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丽
-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通心络胶囊对大鼠血管球囊损伤后胶原增生的影响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通过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大鼠血管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胶原增生的影响。方法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通心络大剂量组及小剂量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手术组均术后6周予蒸馏水3mL/(kg·d)灌胃,通心络大剂量组予通心络1.0g/(kg·d)灌胃,通心络小剂量组予通心络0.5g/(kg·d)灌胃。用ELISA法检测各组术后6周I型前胶原羧基肽(PIP)、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水平,病理形态学观察细胞增殖情况,计算机图像分析内膜、中膜厚度及其比例。结果动脉球囊损伤后6周,药物治疗组与手术组比较,可抑制内膜增生、降低内膜/中膜厚度、降低PIP、ox-LDL含量(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对大鼠血管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胶原增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邱丽谢春毅崔燕
-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血管成形术再狭窄
- 通心络防治大鼠血管球囊损伤后狭窄的实验研究
- 目的:通过中成药通心络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治疗后相关指标的测定,对中药、西药的疗效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比较,以探讨中药在RS防治中的潜在价值,并探讨从络病论治再狭窄的中医理论。
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 邱丽
- 关键词:通心络颈动脉球囊损伤再狭窄中成药治疗
- 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管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及雷公藤多甙的干预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雷公藤多甙对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的影响,探讨雷公藤多甙在再狭窄防治方面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1/05在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及上海瑞金医院烧伤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SPF级SD雄性大鼠32只;雷公藤多甙(复旦复华药业)。②实验分组: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甙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各8只。③实验干预:采用右颈动脉内膜剥脱法制备大鼠颈动脉狭窄模型。模型组术后予蒸馏水3mL/(kg·d)灌胃,雷公藤多甙小剂量和大剂量组分别给予雷公藤多甙30,60mg/(kg·d)灌胃。④实验评估:于术后2周麻醉后处死各实验组动物,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颈总动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含量。结果:32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大鼠颈动脉血管壁少量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球囊损伤后表达量增加,雷公藤多甙大、小剂量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趋势与模型组基本相同,但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加,雷公藤多甙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大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P<0.01。②正常大鼠颈动脉管壁少量表达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球囊损伤后,模型组管壁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增加;雷公藤多甙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管壁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趋势与模型组基本相同,但数量明显下降,雷公藤多甙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大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结论:雷公藤多甙能有效促进内皮细胞生成,减少内皮细胞间的黏附,对大鼠血管球囊损伤后的狭窄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 盛昭园谢春毅邱丽
- 关键词:颈动脉损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 阿托伐他汀对球囊损伤后大鼠的血管保护作用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通过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血管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球囊损伤组(BI)、对照组(C)、球囊损伤+阿托伐他汀组(BI+A),每组8只。BI组、C组均术后6周内予蒸馏水3ml/kg-1·d-1灌胃,BI+A组予阿托伐他汀10ml/kg-1·d-1灌胃。术后6周用生化法检测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各组Ⅰ型前胶原羧基肽(PIP)、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 LDL)的水平,并计算机图像分析内、中膜厚度及其比例。结果:动脉球囊损伤后6周,球囊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可见内膜增生、内膜/中膜厚度比值升高、MDA、PIP、ox-LDL水平升高(P<0.05).SOD水平降低(P<0.05),而阿托伐他汀组与球囊损伤组比较,内膜增生被抑制、血清MDA、PIP、ox-LDL水平下降(P<0.05),SOD升高(P<0.05)。结论:血管内皮损伤可激活一些生物活性物质,最终导致内膜增生。
- 崔燕邱丽谢春毅张家美劳晓翔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球囊损伤胶原
- 通心络防治大鼠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 目的:通过球囊血管内膜剥脱法制作大鼠颈动脉再狭窄动物模型,观察通心络对再狭窄的防治作用,并探讨从络病论治再狭窄的中医理论。并观察再狭窄后血管的病理变化及相关生化免疫指标的变化,为RS的形成机理的研究做进一步的探讨。
- 谢春毅邱丽崔燕张家美黄海云吴晓蓉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