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德义

作品数:38 被引量:75H指数:6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2篇再灌注
  • 12篇缺血
  • 9篇灌注
  • 8篇缺血再灌注
  • 7篇瘢痕
  • 7篇肠缺血
  • 6篇蛋白
  • 6篇再灌注损伤
  • 6篇皮肤
  • 6篇激酶
  • 6篇灌注损伤
  • 6篇肠缺血再灌注
  • 5篇烧伤
  • 5篇皮瓣
  • 5篇小鼠
  • 5篇活化
  • 5篇创面
  • 4篇蛋白激酶
  • 4篇凋亡
  • 4篇增生

机构

  • 28篇贵州省人民医...
  • 8篇第二军医大学
  • 8篇昆明医学院第...
  • 8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贵阳市妇幼保...
  • 1篇遵义医科大学

作者

  • 37篇郑德义
  • 12篇杜娇
  • 9篇王宝云
  • 9篇王毅
  • 8篇李自力
  • 8篇程代薇
  • 7篇夏照帆
  • 7篇王建明
  • 6篇贾一韬
  • 6篇付晋凤
  • 6篇吕开阳
  • 5篇肖向阳
  • 5篇郑兴锋
  • 4篇张慧
  • 3篇赵桂香
  • 3篇李平洋
  • 2篇彭德飞
  • 2篇李伟人
  • 2篇郑庆桂
  • 1篇胡露

传媒

  • 5篇贵州医药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医学与哲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烧...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遵义医科大学...

年份

  • 6篇2023
  • 6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侵袭性血管性黏液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2013年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Steeper等[1]1983年首次命名,2003年WHO的肿瘤分类中又称其为深部血管黏液瘤(Deep angiomyxoma,DAM),多呈侵袭性生长,手术切除后复发率高,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的盆腔、会阴部。
齐珺郑德义赵桂香戴梦竹曹颖
关键词: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文献复习软组织良性肿瘤侵袭性生长手术切除后
瘢痕挛缩畸形松解后皮片移植与皮瓣移植效果对比
2021年
探讨分析在进行瘢痕挛缩畸形治疗时选择皮片移植与皮瓣移植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20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在我院中调选资料登记有效的32名四肢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内设置16名,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由医务人员给予患者皮片移植方案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选择皮瓣移植方案进行治疗,在治疗完成后由医务人员对两组患者的状况进行记录,评估患者的康复状况。结果:在进行半年的护理以后,两个小组的瘢痕评分相比,对照组显著更低于实验组,差异较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相比,对照组也不如实验组,数据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瓣移植术应用于瘢痕挛缩畸形治疗,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及解决美观难题,尤其是功能部位瘢痕挛缩,效果更为显著。
曾率张一驰王毅郑德义
关键词:皮瓣移植皮片移植瘢痕挛缩畸形手术方式
小鼠肠缺血再灌注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动物模型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的肠缺血再灌注(II/R)损伤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C57 BL/6小鼠72只,根据观察指标随机分组;分组1,肠缺血30 min组、40 min组、50 min组和60 min组后恢复灌注,观察造模后7 d不同肠缺血时间动物生存率;分组2,假手术组(Sham)、缺血40 min后再灌注组(II/R),于再灌注1 h、6 h及12 h取标本,检测血清ALT、AST、Crea及LDH水平,同时取肺、肝及肾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随着肠缺血时间延长,动物生存率明显降低,肠缺血40 min小鼠7 d内生存率为60%,选择缺血40 min作为动物模型进行分组2实验;肠缺血40 min后再灌注6 h时,血清ALT、AST、Crea和LDH明显升高(P<0.05),肺、肝脏及肾脏组织器官发生病理学改变。结论:小鼠肠缺血40 min再灌注后6 h,是研究II/R损伤诱发MODS较理想的时间点。
郑德义王毅杜娇李平洋肖向阳程代薇李自力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多器官功能障碍小鼠
探讨游离股前前外侧穿支多功能皮瓣在高压电击伤创面修复中应用
王宝云程代薇郑德义李自力王毅彭德飞
NF-κB活化在肠缺血再灌注全身多脏器的表达及意义
2015年
目的观察肠缺血再灌注后细胞核因子-κB(NF-κB)蛋白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C57BL/6小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简称S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I/R组),观察肠缺血再灌注后肠、肝、肺和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法(EMSA)检测肠、肝、肺组织NF-κB活性表达。结果 (1)肠缺血后再灌注6h肝、肺和肾脏组织发生明显病理学改变;(2)II/R后肠、肝、肺组织NF-κB活化。与假手术组比较,肠组织NF-κB持续活化,尤以再灌注4h、6h升高明显(P〈0.01);在肝脏组织,NF-κB活化表现呈升高—降低—再升高双峰型特点,再灌注0.5h、6~12h NF-κB活化明显(P〈0.01);在肺组织,肠缺血期NF-κB即活化,再灌注1~4h及12hNF-κB活化明显(P〈0.01),表现呈升高—降低—再升高重复活化特点。结论 NF-κB活化参与了肠缺血再灌注全身多脏器损害。
郑德义王毅杜娇李平洋肖向阳程代薇李自力
关键词:肠缺血再灌注核因子-ΚB多脏器损害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烧伤后四肢皮肤瘢痕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观察烧伤后四肢皮肤瘢痕患者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技术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40例烧伤后四肢皮肤瘢痕患者,将患者经分层抽样法分为扩张器研究组(A组,n=20例)与对照组(B组,n=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即皮片移植法治疗;扩张器研究组患者采用皮肤组织扩张器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精神健康、躯体健康、社会活动状态、活动能力)、并发症发生率(皮片/皮瓣坏死、创面/创周感染、血肿、远期皮片/皮瓣破溃)、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烧伤后皮肤瘢痕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技术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张恺悦郑德义李自力陈幼琼
关键词:烧伤皮肤瘢痕皮肤软组织扩张器
Toll样受体4介导小鼠肠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肺损伤及肺炎症反应
2012年
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特开设“海外发表论文选读”栏目,围绕当期重点号主题,将国内学者发表在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期刊上的最新论文翻译为中文,以大摘要形式加以介绍,共享其研究成果。
贲道锋余喜亚纪广玉郑德义吕开阳马兵夏照帆
关键词:TOLL样受体4肠缺血再灌注肺炎症反应肺损伤小鼠介导
一种内置发光结构的皮肤软组织外扩张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置发光结构的皮肤软组织外扩张器,包括扩张囊球体和发光件壳体,所述扩张囊球体的顶部设置有加厚部件,且加厚部件的右侧连接有固定插座,所述固定插座的内部连接有内置头,且内置头与固定插座的连接处开设有安装插孔,...
郑德义王宝云张慧
复合激光技术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
2022年
分析在瘢痕治疗中,脉冲染料激光(PDL)与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UFCL)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例烧创伤后早期红色增生性瘢痕患者一般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PDL联合UFCL治疗,就两组治疗情况展开观察。结果 治疗后厚度、 色泽、柔软度、血管分布评分及总分分别为(0.96±0.14)分、(0.84±0.11)分、(0.61±0.09)分、(0.54±0.07)、(3.76±0.64)分,低于治疗前(2.31±0.33)分、(2.24±0.29)分、(2.05±0.26)、(1.86±0.22)分、(8.21±1.43)分,P0.05;治疗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分别计18例、1例、1例,总满意度为95%;1例患者首次激光治疗后瘢痕处水泡形成,对症治疗后改善。结论 在增生性瘢痕治疗中,PDL联合UFCL可改善缓解瘢痕引发的瘙痒与疼痛,同时可改善外观,还有着较高安全性,值得推荐使用。
杜娇郑德义蒋薇王小红周光兰
关键词:脉冲染料激光瘢痕
Toll样受体4基因敲除延迟皮肤创面愈合及促进早期瘢痕形成
2023年
目的探索Toll样受体4(TLR4)在小鼠皮肤缺损创面愈合及早期瘢痕形成的作用。方法将36只购自南京大学动物模式研究所的小鼠分为野生型组(WT)和TLR4基因敲除组(TLR4KO)切除部分背部全层皮肤建立模型,每组18只,观察小鼠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变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检测造模后7、14、21、28dTLR4,11d和33d白细胞介素(IL)-6、IL-10mRNA水平,苏木精-伊红(HE)和天狼星红染色评估33d创面及变化。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在创面愈合过程中,TLR4KO创面闭合时间高于WT[(25.91±2.81)d比(19.55±2.42)d,t=5.690,P<0.01],TLR4K0 IL-10 mRNA指标低于WT(0.005比1.000,t=37.070,P<0.01),TLR4KOIL-6mRNA指标高于WT(2.650比1.000,t=19.290,P<0.01)。在瘢痕形成早期,TLR4K0表皮厚度高于WT[(45.83±1.61)μm比(22.79±2.07)μm,t=7.645,P<0.01],TLR4KOI型/Ⅲ型胶原比值高于WT(24.54±1.27比7.93±1.76,t=10.820,P<0.01),TLR4K0 IL-6mRNA指标高于WT(3.190比1.000,t=9.865,P<0.01),TLR4K0与WTIL-10mRNA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08比1.000,t=0.960,P>0.05)。结论TLR4功能完全丧失导致皮肤创面延迟愈合,进而导致TLR4基因敲除小鼠早期瘢痕明显,可能与炎性反应失调有关。
周栋珍郑德义舒莉萍向文碧
关键词:TOLL样受体4创伤愈合瘢痕炎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