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全福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甘肃政法学院行政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政治法律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道德
  • 2篇道德行为
  • 2篇德行
  • 2篇政法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思想
  • 1篇大学生思想政...
  • 1篇大学生思想政...
  • 1篇心态
  • 1篇信息保护
  • 1篇刑法
  • 1篇行政
  • 1篇行政法
  • 1篇学生思想政治...
  • 1篇院校
  • 1篇政府
  • 1篇政府信息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教育
  • 1篇治教

机构

  • 6篇甘肃政法学院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西北政法大学

作者

  • 7篇邓全福
  • 1篇郭武
  • 1篇李玉基
  • 1篇任尔昕
  • 1篇冯书涛
  • 1篇党惠娟
  • 1篇董志峰

传媒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甘肃理论学刊
  • 1篇社科纵横
  • 1篇甘肃高师学报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法学教育研究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论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向度
2011年
中国率先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经济总体回升,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这个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调整思路,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由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以过去-未来为向度的引导大学生重点形成以爱国为核心的民族认同感,过渡到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背景下的以现在-未来为向度的引导大学生形成以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为核心的国家认同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向度的转变,把"中国奇迹"的原因变成大学生的思想和精神追求,奋力开拓新的境界,创造出无愧今天这个伟大时代的新的成果。
邓全福
关键词:金融危机思想政治教育
政法类本科院校以人才培养个性化为目标的教学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0年
'管理可以引入先进的理念,管理可以改变团队的命运',这是现代社会人们对管理的重要性和价值的理性认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模式,以及这一模式下的教学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有效运作。实践证明,本成果的研究与实践,不仅为我校人才培养探索出了一种独特的管理模式,而且也为其他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可资借鉴的经验。
李玉基邓全福冯书涛董志峰任尔昕
论道德行为形成过程中伦理心态的构建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伦理心态是以道德的认知方式、道德的情感方式、道德的行为方式构成的道德心理反应机制,认知形成信念,情感形成爱憎,行为形成人格,伦理心态既从道德反应和道德态度两个方面构建道德行为,也从道德反应和道德态度两个方面完成对自己的构建。伦理心态在道德行为形成过程中扮演了四个构建角色,即:构建自我的共同体的道德态度、道德思维,构建自我的道德本性、伦理本性,构建自我的非"绝对自我例外"的道德态度,构建自我的道德创造能力。伦理心态对道德行为的构建作用来自三大资源的支撑:认知、情感和意志资源。
邓全福
关键词:道德行为
过失危险犯之提倡——以环境刑法为视角被引量:3
2007年
在环境刑法中确立过失危险犯制度势在必行。本文对确立过失危险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一些法律构想,以期对我国环境法律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郭武邓全福党惠娟
关键词:过失危险犯过失犯危险犯
道德行为形成过程中社会心态的起点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道德行为的形成是各种因素互相结合、互相作用、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结果。社会心态是由这些因素构成的道德反应机制,道德行为要通过这个反应机制形成。社会心态构建道德行为的起点的六种方式是:态度的方式、感觉的方式、理性的方式、规定道德行为标准的方式、"场"效应的方式、构建和传播道德价值观的方式。从"自我觉知的社会心态"、"群体的社会心态"、"客我与主我相结合的社会心态"中则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社会心态对道德形成所产生的不可替代的起点作用。
邓全福
关键词:道德行为社会心态群体心态
论我国政府信息的公开范围
公开范围是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论文采用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主要对我国立法规定的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及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范围,实践中如何明确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范围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
邓全福
关键词:政府信息法律制度行政法信息保护
文献传递
关系意识视域下中国西北地区法治化进程的考察
2010年
总体而言,较为浓烈的关系取向和关系意识使我国西北社会现今仍属"礼俗社会",还相应地缺乏如西方契约社会的理性积淀,在学理上更明显地具有作为"理想类型"的"乡村社会"的一般性特征。浓烈的关系意识说明:在西北社会,真正的法治化还有很大的阻力。因此,虽然法治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但我们对西北社会的法治化进程必须作出理性的预期,因为法治化的支撑条件远比现有的社会积淀要复杂和苛刻得多。
邓全福
关键词:乡村社会法治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