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脊柱
  • 5篇脊柱炎
  • 5篇关节
  • 4篇生物力学
  • 4篇踝关节
  • 4篇菌病
  • 4篇布鲁杆菌
  • 4篇布鲁杆菌病
  • 3篇短缩
  • 3篇影像
  • 3篇影像学
  • 3篇影像学表现
  • 3篇外踝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脊髓
  • 3篇杆菌性
  • 3篇布氏杆菌
  • 3篇布氏杆菌性脊...
  • 2篇应力

机构

  • 12篇河北北方学院...
  • 4篇河北省儿童医...
  • 3篇暨南大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北京市中关村...

作者

  • 14篇邹宇炜
  • 12篇杨新明
  • 8篇石蔚
  • 7篇孟宪勇
  • 5篇苏峰
  • 5篇杜雅坤
  • 5篇阴彦林
  • 3篇张秀琴
  • 1篇王亚琦
  • 1篇王燕波
  • 1篇刘肃
  • 1篇刘俊贤
  • 1篇齐秩铭
  • 1篇李化光
  • 1篇黄世光
  • 1篇任红宇

传媒

  • 3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神经药理学报

年份

  • 6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布鲁杆菌性脊柱炎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观察布鲁杆菌性脊柱炎临床治疗效果,为提高该病的I临床治疗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张家口地区113例确诊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并用5种不同药物(强力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甲基异噁唑、链霉素、利福平)按不同配伍方法分成5组,进行治疗效果对比研究,其中伴有较大腰大肌或椎旁脓肿、椎管内脓肿、坏死椎间盘、骨质破坏较重的21例患者进行了微创介入和手术切开治疗。结果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女性发病率较高,主要为饲养、放牧牲畜而受感染,病灶分布多在腰椎,2个椎体受累最多,涉及腰椎LJ4的发病率最高并破坏最为明显。含强力霉素治疗组临床改善情况优于未含强力霉素组(χ^2=28.36,P〈0.05),治愈率分别为72.60%(53/73)、35.00%(14/4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4,P〈0.05)。治疗效果以强力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甲基异嗯唑为首选。1个疗程总治愈率为52.21%(59/113),总有效率为92.04%(104/113);2个疗程总治愈率为58.41%(66/113),总有效率为95.58%(108/113);3个疗程总治愈率为59.29%(67/113),总有效率为95.58%(108/113);不同疗程总治愈率增加不明显(P〉0.05)。21例经手术治疗患者,随访2年以上者12例,1~2年者9例,总治愈率为95.24%(20/21),基本治愈1例,有效率100%,痊愈后均无复发。结论布鲁杆菌性脊椎炎具有临床流行病学特征;长期、足量、联合、多途径敏感抗生素的应用是治疗和防止本病复发的最主要和最可靠方法,但对具有手术指征者,正确选择微创术和手术病灶清除术可以控制病变部位发展、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
杨新明石蔚杜雅坤阴彦林孟宪勇邹宇炜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脊柱炎流行病学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椎结核临床影像学表现比较被引量:57
2008年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脊椎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X线、CT、MR资料并与已确诊的38例脊椎结核影像学资料作比较。结果(1)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病灶分布于腰椎,其中以L4发病率最高,骨破坏灶小而多发,多局限于椎体边缘,病灶周围明显增生、硬化,新生骨组织中有新破坏灶形成,椎间盘破坏轻,关节面增生硬化,相邻骨密度增高,少或无椎旁脓肿形成。(2)结核病灶分布于胸腰段,以椎体和椎间盘骨破坏为主并有死骨形成,椎旁脓肿和骨质疏松变化比较常见。结论依据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和脊椎结核临床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两者可作出鉴别诊断。
杨新明石蔚杜雅坤阴彦林孟宪勇邹宇炜
关键词:脊椎结核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非手术治疗脊髓功能状态评估(63例回归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症状较轻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的非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河北北方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1995年1月以来非手术治疗108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其中63例症状较轻患者(JOA评分>12分)获2年以上的随访,作者以非手术治疗前、后脊髓功能状态的JOA评分为观察标准,将疗效与多种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前平均JOA评分为(12.22±1.52)分,随访平均JOA评分为(14.85±2.20)分,治疗前、后的JOA评分平均变化率为(58.09±11.9)%。经回归分析,治疗前JOA评分与疗效呈正相关,治疗前、后脊髓功能状态存在线性回归关系。[结论]脊髓功能损害较轻的患者(JOA评分>12分)经2年以上非手术治疗疗效较好。
邹宇炜张秀琴杨新明任红宇苏峰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非手术治疗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临床流行病学分析(张家口地区)、诊断与治疗相关研究
杨新明阴彦林石蔚齐秩铭刘俊贤孟宪勇苏峰邹宇炜刘肃王燕波李化光
⒈任务来源:计划外项目。⒉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⑴应用领域:①预防医学:布氏杆菌性脊椎炎是由布鲁氏菌病所引起的骨与关节破坏,一种较少见的人畜共患特异性脊椎感染性疾病,是河北省地方病研究发展方向及《河北省卫生科技发展“十一五”...
关键词:
关键词: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流行病学调查(张家口地区)及临床治疗相关研究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总结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的治疗方法,为提高对该病的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113例确诊患者采用5种不同药物配伍方法进行不同疗程治疗和对比研究,其中21例伴有较重腰大肌或椎旁脓肿、椎管内脓肿、坏死椎间盘、骨质破坏行微刨介入和手术切开治疗。结果: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女性发病率高,平均年龄41岁,坝上发病率高于坝下;主要集中在饲养、放牧牲畜行业;病灶分布多在腰椎,两个椎体受累最多,涉及L4的发病率最高并破坏最为明显;含强力霉素治疗组效果优于未含强力霉素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强力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甲基异嗯唑为首选,如增加疗程,疗效增加不明显;手术21例进行随访,2年以上者12例,1~2年者9例,治愈20例,治愈率(20/21)95.24%,好转1例,有效率100%,愈后元复发。结论:布鲁杆菌性脊柱炎临床流行病学具有特征性;无论是非手术还是手术治疗,长期、足量、联合、多途径敏感抗菌素的应用是治疗和预防本病复发的最主要和最可靠方法,但对具有手术指征者,正确选择微创术和手术病灶清除术可以控制病变部位发展,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
杨新明阴彦林石蔚刘俊贤孟宪勇邹宇炜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脊柱炎流行病学
脊髓损伤继发肾积水64例报告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并发肾积水的机制与治疗。方法:常规对脊髓损伤病人行双肾B超检查,共累计病例64例,全部患者入院后予抗炎、保留导尿及膀胱冲洗治疗,其中22例行椎管减压手术。结果:59例患者肾积水症状消失,占92%,其余症状明显减轻。结论:脊髓损伤合并肾积水属功能性排尿梗阻所致,一旦梗阻得以解除,肾积水症状也随之消失。
邹宇炜张秀琴
关键词:脊髓损伤肾积水肾衰
外踝短缩对踝关节面应力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外踝短缩所致创伤性踝关节炎发生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选取8只新鲜冷冻尸体下肢,分别在外踝正常长度、短缩1/3、短缩2/3和短缩3/3的情况下,测量和分析踝关节面应力分布的变化。结果:踝关节应力接触区大致呈三角形,外踝短缩后踝关节面应力分布发生变化,以向前、内、外侧压力增高最为显著。结论:外踝短缩后踝关节面应力分布发生明显变化,这可能是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的重要机制。
邹宇炜张秀琴杨新明苏峰潘进社
关键词:外踝踝关节应力生物力学
外踝长度短缩对踝关节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近年来外踝在踝关节稳定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外踝短缩的病人,如果没有对外踝进行妥善处理,那么大多数病人将会出现踝关节不稳、行走疼痛等并发症,最终产生伴有踝部疼痛的创伤性关节炎.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事这...
邹宇炜
关键词:外踝短缩踝关节稳定性生物力学
文献传递
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脊髓型颈椎病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进一步探讨脊髓型颈椎病与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关系。方法:应用比值法对70例正常人和11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X线侧位片进行统计学测量与比较,研究范围从C3~C7。结果:C3~C7正常组与颈椎病组的椎管中矢径比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是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发病因素。
邹宇炜张秀琴王亚琦杨新明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骶部硬膜外囊肿的临床影像学表现与外科治疗(18例报告及文献综述)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骶部硬膜外囊肿(SEC)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与外科治疗,以便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本组18例,其中腰骶部钝痛17例(95%)、下肢放射性疼痛和间歇性跛行16例(90%)、神经功能损害14例(77%)、盆腔或下腹部无痛渐进性肿块并压迫临近器官2例(11%)。18例均行腰骶部及骨盆X线片检查,其中17例行CT扫描、11例行MRI检查、7例行脊髓造影、4例行CTM扫描。[结果]本病临床误诊率为78%,X线诊断率17%,CT诊断率72%;MRI检查、脊髓造影、CTM扫描诊断率100%。18例均手术切除,病理报告为硬膜外囊肿,椎管内型、积液型、单发囊肿为多数;随访15~32个月,平均24个月,未发现症状加重和复发病例。[结论]骶部硬膜外囊肿临床与影像学具有特征性表现;微创术和腹腔镜、脊髓或椎管镜摘除骶椎管内囊肿的临床应用疗效有待于定论;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提高了SEC全切除率,手术是治疗和防止本病复发的最主要和最可靠方法。
杨新明石蔚杜雅坤孟宪勇邹宇炜
关键词:椎管内肿瘤骶部硬膜外囊肿诊断影像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