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立冬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聊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颅内
  • 2篇颈动脉
  • 2篇CTA
  • 1篇单发
  • 1篇单发脑转移
  • 1篇单发脑转移瘤
  • 1篇单发转移瘤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畸形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破裂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特征
  • 1篇性病
  • 1篇血管变异
  • 1篇血管内栓塞

机构

  • 7篇聊城市人民医...

作者

  • 7篇赵立冬
  • 3篇许士明
  • 2篇马子勇
  • 2篇张伟
  • 1篇陈研修
  • 1篇张凤敏
  • 1篇陈德哲
  • 1篇白敏
  • 1篇郭茜
  • 1篇吴昆鹏
  • 1篇范彬

传媒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江西医药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CTA的应用及其形态学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CTA(头颈部CT血管成像)技术的优势,综合分析其针对颅内动脉瘤案例的评估价值,总结对象案例的形态学特征。方法:按照研究设计要求,于研究期(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入组观察对象(颅内动脉瘤患者)共100例,所有观察对象均依次以CTA技术诊断,根据影像学结果,将所有病例对象分为颅内动脉瘤破裂组、颅内动脉瘤未破裂组,对其形态学特征差异进行总结性分析,评估瘤体破裂的相关性因素。结果:研究100名颅内动脉瘤患者,经CTA、手术病理等方式检查,最终明确颅内动脉瘤破裂病例75例(75.00%),颅内动脉瘤破裂未病例25例(25.00%);相比于颅内动脉瘤未破裂对象,颅内动脉瘤破裂案例瘤体大小、瘤颈、瘤体高度与瘤颈宽度比(AR)、瘤体深度与载瘤动脉直径度比(SR)、子囊数明显更高,(P<0.05);经回归分析,瘤体大小、AR、SR、面积比均与颅内动脉瘤病例对象的瘤体破裂有关,属于独立风险因素。结论:针对颅内动脉瘤患者,CTA技术能够高效、准确地反馈其形态学特征,在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破裂风险评估中,可将瘤体大小、AR、SR、面积作为独立风险指标。
赵立冬周田
关键词:CTA颅内动脉瘤风险评估形态学特征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DWI、^1H-MRS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DWI和1 H-MRS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对17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DWI、1 H-MRS与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比较瘤体与对侧正常脑白质ADC值以及瘤体与正常脑白质1 H-MRS代谢物峰高(Cho、Cr、NAA)和代谢物峰高比值(Cho/Cr、Cho/NAA)。结果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DWI图均表现为高信号。瘤体ADC值(655±57.95)低于对侧正常脑白质ADC值(755±8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39,P<0.05)。1 H-MRS:①病例组Cho(28.13±6.15)高于对照组(20.87±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02,P<0.05);②病例组Cr(5.66±2.81)、NAA(8.31±3.26)分别低于对照组Cr(14.80±3.63)、NAA(24.88±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645、56.783,P<0.05);③病例组Cho/Cr(5.82±2.12)、Cho/NAA(3.74±1.67)分别高于对照组Cho/Cr(1.44±0.25)、Cho/NAA(0.87±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25、-4.025,P<0.05)。所有病例均见有Lac和(或)Lip峰。免疫组化:17例均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肿瘤,瘤细胞LCA、CD20表达均阳性。结论 DWI与1 H-MRS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许士明吴昆鹏张伟赵立冬张凤敏马子勇范彬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CT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2023年
目的:研究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疑似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进行CTA和超声诊断,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结果。结果:DSA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阳性95例,阴性5例;CTA检测结果显示阳性95例,阴性5例;超声诊断结果显示阳性86例,阴性14例。CTA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灵敏度98.95%、准确率98.00%、阴性预测值80.00%均高于超声诊断的88.42%、87.00%、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异度80.00%、阳性预测值98.95%高于超声诊断的60.00%、97.67%,但差异不显著(P>0.05)。DS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结果:钙化斑块40例,混合斑块40例,软斑块15例。CTA检出钙化斑块38例、混合斑块39例、软斑块18例,各斑块类型检查准确率为83.16%(79/95);超声检出钙化斑块36例、混合斑块33例、软斑块17例,各斑块类型检查准确率为71.58%(68/95)。结论:CTA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能早期明确诊断,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有利的依据,可推广应用。
赵立冬周田
关键词:CTA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大脑胶质瘤病的影像学诊断
2007年
目的探讨大脑胶质瘤病(GC)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GC的CT、MRI影像学特征。结果相邻多个脑叶广泛受累,占位效应相对较轻,无钙化、囊变和肿块形成为GC的共有特点。额、颞、顶叶受累14例(93.3%),胼胝体受累12例(80%),基底节和丘脑侵犯7例,脑干侵犯3例,小脑和脊髓各1例。CT表现为脑实质弥漫性低或等密度区;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液体衰减翻转回复序列为均匀高信号;边界均不清晰。CT显示的病变范围明显小于MRI。增强扫描11例(73.3%)无强化,2例(13.3%)轻微强化。结论GC的病变范围及病理特征可在影像检查中得到较好反映,MRI优于CT。
许士明赵立冬马子勇
关键词:CTMRI
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间吻合血管变异的MR诊断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利用头颈部MRA分析颈和椎-基底动脉间异常吻合血管的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5年12月于聊城市人民医院行头颈部MRA检查的7 246例患者的MRA图像,2名医师分析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和基底动脉或椎动脉间异常吻合血管特点,包括原始三叉动脉(PTA)、原始舌下动脉(PHA)和原始寰前节间动脉(PIA)。 结果7 246例患者中,共检出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间异常吻合血管44例。PTA及PTA变异共39例,发生率0.54%;PTA 27例,PTA变异12例。PTA变异A型2例,B型10例。Uchino分型外侧型23例,内侧型4例。PTA均起源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C4段,与基底动脉吻合27例,与小脑上动脉吻合2例。吻合口下基底动脉发育不良7例,2例缺如。PHA 3例,发生率0.04%;2例起于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1例起于颈外动脉;均位于右侧。PIA 2例,发生率0.03%;左侧1例,右侧1例。1例起于颈外动脉,1例起源于颈内动脉颅外段。34例并发头颈部其他血管变异。PHA均并发椎动脉缺如,1例PIA并发椎动脉发育不良。18例并发脑梗死,3例并发动脉瘤。 结论MRA能准确评价颈和椎动脉-基底间异常吻合血管变异特点,具有诊断意义。
白敏赵立冬郭茜
关键词:原始三叉动脉
颅内单发转移瘤的CT诊断被引量:1
2007年
许士明赵立冬张伟
关键词:颅内占位性病变单发转移瘤CT诊断单发脑转移瘤CT征象临床随访
血管内栓塞治疗对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癫痫发作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对脑动静脉畸形(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cAVM)患者癫痫发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至2015年行介入栓塞治疗的68例幕上cAVM患者,对...
陈研修陈德哲赵立冬陈伟杨霞峰姜桂生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癫痫发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