • 1篇郭秀英
  • 1篇牟冬梅
  • 1篇王东浩
  • 1篇葛鹏
  • 1篇葛鹏
  • 1篇郭志
  • 1篇刘运德
  • 1篇于海鹏
  • 1篇刘方
  • 1篇邢文阁
  • 1篇陈颖

传媒

  • 4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中华检验医学...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 1篇实用检验医师...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8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2
  • 1篇2001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2002年
张文芳张鹏郑珊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细菌检测耐药性
肿瘤患者合并非白念珠菌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非白念珠菌性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现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5年医院91例念珠菌性血流感染肿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1例念珠菌性血流感染肿瘤患者中白念珠菌性血流感染者49例占53.8%,非白念珠菌感染者42例占46.2%,其中造成非白念珠菌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依次为近平滑念珠菌21株占23.1%,光滑念珠菌8株占8.8%、热带念珠菌7株占7.7%、无名念珠菌和葡萄牙念珠菌各3株占3.3%;念珠菌性血流感染患者30天死亡率为28.6%(白念珠菌为26.5%,非白念珠菌为31.0%);相比白念珠菌,住院天数≥35天,以及肿瘤远处脏器转移是非白念珠菌性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不仅对念珠菌性血流感染流行病学现况进行了分析,更明确了肿瘤患者合并非白念珠菌性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丁张青白长森张文芳郑珊李峥张鹏
关键词:白念珠菌血流感染肿瘤患者
肿瘤重症患者合并血流感染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子分析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肿瘤患者血流感染菌谱并对其相关危险因子进行研究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肿瘤医院合并血流感染的重症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88例患者发生了血流感染(男性56例,女性32...
张青张文芳郑珊李丁张鹏
2010-2012年肿瘤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目的:分析2010-2012年肿瘤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帮助.方法:细菌、真菌鉴定及细菌药敏试验均采用Vitek2-Compact系统,真菌药敏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应用ATB分析仪判读...
白长森张文芳张青郑珊李丁张鹏
关键词:肿瘤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耐药性
肿瘤患者感染非发酵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腹腔穿刺液中分离的非发酵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2013年住院肿瘤患者自腹腔穿刺液中分离的非发酵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资料,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3年自肿瘤患者腹腔穿刺液分离出450株非发酵菌,位居前3位的非发酵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别占56.9%、20.4%和15.8%;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15.0%,鲍氏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10.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9.5%、26.8%、2.3%。结论肿瘤患者腹腔穿刺液中分离的非发酵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具有地域性特点,因此要定期监测细菌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张文芳张青郑珊白长森张鹏
关键词:非发酵菌腹腔穿刺液耐药性抗菌药物
恶性肿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30例合并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及90例无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Whonet 5.6软件和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感染组患者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0.9±11.2)岁;对照组患者男60例,女30例,平均年龄(51.3±15.9)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次数、合并其他部位感染和应用≥2种类型抗生素为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敏感性较高(>80%)。合并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的死亡率为60%。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死亡率高,在临床工作中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减少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发生。
白长森李丁张文芳张青郑珊张鹏
关键词:恶性肿瘤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
2009~2011年970例细菌性血流感染肿瘤患者的病原学分析
目的:逐年分析并探讨肿瘤患者细菌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特征,包括菌种分布及药物敏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确诊的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学资料,对病原菌的菌株分布及药物敏感率进行逐年分析.结果:从970例...
李丁张鹏张文芳郑珊张青白长森
关键词:血流感染细菌敏感率肿瘤
ICU住院患者各部位真菌定植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引起ICU住院患者定植阳性的真菌的菌种分布及可能引起真菌定植阳性的部分危险因素,为临床对于可能发生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抢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我院ICU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
李丁张文芳郑珊张鹏
文献传递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检测方法的比较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筛选出快速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ous aureus,MRSA)的实验方法。方法从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细菌室菌库中提取源自肿瘤患者感染的4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利用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微量肉汤稀释法、Etest法、青霉素结合蛋白2a(penicinin-binding protein 2a,PBP2a)乳胶凝集法5种表型检测MRSA方法进行检测,并与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PCR法检测mecA基因,确定MRSA 36株;以PCR作为金标准,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和苯唑西林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出MRSA均为32株,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88.9%和100%;E试验检测出MRSA为33株,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8.9%、87.5%;PBP2a乳胶凝集法检测出MRSA 29株,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0.5%、100%。结论PBP2a乳胶凝集法比上述试验报告周期缩短24h,是一种快速、简便、特异度好且便于临床试验室推广开展的检测MRSA方法。
张鹏张文芳张媛吴尚为郑珊葛鹏陈瑛
关键词:甲氧西林抗药性聚合酶链反应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肿瘤患者呼吸道分离嗜血杆菌病原学分析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呼吸道分离嗜血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菌种分布,为临床规范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对本院住院患者送检的呼吸道标本分离株进行鉴定,采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检...
张文芳郑珊李丁张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