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敬敏

作品数:176 被引量:2,619H指数:31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7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6篇语言文字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61篇汉语
  • 47篇语义
  • 23篇语法
  • 20篇汉语语法
  • 19篇语法研究
  • 17篇现代汉语
  • 16篇语言
  • 15篇方言
  • 13篇汉语语法研究
  • 12篇语言学
  • 11篇语法意义
  • 10篇动词
  • 10篇问句
  • 10篇方法论
  • 10篇X
  • 8篇情态
  • 8篇句式
  • 7篇疑问句
  • 7篇句法
  • 6篇语法理论

机构

  • 131篇暨南大学
  • 37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香港城市大学
  • 4篇岭南大学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华侨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延安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淮北煤炭师范...

作者

  • 175篇邵敬敏
  • 7篇周芍
  • 5篇赵春利
  • 5篇周娟
  • 4篇王玲玲
  • 4篇罗晓英
  • 3篇税昌锡
  • 3篇王宜广
  • 3篇徐烈炯
  • 3篇刘杰
  • 3篇马喆
  • 3篇吴立红
  • 3篇周有斌
  • 2篇周日安
  • 2篇郑娟曼
  • 2篇刘焱
  • 2篇杨海明
  • 2篇朱晓亚
  • 1篇王伟丽
  • 1篇王鹏翔

传媒

  • 32篇汉语学习
  • 12篇世界汉语教学
  • 11篇语言教学与研...
  • 11篇语文研究
  • 11篇语言文字应用
  • 8篇暨南学报(哲...
  • 7篇中国语文
  • 5篇华文教学与研...
  • 5篇语言科学
  • 4篇汉语学报
  • 3篇中国大学教学
  • 3篇方言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修辞学习
  • 3篇语言研究
  • 3篇暨南大学华文...
  • 2篇当代修辞学
  • 2篇高名凯先生学...
  • 1篇古汉语研究
  • 1篇语言与翻译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13篇2011
  • 8篇2010
  • 8篇2009
  • 14篇2008
  • 9篇2007
  • 10篇2006
  • 9篇2005
  • 7篇2004
1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语义语法与中国特色的语法理论创建被引量:7
2020年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法研究理论,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本文试图就语义语法的理论背景、形成、内涵以及研究方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指出语义和形式是语法研究的双通道,二者的互动才是语法研究的关键所在.语法意义是决定句法结构生成和变化的决定性要素,而形式只是语义的载体,是固化语义并制约语义的必备工具.这就决定了应该把语义作为语法研究的出发点和重点,并且进行多元的形式验证.
邵敬敏
关键词:语义语法互动机制
说中国文化语言学的三大流派被引量:10
1991年
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我国语言学界的前辈学者,如赵元任、罗常培、王力等都有精辟的论述,尤其是罗常培《语言与文化》(北京大学1950)虽然篇幅不长,然而讨论范围却涉及古今中外的语言与文化,可以说是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先驱之作。可惜的是,从五十年代以来在我国,文化语言学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这种不正常的状态一直到八十年代中期,才被一批以上海为主体的中青年学者的呐喊声所冲破,他们著书立说,大声疾呼,努力把丰富复杂的中国语言与方言同多姿多彩的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上海青年语言小组”率先举办了“语言与文化”专题讨论会,编辑出版了《青年学者论语言与文化》专集,《语文导报》杂志还专门开辟了“语言与文化”专栏,《汉语学习》也辟有“语言·文化·社会”专栏,从而造成了一种声势,影响了全国的语言学界,并引起了文化学界、社会学界和历史学界等多方面的关注,这就为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对于究竟什么是“文化”,据说有多达二百多种解释,对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如何理解,各人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因而尽管不少人都在讲“文化语言学”,各人的内涵实际上相距甚远,有的甚至于是对立的。目前国内主要有三种代表性观点,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语言学的三种主要流派?
邵敬敏
关键词:中国文化语言学文化学中国语言学汉语学习语文文化背景
上海方言的话题疑问句与命题疑问句被引量:7
2007年
研究发现:上海方言疑问句系统里存在着"话题疑问句"与"命题疑问句"。前者是"S伐?"后者是"S,VP伐?"并且进行了多角度的比较,指出命题疑问句不但数量多,而且是优势句式。两种疑问句存在着一系列的区别点,从中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语言现象以及演变特点:1.多个来源,导致多元化。2.两类互补,形成主流化。3.多类消长,导致杂糅化。
邵敬敏
关键词:主流化
汉语框式结构说略被引量:129
2011年
现代汉语里,框式结构高频运用,有其特定的结构模式和特殊的语法意义。它不是词,也不是常规短语组合,更不是句子。本文为此提出了三条鉴定标准,区分典型的、准典型的和非典型的框式结构;并就框式结构的类型、不变项和可变项的特点、整体结构功能的变化、正式变式对应式、语义增值、语用特色、语法化进程,以及跟构式语法理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邵敬敏
关键词:语义增值构式语法理论
汉语方言正反问的类型学比较被引量:40
2007年
本文考察汉语各大方言区中的正反问句及其变式,以挖掘其语言类型学的价值。文章采取双重视角:横向地域的毗邻与隔离以及纵向历史的传承与分合,着重讨论“VP-Neg-VP”、“VP-Neg”和“K-VP”及其变式的分布,指出在类型学上存在着“并存消长”的总特点,并具有“对立互补”和“重叠交叉”的属性,强调今后研究尤要注意方言类型的“无序”和“交错”现象。
邵敬敏周娟
上海方言疑问句近百年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
一、上海土话与上海方言'上海方言',通常是指上海地区居民交际时所说的话语,属于吴方言太湖片苏沪嘉小片(颜逸明1994)。'上海土话'则有特定的含义,专指松江府上海县一带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清末民初所说的本地话。从...
邵敬敏
关键词:上海方言疑问句历史演变语言特点
论广告语创作的定位策略被引量:6
1995年
论广告语创作的定位策略邵敬敏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总形势的深入发展,广告事业也日益繁荣发达,相应的广告语的研究也兴旺起来了。一方面是广告学界的研究,另一方面是语言学界的研究。前者的研究,由于其重点是整个儿的广告业,侧重于广告的策略、创意、...
邵敬敏
关键词:广告语创作广告宣传广告学矿泉水广告语言
论反义方位复合词的约量表达被引量:10
2009年
本文对现代汉语中的反义方位复合词"前后"、"左右"和"上下"的约量表达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1.它们可区分为"年龄约量"、"时间约量"和"非时间约量"三类;2.它们在历时发展上存在不一致性,但都经历了由空间到时间,再到约量的发展轨迹,而且时间约量先于非时间约量;3.其语义功能的不一致性与其认知难度有密切联系。
马喆邵敬敏
从“才”看语义与句法的相互制约关系被引量:49
1997年
从“才”看语义与句法的相互制约关系*邵敬敏本文拟通过对常用副词“才”的分析探讨两个问题:一是副词的各个义项如何归纳出它们的基本语法意义以及派生语法意义;二是语义与句法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是如何起作用的。零副词“才”的使用频率非常高,语法意义也显得比较复...
邵敬敏
关键词:语法意义句法结构说话人时间词语语义分析关联词语
评《汉语语法论》的历史地位兼论其“句型”学说
本文高度评价高名凯先生的名著《汉语语法论》,指出该书杰出贡献的三个方面,并重点评述其"句型"学说,尤其是疑惑命题以及询问命题。指出其最精彩之处在于:(一)区分"询问命题"和"疑惑命题",而不是笼统地称之为"疑问"。(二)...
邵敬敏
关键词:高名凯方法论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