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旋精氨酸对静脉移植保护作用的综合研究
- 2012年
- 目的:观察左旋精氨酸(L-Arg)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动物实验:6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左旋精氨酸实验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所有动物术日建立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模型:于术后1、2、4、6周及8周取材,统计学分析各组间差异。(2)临床试验部分:将33例欲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血管保存液处理血管桥,观察组给予含L-Arg的血管保存液处理血管桥。结果:(1)移植4周后,各组静脉均有内膜及中膜较正常颈静脉明显增厚表现,左旋精氨酸组内膜及中膜增厚较对照组轻。两组静脉桥的管腔狭窄程度进行比较存在明显差异。(2)两组手术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内皮素-1(ET-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兔静脉移植至股动脉后内膜及中膜增厚。(2)左旋精氨酸联合降脂药物能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及中膜增生,减少静脉桥狭窄。(3)含有左旋精氨酸的血管保护液可一定程度上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延缓血管硬化,并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 孟春营郭则蘅赵萍温定国罗滨
- 关键词:左旋精氨酸静脉移植细胞增殖
- 氧合血颈动脉灌注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研究氧合血颈动脉灌注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对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于伤后约3.5天行氧合血颈动脉灌注治疗1周,监测灌注前、中、后的脑组织氧分压(PbtO2)二氧化碳分压(PbtCO2)pH值(pHbt)变化以及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情况。结果患者经氧合血颈动脉灌注治疗后比治疗前的PbtO2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PbtO2升高,3个月后的GOS改善(P<0.05)。结论氧合血颈动脉灌注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治疗中起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 赵萍杨超赵雷陈东温定国
- 关键词:氧合血颅脑损伤颈动脉
- 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对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对合并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在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时应用含左旋精氨酸(L-Arg)的血管保存液处理血管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3例欲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且合并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血管保存液处理血管桥,观察组给予含L-Arg的血管保存液处理血管桥,比较2组手术情况及术前术后血清学指标。结果 2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100%。观察组术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内皮素-1(ET-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有左旋精氨酸的血管保护液可一定程度上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延缓血管硬化,并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 孟春营温定国罗滨杨超周钧赵萍
-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L-ARG
- 小切口、不停跳微创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转流69例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总结微创小切口心脏不停跳的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转流的方法与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 0 0 1年 4月— 2 0 0 3年 11月对 6 9例房、室间隔缺损患者 ,实施微创正中小切口及右前外侧小切口不停跳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本组病例无死亡及肺、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这种微创不停跳体外循环技术简化了手术方式 ,缩短了体外循环时间及ICU监护时间 ,节省库血用量 ,创伤小 ,切口美观 ,患者恢复迅速 。
- 赵萍汪涛凌庆尹巧雅
-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 高压氧血颈动脉灌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 2005年
- 目的研究高压氧血颈动脉灌注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于伤后约3.5d行高血氧颈动脉灌注治疗,监测灌注前、中、后的脑组织氧分压(PbtO2)、二氧化碳分压(PbtCO2)、pHbt值变化以及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情况。结果患者高血氧颈动脉灌注治疗后比治疗前的PbtO2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PbtO2升高,3个月后的GOS改善(P<0.05)。结论高血氧颈动脉灌注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治疗中起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 蔡坤皓陈东赵萍温定国陈建良
- 关键词:高压氧脑损伤颈动脉重型颅脑损伤动脉灌注治疗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颈动脉灌注
- 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5
- 2005年
- 目的总结29例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9例患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年龄3~28d,其中室间隔缺损3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10例,肺动脉闭锁1例,三尖瓣闭锁3例,单心室1例,法洛四联症6例,完全性房室管畸形4例,永存动脉干1例,所有患者合并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29例患者均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行一期矫治术。结果术后死亡4例(13.8%),其中1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和1例肺动脉闭锁患者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死于灌注肺、低氧血症,其余2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19例,随访时间1~31个月,体重及各项发育指标与正常同龄儿基本相同。结论新生儿心脏手术麻醉、体外循环应平稳,手术操作要精细,手术成功的关键是畸形矫正满意及良好的心肌保护和肺保护。
- 凌庆汪涛赵萍温定国
- 关键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外科治疗完全性大动脉错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房室管畸形
- 减少心脏术后心包及纵隔引流液的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如何减少心脏手术后心包及纵隔引流液。方法 以 2 0 0 0年 40例患者为对照 ,2 0 0 3年 43例患者为实验对象。结果 术后心包、纵隔引流液由 2 0 0 0年的平均 431ml减少到 2 0 0 3年的平均 2 0 5ml。结论 采用综合止血方法可减少心脏术后引流液 ,从而减少异体输血及输血后肝炎等并发症。
- 汪涛赵萍温定国凌庆欧竹君陈伟新
- 关键词:心脏手术心包体外循环
- 36例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外科治疗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Ⅰ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本院及外院2007年3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6例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外科手术治疗组)和对照组(保守治疗组)各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围术期死亡3例,好转率为83.3%(15/18);对照组保守治疗好转7例,中转手术5例,死亡6例,好转率为3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应尽早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孟春营郭则蘅黄克力温定国罗滨杨超周钧赵萍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
- 主动脉A型夹层外科手术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回顾并总结A 型夹层外科手术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选取收治的36 例行A 型夹层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其中行升主动脉置换术15 例,Bentall 术10 例,孙氏手术9 例,二次手术2 例.术中行股动脉及右腋动脉插管或无名动脉插管,股静脉或上、下腔静脉引流,采用冷含血晶体停搏液、常规中低温体外循环,其中11 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roy arrest,DHCA)以及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selective antegrade cerebral perfusion,SCAP)体外循环灌注方法.结果:体外循环转流时间(216. 90±75. 56) min、心肌阻断时间(116. 43±32. 87) 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30±5. 82) min,重症监护室时间28 -854(261. 03±49. 92) h,院内死亡1 例,余35 例均痊愈出院,出院时心功能NTHAⅠ-Ⅱ级.结论:正确选择体外循环方法及良好的体外循环管理是A 型夹层外科手术成功的保障.上下半身分别灌注可以有效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停循环期间选择性顺行脑灌注可有效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 杨丽娜汪涛赵萍蓝远敏陈亮
- 关键词:体外循环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诊冠脉搭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eCABG)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探讨此类手术应用IABP的时机选择和适应证。方法总结12例冠心病患者在IABP支持下,实施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情况。结果1例术后5d撤除IABP,次日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死亡;其余11例均在术后3~6d撤除IABP,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风险较大,特别是严重的低心排导致手术效果更加不确定.在术前、术中应用IABP可以有效地改善心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 汪涛温定国凌庆赵萍欧竹君
-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