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亨平
-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巴中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围生期心肌病1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围生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是指发生于妊娠期晚期至产后5个月内的扩张性心肌病,其特征为既往无血管病的产妇出现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和充血性心力衰竭。PPCM临床上较为少见,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1例围生期心肌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李泽民李林邓亨平王承丰吴龙飞
- 关键词:围生期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肌病收缩功能障碍妊娠期
- 伊布利特转复房颤110例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伊布利特药物复律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影响转复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110例使用伊布利特行药物复律的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5例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成功率59.1%;转复组在年龄、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比率、心房颤动发作持续时间及左房内径等方面均小于未转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例在用药过程中发生频发室性早搏;2例发生非持续性尖端扭转性室速(TdP);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疗效肯定,转复成功率与年龄、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发作持续时间和左房内径等因素有关。用药期间有发生TdP的可能,做好用药期间的监护可以显著减少这一不良反应的发生。
- 王承丰李泽民李林邓亨平
- 关键词:心房颤动伊布利特转复
- 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d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治疗7d后,两组患者血清TC及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C及LDL-C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显著降低ACS患者血脂水平,对ACS患者有益。
- 王承丰李林黄程邓亨平
-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急性冠脉综合征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48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20mg/d治疗组(A组)与辛伐他汀40mg/d治疗组(B组),每组24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d检测血清CRP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A组和B组患者治疗后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A组比较,B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水平明显降低,(10.6±2.9)mmol/Lvs(15.7±1.9)mmol/L(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显著减轻ACS患者全身炎症反应,早期给予足量的辛伐他汀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王承丰李泽民李林邓亨平
- 关键词:辛伐他汀急性冠脉综合征C-反应蛋白
-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HbA1c、NT-proBN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46例冠心病患者(对照组)和254例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观察组)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浆NT-pro BNP和Hb Alc水平,计算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b Alc、NT-pro BNP水平均升高(P<0.01),观察组Gensini积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双支病变、多支病变及弥漫性病变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Gensini积分与Hb Alc、NT-pro BNP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糖耐量异常的冠心病患者伴有Hb Alc、NT-pro BNP水平升高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Hb Alc和NT-pro BNP检测可以作为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的诊断指标。
- 邓亨平
- 关键词:HBA1CNT-PROBNP冠心病糖耐量异常
- 冠状动脉介入干预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介入干预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冠心病患者,依据患者接受的介入操作不同分为观察组(PCI术)41例,对照组(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35例。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手术相关资料,包括:造影剂使用量、校正的TIMI帧数(CTFC)、平均动脉压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分析观察组患者术后CTFC与白介素-6(IL-6)及金属蛋白酶-9(MMP-9)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造影剂使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6.371,P<0.01);观察组术后校正的TIMI帧数(CTFC)显著高于对照组(t=4.937,P<0.01);观察组术后平均动脉压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4.499,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IL-6显著高于对照组(t=3.031,P<0.01);观察组术后25 h血清MMP-9显著高于对照组(t=3.920,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IL-6水平与术后CTFC呈现显著正相关(r=0.700,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MMP-9水平与术后CTFC水平呈现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38,P<0.01)。结论 PCI术可导致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升高,且与冠脉血流呈现负相关。
- 罗建军赖祯平韦荣耀邓亨平吴龙飞
-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冠心病血流动力学细胞因子类
- QT间期与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部位、心律失常类型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QT间期(QTc)与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部位、心律失常类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430例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QTc、QRS宽度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病情的关系。结果:随访1年,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与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者比较,QTc、QRS宽度均显著延长,LVEF显著下降(P<0.05)。QTc延长组患者高侧壁、前壁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QTc正常组(P<0.05);QTc缩短组患者缓慢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QTc正常组(P<0.05)。QTc异常、QRS宽度延长及LVEF均为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结论:QTc与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部位及心律失常类型相关,QTc异常为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因素。
- 邓亨平
- 关键词:心肌梗死QT间期预后
- 不同给药途径注射硝普钠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的疗效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内经导引导管和经微导管注射硝普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无复流现象(NR)的疗效。方法选择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心内科2009年1月-2013年9月在实施PCI时出现靶血管NR的ACS患者55例,男性32例,女性23例。根据注射硝普钠的方式分为微导管组(n=31)和导引导管组(n=24),两组分别在NR时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50μg/次,每2-5min重复直至NR消失。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IMI血流分级、TIMI血流帧数(TFC)、不良反应和死亡的发生率。结果微导管组和导引导管组分别有29例(93.5%)和19例(79.2%)的患者TIMI血流分级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治疗后,微导管组TFC由(57.7±8.2)帧减少至(10.3±5.9)帧,导引导管组由(56.8±9.2)帧减少至(15.2±6.3)帧。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治疗后微导管组TFC明显低于导引导管组(P<0.05)。治疗后微导管组ITFC明显高于导引导管组[(0.82±0.11)vs.(0.73±0.11),P=0.004]。术后微导管组和导引导管组各有2例(6.5%)和5例(20.8%)住院期间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导管组和导引导管组各有3例(9.7%)和5例(20.8%)发生一过性低血压,两组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微导管注射硝普钠至靶血管远端治疗ACS患者PCI中NR疗效优于经导引导管。
- 李泽民吴龙飞刘芙蓉邓亨平李林
- 关键词:硝普钠无复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