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敏

作品数:1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晶体
  • 3篇晶体结构
  • 3篇分子
  • 2篇选择性
  • 2篇叶立德
  • 2篇杂多酸
  • 2篇配合物
  • 2篇萃取
  • 2篇羧酸
  • 2篇立体选择性合...
  • 2篇环丙烷
  • 2篇
  • 2篇丙烷
  • 2篇超分子
  • 1篇氮杂
  • 1篇氮杂环
  • 1篇氮杂环配体
  • 1篇多核配合物
  • 1篇形貌
  • 1篇形貌可控

机构

  • 13篇上海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13篇邵敏
  • 5篇李明星
  • 5篇陈杰
  • 5篇曹卫国
  • 3篇邓红梅
  • 3篇张慧
  • 2篇包伯荣
  • 2篇韩阳
  • 2篇吴小余
  • 1篇程知萱
  • 1篇朱玉
  • 1篇杜晨霞
  • 1篇王猛
  • 1篇曾庆彬
  • 1篇杨树新
  • 1篇褚于良
  • 1篇张飞飞
  • 1篇钟燕华
  • 1篇鲁波
  • 1篇张恒华

传媒

  • 3篇有机化学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核技术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纳米技术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氮杂环配体的铜(Ⅰ)和银(Ⅰ)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和晶体结构研究
近十几年来,由卤素或类卤素桥联配体构筑的Cu(I)/Ag(I)功能配位聚合物的化学研究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无机材料化学中一个比较活跃的研究方向。由[Cu(I)X(X=CN,SCN,Cl,Br,I)]或[Ag CN]次级结...
邵敏
关键词:晶体结构氮杂环配体氰根
文献传递
羧酸桥联多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
本论文工作:合成和表征了含丙二酸、丁炔二酸、顺丁烯二酸、环己烷-1,1-二乙酸和六次甲基四胺桥联配体的配合物,并测定了其中六个配合物的品体结构,并对部分配合物进行了磁性和热稳定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内容如下: ...
邵敏
关键词:羧酸过渡金属配合物晶体结构热性质
文献传递
两个杂多酸超分子杂化网络的合成和结构
近十多年来,随着多酸化学与配位化学、超分子化学的交叉融合,许多结构新颖的杂多酸配位聚合物、金属有机骨架、超分子化合物、无机-有机杂化材料被合成和结构表征[1-3].
李明星邵敏杨鹏
含氢键铜配合物[Cu(mal)(phen)(H_2O)]_2·3H_2O的合成与晶体结构被引量:4
2005年
The hydrogen-bonding copper complex [Cu(mal)(phen)(H2O)]2·3H2O(mal=malonate;phen=1,10-phenanthroline)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elementary analysis,IR and TG-DTA.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a triclinic system,space group Pī,the cell parameters a=11.771(2)?,b=12.527(3)?,c=11.582(2)?;a=105.49(3)°,β=109.27(3)°,γ=92.13(3)°,V=1539(5)A3,Z=2,F(000)=794,S=1.087,R=0.0486,wR=0.1220.The copper atom is five-coordinated in a distorted square pyramidal environment to two oxygen atoms of malonate,two nitrogen atoms of 1,10-phenanthroline and a water molecule.Strong hydrogen bonds between coordinated water and oxygen atoms of malonate ligands build H-bonding tetramers.Weak hydrogen bonds link these tetramers by crystal lattice water,forming two-dimensional supramolecular network.
邵敏李明星程知萱戴惠朱玉杜晨霞
关键词:铜配合物氢键晶体结构丙二酸
新型吡唑硫酮类萃取剂对铀(Ⅵ)萃取机理的研究
2006年
本文通过酰化、氯代和硫代三步反应合成了一种用于锕系镧系元素分离的新型吡唑硫酮类萃取剂4-对甲苯甲酰基-2,4-二氢-5-甲基-2-苯基-吡唑硫酮-3(HMeBMPPT),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法确定了其化学结构。研究了HMeBMPPT在硝酸介质中对铀(Ⅵ)的萃取行为,结果表明铀(Ⅵ)的分配比随水相pH的增加而增加,而HMeBMPPT浓度的增加也使铀(Ⅵ)的分配比迅速增加,同时对萃合物的化学组成及萃取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韩阳包伯荣曹卫国陈杰邵敏
关键词:萃取
含三氟甲基的螺[环丙烷-1,3'-吲哚啉]-2'-酮和螺[环丙烷-1,2'-茚]-1',3'-二酮衍生物的高立体选择性简易合成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3-(4-三氟甲基苯亚甲基)吲哚啉-2-酮和2-(4-三氟甲基苯亚甲基)-1H-茚-1,3(2H)-二酮分别与鉮盐在二氯甲烷中,碳酸钾或氟化钾存在下反应,可高产率、高立体选择性地得到以反式构型为主的含三氟甲基的3'-螺环丙基取代的氧化吲哚和2'-螺环丙基取代的茚二酮衍生物.产物相对构型经X射线单晶衍射或1H-1H NOESY谱确定.还从反应机理的角度对产物构型做了解释.
杨树新陈杰吴小余邓红梅邵敏张慧曹卫国
关键词:胂叶立德立体选择性合成
CdS纳米结构的水相可控合成及表征
2013年
以醋酸镉和硫代乙酰胺为原料,在水溶液中于温和的温度下完成了硫化镉纳米晶的形貌可控合成。利用表面活性剂辅助调控合成了硫化镉纳米球复合结构和纳米棒状结构,透射电镜分析表明硫化镉纳米棒实际上是由粒径更小的纳米单元按照取向生长机理沿一维方向组装而成,而球形纳米结构是硫化镉纳米粒子的球形集合体。我们认为聚乙二醇的长链模板效应有助于一维纳米结构的形成,而十二烷基苯磺酸阴离子形成的球形胶束诱导了硫化镉的纳米球形团簇的形成。紫外可见吸收谱分析表明合成的硫化镉样品具有强的紫外吸收。本文的合成方法为硫化镉纳米晶材料提供了一条经济可行的合成路线,同时也会为其他半导体纳米材料开辟一条新的制备途径。
胡鹏飞鲁波楼燕燕邵敏褚于良
关键词:硫化镉水相微观结构形貌可控光学性能
氮叶立德高立体选择性地合成螺[环丙烷-1,4'-吡唑啉-5'-酮]衍生物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螺环丙基杂环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药理、生理活性的化合物,研究和发展这类化合物的新的立体选择性合成方法是当前有机合成领域的一个热点.对1,4-二氮杂双环[2.2.2]辛环(DABCO)衍生的氮叶立德与3-甲基-1-苯基-4-芳亚甲基-5-吡唑啉酮合成螺环丙基吡唑啉酮的反应做了研究,并与胂叶立德所参与的类似反应的结果做了比较,发现仅得到单一反式结构产物,但存在exo和endo两种构型,其中前者为主要产物.产物结构由IR,MS,1HNMR,13CNMR,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鉴定.还从反应机理角度对两种叶立德性质对反应的影响做了解释.
王猛张慧陈杰吴小余邓红梅邵敏曹卫国
关键词:立体选择性合成
由V-形H_2bptp配体组装的杂多酸配合物
<正>近十几年来,随着多酸化学与配位化学、超分子化学的相互融合与交叉,许多结构新颖的杂多酸配位聚合物、金属有机骨架、超分子化合物、无机-有机杂化材料被合成和结构研究[1-3],我们使用新的V-形氮杂环多齿配体2,6-H2...
邵敏杨鹏张恒华李明星
文献传递
HMeBMPPT的合成及其对铀!的萃取机理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06年
The solvent extraction of U(Ⅵ) from nitric acid solution was studied with one new extractant, 4-p-methylbenzoyl-2,4-dihydron-5-methyl-2-phenyl-pyrazol-3-thione (HMeBMPPT), synthesized via acylation, chlorination and sulfurication of the starting material 1-phenyl-3-methyl-pyrazolone-5(PMP) in high yield. The structure of the new extractant was confirmed by means of elemental analysis, MS, 1H NMR and X-ray diffraction. The effects of diluent, temperature, the concentrations of nitric acid,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extractant on the extracti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extraction mechanism is suggested.
韩阳曹卫国陈杰包伯荣邵敏
关键词:萃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