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星

作品数:6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降水
  • 2篇植物
  • 2篇同位素
  • 2篇盆地
  • 2篇气候
  • 2篇荒漠
  • 2篇荒漠植物
  • 2篇柴达木盆地
  • 1篇氧同位素
  • 1篇样区
  • 1篇水分
  • 1篇水分运移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分
  • 1篇土壤水分运移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特征
  • 1篇气候特征分析
  • 1篇气温

机构

  • 6篇河北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北省气候中...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篇邢星
  • 6篇陈辉
  • 4篇朱建佳
  • 4篇陈同同
  • 2篇韩璐
  • 2篇刘纹瑕
  • 1篇刘耀亮
  • 1篇巩国丽
  • 1篇郝立生
  • 1篇付阳阳
  • 1篇李瑞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干旱区地理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51年来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选取大柴旦、德令哈、都兰、诺木洪、格尔木为研究的5个站点,并利用五站点1960~2010年逐年与逐月的温度、降水量及日照时间数据,对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间变化趋势,季节中的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间变化趋势,不同年份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等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1年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气温、降水量均有增加的趋势,而日照时间则呈减少的趋势;不同年份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也在一定程度上呈上升趋势;四季中的气温对气候变暖的贡献率大小依次是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在四季中,夏季降水量的增多对年降水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春季降水量;在四季中,夏季日照时间的减少是影响年日照时间的一个重要原因。
刘纹瑕陈辉巩国丽朱建佳邢星李瑞
关键词:气候特征温度降水量
石家庄市区土壤水分运移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根据2013年4月到2014年5月测得的石家庄市区降水和2013年石家庄市雨季土壤水、灌溉水的稳定氢氧同位素,通过稳定同位素示踪的方法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土壤层位中的稳定同位素的变化规律,进而得出土壤的水分迁移过程.结果表明,过量氘均值为-6.188 5‰,反映了石家庄2013~2014年的年降水主要来自季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同时有一定的局地蒸发.石家庄土壤水的来源主要是降水,灌溉水在雨季前期有辅助作用,且雨季的降水量足以对土壤进行适当补给.10~100 cm土壤水的δ18O值随深度增大而减小,雨季最大蒸发深度在40 cm左右,取样期间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土壤水δ18O峰值沿剖面徘徊中不断向下推进的情况,反映了降水的入渗、蒸发和新旧水的混合的相互作用.
陈同同陈辉韩璐邢星付阳阳
关键词:降水土壤水
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5种优势荒漠植物水分来源被引量:35
2014年
通过测定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5种荒漠植物木质部水分及其不同潜在水源的稳定性氢氧同位素值,利用多源线性混合模型(Iso Source)分析了不同水分来源对荒漠植物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当地大气降水线为y=7.019x-3.217(R2=0.970,P<0.001),很好地反映了该地区气温高、湿度低的气候特点。诺木洪地区5种优势植物整个生长季使用土壤水比例最大,其次为地下水。驼绒藜使用10—50 cm土壤层水分,白刺、柽柳利用50—70 cm土壤层水分比例最大,这两种植物存在对50—70 cm土壤层水分的竞争;麻黄和沙拐枣对各层土壤水分的利用比例较为平均,因此存在对各层土壤水的竞争现象。4种灌木白刺、麻黄、柽柳、沙拐枣在生长季对不同水源的利用存在转换,但生长季末期都对地下水利用比例逐渐增大。地下水是荒漠植被的重要水源,因此维持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水位对荒漠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植物根系贯穿于整个土壤剖面,但是根系分布与其吸水位置不完全对应,过去利用根系结构进行植物水分来源判断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邢星陈辉朱建佳陈同同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荒漠植物氢氧同位素
猪毛菜在不同降水条件下的水分来源差异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测定大柴旦与都兰地区猪毛菜木质部水分及其不同潜在水源的稳定性氢氧同位素值,利用多源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不同水分来源对猪毛菜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大柴旦地区大气降水线为y=7.565x+4.796(R2=0.908),都兰地区大气降水线为y=6.005x-7.856(R2=0.7391),说明两个地区都存在较强的蒸发作用.但是,都兰地区较大柴旦风速大,温度高,雨水蒸发速度快,造成雨水δ18O偏高,形成比大柴旦地区斜率更小的当地大气降水线.大柴旦和都兰地区的猪毛菜,在两个样地的用水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在降水较少的大柴旦地区,猪毛菜以土壤水为主要水源.在降水较多的都兰地区,则以降水为主要水源.就其对土壤水的使用情况来看,大柴旦的猪毛菜多利用深层土壤水,而都兰地区的猪毛菜却对表层土壤水利用比例较大.两地猪毛菜在生长季的不同时期都存在对利用水源的转换现象.为适应不同地区降水量的变化,猪毛菜根据不同水源调节利用比例.降水格局的改变将导致猪毛菜的水分利用策略发生适应性的变化.
邢星陈辉陈同同韩璐
关键词:猪毛菜
柴达木盆地荒漠植物水分来源定量研究——以格尔木样区为例被引量:23
2015年
选择柴达木盆地的格尔木作为研究区域,选取沙拐枣、合头草、驼绒藜和麻黄4种典型的地带性荒漠灌木,应用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定量分析典型荒漠植物的水分来源。结果表明:1柴达木盆地典型荒漠植物能灵活利用各种水源(河水、地下水、降水和土壤水等),最主要的水源是土壤水。2不同种类植物水分利用方式存在差异:驼绒藜、麻黄和沙拐枣主要利用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合头草以土壤水为优势水源。3植物水分来源的时间变化为:生长季初期,植物主要利用河水和地下水;生长季中后期,合头草主要利用浅层土壤水,其他3种植物主要利用较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
朱建佳陈辉邢星陈同同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
河北省气候变化对AO因子的响应探讨被引量:7
2013年
利用河北省72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逐月气温数据,选择Mann-Kendall突变趋势检验、Mann-Kendall突变检验、Sen’s坡度估计、一元方差分析等方法判断了河北省气温变化的趋势和突变时间,分析了气温变化的区域和季节特征,并探讨了气温变化特征与北极涛动、经纬度及海拔高度等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河北省整体气温显著上升,年均温平均增幅0.30℃/10 a,四季增温幅度冬>春>秋>夏;坝上高原和冀西北间山盆地区增温幅度较大;(2)河北省增温突变集中在1986-1994年;冬季和春季增温突变较显著;年均温增温突变时间北部早于南部;(3)CO2排放量持续增加、1995年之前AO指数的增强可能是河北省近50 a增温的主要原因;高纬度、高经度、高海拔、盆地以及无森林和湿地调节的地区增温显著,这些因素对区域增温具有放大作用,是影响河北省气候变化对AO响应程度的重要因素。
朱建佳陈辉郝立生刘耀亮刘纹瑕邢星
关键词:气温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