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及家属建立恰当的期望值,促进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患者康复。方法利用宣传手册、挂图、图片、录像等方式对患者及家属开展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结果患者的视力和满意度得到提高,康复信心增强,有效地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健康教育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患者中起重要作用。
- 邸玉兰邱岩王宗华
-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围手术期健康教育
- 改良微创小切口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的应用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索改进的微创小切口折叠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选择因晶状体后囊破裂或悬韧带断裂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患者48例(48只眼),利用推注器系统,通过3.2mm的透明角膜小切口,把襻预扎了聚丙烯缝线的折叠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于睫状沟。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提高,12只眼1.0,19只眼0.6~0.8,17只眼0.4~0.6,平均散光为0.73D±0.22D,术中、术后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折叠人工晶状体可以在微创小切口的情况下完成悬吊固定,手术适应症广,具有推广价值,但手术操作需要有一定的学习曲线。
- 何涛白华李耀宇邸玉兰黄耀辉邓青
- 关键词:巩膜缝线固定术小切口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24例低视力原因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有效、最主要的方法之一[1]。较多文献[2-3]报道,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效果,与手术方法、患者基础疾病及白内障类型等多种因素有关。近期,我们对2009年1月—2010年5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24例(24眼)术后低视力原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 白华何涛邱岩王宗华邸玉兰李耀宇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低视力黄斑病变
- LASIK手术偏心切削病例的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 分析因传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波前引导LASIK)偏心切削引发视觉质量下降的病例中,其高阶像差分布特征和偏心切削程度的评价.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初次LASIK术后(包括传统LASIK和波前引导LASIK)出现重影和星芒等视觉症状的患者40例(48眼),术后复诊3个月以上[复诊期限:波前引导组平均为9个月(4至26个月),传统组平均为24个月(5个月至6年)],屈光度稳定在±1.00 D以内者,除外过矫、欠矫和眼表及眼内疾患导致的视力下降,行WaveScan(3.62版)波前像差仪检查.本研究选取了这部分患者中初次LASIK术后主导像差为彗差(垂直彗差或水平彗差)的26例(28眼),分析检测所得高阶像差结果,并测定术中偏心的切削中心相对瞳孔中心在水平方向(X轴)、垂直方向(Y轴)和矢量的偏移.将波前像差引导LASIK组的术前与术后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或者配对秩和检验进行比较;波前像差引导LASIK组术后与传统LASIK组术后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者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波前引导组的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由(0.425±0.192)μm增加至术后的(1.262±0.590)μm,增加了1.96倍.总彗差RMS值由(0.190±0.114)μm增加至术后的(0.686±0.315)μm,增加了 2.61倍.水平彗差RMS值由(0.118±0.061)μm增加至术后的(0.257±0.237)μm,增加了1.17倍;垂直彗差RMS值由(0.130±0.122)μm增加至术后的(0.587±0.329)μm,增加了3.51倍.初次LASIK术后的水平彗差明显小于垂直彗差(Z=-2.803,P=0.004).传统组的总高阶像差、总慧差与波前引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总慧差占总高阶像差的比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8,P=0.007).偏心切削量水平方向(X轴)位移右眼为(0.65±0.38)mm,左眼为(0.90±0.35)mm;垂直方向(Y轴)位移右眼为(0.80±0.30)
- 樊容邸玉兰邱岩翟国光屈哲李耀宇
- 关键词:高阶像差
- LASIK术后出现视觉不良症状者的高阶像差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分析经传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或者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术后患者中(除外过矫、欠矫和眼部疾患导致的视力下降),出现视觉不良症状者的高阶像差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本研究回顾了北京军区总医院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期间经初次LASIK术后(包括传统组和波前像差引导组),除外过矫、欠矫和眼表及眼内疾患导致的视力下降,出现重影和星芒等视觉症状患者总40例(48眼),传统LASIK组18例(23眼),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组22例(25眼)。两组患者术后均复诊3个月以上,屈光度稳定在±1.00D以内。所有患者采用WaveScan3.62版波前像差仪,在自然瞳孔下行波前像差检查,提取4mm瞳孔直径高阶像差结果。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秩和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及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波前像差引导LASIK组高阶像差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高阶像差均方根(RMS)值术后增加了1.18倍(t=-11.485,P〈0.01);三阶像差RMS值术后增长了1.25倍(Z=-6.125,P〈0.01);四阶像差RMS值术后增长了0.93倍(Z=-6.154,P〈0.01);五阶像差增长了1.35倍(Z=-6.154,P〈0.01);六阶像差增长了1.14倍(t=-21.080,P〈0.01)。垂直彗差增加了1.43倍(Z=-6.154,P〈0.01)、水平彗差增加了93%(Z=-6.154,P〈0.01)、球差增加了89%(f=-19.659,P〈0.01)。但术后30度三叶草仅增加了5%(Z=-6.154,P〈0.01)、0度三叶草增加了35%(Z=-6.154,P〈0.01)。波前像差引导组术后与传统组术后的比较:总高阶像差、三阶像差、四阶像差、垂直彗差、水平彗差、球差、30度三叶草和0度三叶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术后五阶像差陆-2.033,P=0.042)、六阶像差(Z--2.631,P=-0�
- 樊容邱岩邸玉兰翟国光何涛李耀宇
- 关键词:角膜磨镶术激光原位高阶像差视觉障碍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期筛查的护理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期筛查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7年10月~2008年7月在我院新生儿中心住院的275例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早期筛查。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早产儿筛查范围可适当扩大,首次检查在早产儿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结果 275例(550眼)共筛查发现ROP 38例(76眼),发病率为13.82%。通过采取有效筛查护理措施,未发生窒息等意外情况。结论 ROP早期筛查可及时发现早产儿病情变化,筛查期间合理的护理措施可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
- 邸玉兰王宗华马斌超
- 关键词:新生儿筛查护理
- 口服乙酰唑胺致低钾血症1例分析被引量:6
- 2007年
- 王宗华白华李耀宇邸玉兰
- 波前像差手术与传统手术的切削深度比较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波前像差手术时角膜切削深度与传统手术切削深度的比较。方法:应用波前像差仪对648例近视度数-2.00~-10.00DS,散光0.00~-2.50DC的患者进行检查并设计手术,得出最大切削深度值。并与相应的常规LASIK角膜切削深度进行比较。结果:无散光患者,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的切削深度与常规手术之间基本没有差异。散光对切削深度有一定影响,屈光度越小,散光对切削深度的影响越大,屈光度越大,散光对切削深度的影响反而越小。光学区越大,则切削深度就越深,此时散光的变化对切削深度的影响也越明显。结论:波前像差手术对角膜切削深度的影响主要与光学区大小和散光大小有关。
- 翟国光李耀宇邱岩邸玉兰屈哲
-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手术波前像差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镶磨术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与视力的中远期观察
- 2009年
-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镶磨术(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曲率与视力的中远期状况,探讨术后角膜屈光状态的稳定性。方法:随机选择接受LASIK治疗近视的患者131例(247眼),分为A组(轻、中度近视)42例(75眼)、B组(高度近视)50例(94眼)、C组(超高度近视)39例(78眼)。观察各组在术前及术后6、12个月的角膜后表面曲率及裸眼视力状况。结果:A、B、C 3组术后6个月与本组术前比较,角膜后表面曲率明显增加、裸眼视力明显改善(P<0.05,P<0.01);C组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角膜后表面曲率增加(P<0.05),裸眼视力减退(P<0.05),而A、B组上述指标在此阶段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超高度近视者在LASIK术后6~12个月(中远期)角膜前凸仍不同程度存在,视力可能有回退;轻、中度及高度近视者术后6个月角膜前凸基本稳定,视力稳定。
- 邱岩邸玉兰李耀宇
- 关键词:角膜切削术屈光性准分子激光角膜后视力
- 脑红蛋白在大鼠眼球中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14
- 2006年
- 目的探讨脑红蛋白(NGB)在正常大鼠眼球中的分布。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了NGB在正常大鼠眼球中的分布和定位。结果NGB主要存在于视网膜中,在虹膜、睫状体和视神经中亦有一定量的表达,在眼球内的其他组织中则没有表达。该蛋白在所有神经元中均有高强度的表达,但不存在于视网膜的色素细胞层中。其中,在视网膜的丛状层和光感受器的内节中分布最多,这与视网膜的耗氧部位线粒体的亚细胞定位基本一致。结论NGB可能是一种与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很相似的呼吸蛋白,在视网膜的氧供和氧消耗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能与许多视网膜缺血缺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 李耀宇刘惠玲童绎白华王宗华杨薇邸玉兰
- 关键词:脑红蛋白视网膜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