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珏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妊娠
  • 2篇肿瘤
  • 2篇文献复习
  • 2篇细胞
  • 2篇复习
  • 1篇代谢
  • 1篇胆汁
  • 1篇胆汁酸
  • 1篇电刺激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灌注
  • 1篇新辅助化疗
  • 1篇新辅助化疗治...
  • 1篇穴位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黏液瘤
  • 1篇羊膜
  • 1篇羊膜腔
  • 1篇羊膜腔穿刺
  • 1篇羊膜腔穿刺术

机构

  • 7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杭州凯莱谱精...

作者

  • 7篇赵珏
  • 2篇李丽洁
  • 2篇杨立伟
  • 2篇王慧
  • 1篇王琪琦
  • 1篇王亮
  • 1篇袁武锋
  • 1篇孙娟
  • 1篇王倩倩
  • 1篇黄雅青

传媒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新医学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妊娠合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2011年
妊娠合并白血病比较罕见,处理上亦较困难。近年来,由于新的化疗药物的发现,白血病患者的治疗缓解率增高,生存期延长,合并妊娠的机会也增加了。本次研究报道妊娠合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并综合国内外文献,探讨妊娠合并白血病的诊断、处理及预后。
赵珏王亮
关键词: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妊娠文献复习白血病患者生存期延长缓解率
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癌87例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NACT)对宫颈癌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87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直接手术组(43例)和动脉灌注NACT组(44例)。观察动脉灌注NACT组在治疗前后肿瘤大小的变化和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手术后病理特征差异。[结果]动脉灌注NACT组中CR9例,PR22例,有效率为70.45%;化疗有效率与患者年龄、分期、分化程度无关,而与病理类型和肿块大小有关(P<0.05)。动脉灌注NACT组手术时间短于直接手术组,术中血量要少于直接手术组(P<0.05)。淋巴结转移率动脉灌注NACT组为16.15%,直接手术组为29.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肌层浸润率和宫旁浸润率两组差异均不明显(P>0.05)。[结论]宫颈癌手术前进行动脉灌注NACT可缩短手术所需时间,进而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降低淋巴结转移率,最终提高疗效。
李丽洁赵珏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宫颈肿瘤淋巴结动脉灌注
阴道侵袭性血管黏液瘤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4年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是一种罕见的粘液间叶细胞肿瘤,可发生于全身软组织,好发于女性骨盆和会阴,具有侵袭性和复发性,但因其临床表现与巴氏腺囊肿、脂肪瘤、纤维瘤、平滑肌瘤等类似,临床上易被误诊,需引起临床医生重视。本院近期收治了一例阴道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现报告如下。
赵珏王慧杨立伟
关键词: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文献复习阴道巴氏腺囊肿细胞肿瘤平滑肌瘤
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测结果与产前诊断指征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探讨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测结果与产前诊断指征的关系,以及不同的产前诊断检测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客观临床数据。方法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接受羊膜腔穿刺产前诊断的孕妇共448例,其中瘢痕子宫87例,同时采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根据不同的产前诊断指证,选用细菌人工染色体微珠(BoBs)、CGX寡阵(CGX Oligo arrays)8×60K或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750K检测,对胎儿染色体进行产前诊断。结果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为99.78%,检出异常核型38例,检出率为8.48%;使用BoBs技术181例,检出异常15例,检出率8.29%;使用CGX技术117例,检出异常16例,检出率13.68%;使用CMA-750K技术150例,检出异常18例,检出率12.00%;各检测方法间的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三体占全部异常核型的21.05%,18-三体15.79%;核型分析技术和分子生物技术检测出异常的胎儿中近三分之一伴有超声检查异常。以超声筛查异常为指征的和亲代一方染色体异常或生育异常胎儿史为指征的异常染色体检出率高于高龄妊娠、血清学筛查高风险,但高龄妊娠因其受检人数多,异常核型的占比最高,为42.77%。有15例G显带技术核型分析发现的染色体异常未被同步进行的BoBs或CGX技术检出。≥40岁高龄孕妇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16.39%,<38岁高龄孕妇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5.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孕妇、血清学筛查高风险仍应作为独立的产前诊断指征,高龄孕妇可根据年龄进行胎儿异常风险分层,采取不同的产前诊断策略;瘢痕子宫并非羊膜腔穿刺禁忌;染色体核型分析在羊膜腔穿刺产前诊断中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可作为产前诊断的有力补充。
赵珏孙娟袁武锋李丽洁
关键词:羊膜腔穿刺术产前诊断核型分析分子生物学技术染色体异常
补血生乳汤结合中频电刺激穴位在产后早期乳汁分泌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补血生乳汤结合中频电刺激穴位在产后早期乳汁分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气血两虚型产妇390例,依据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95例,对照组产妇在产后加强营养,指导正确哺乳,在分娩24 h后,每日早晚取少泽、膻中、乳根三穴进行电刺激,每次20 min。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补血生乳汤治疗。两组均治疗7 d。比较两组产后7 d乳房饱胀感、泌乳量,比较产后24 h、48 h、产后7 d血清催乳素水平,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母乳喂养率。比较研究组中顺产组和剖宫产组产妇产后7 d乳房饱胀感、泌乳量,比较产后24 h、48 h、产后7 d血清催乳素水平。结果研究组产妇中乳房饱胀感为Ⅰ级所占的比重高于对照组,乳房充盈度为Ⅱ级、Ⅲ级的所占的比重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7 d泌乳量中、多的产妇占的比重高于对照组,泌乳量少的产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24 h和48 h血清催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产后7 d血清催乳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母乳喂养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中顺产组产妇3 d乳房饱胀感Ⅱ级、Ⅲ级比例高于剖宫产组产妇,Ⅰ级低于剖宫产组(P<0.05);顺产组产妇产后24 h、48 h血清催乳素水平高于剖宫产组(P<0.05),两组产妇产后7 d血清催乳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方式是影响产后早期乳汁分泌的重要因素,补血生乳汤结合中频电刺激能在产后早期提升乳房饱胀感,促进早期乳汁分泌,提升血清催乳素水平,增强产妇母乳喂养信心,提高母乳喂养率。
赵珏齐彩霞王倩倩朱迎萍赵祎琪
关键词:中频电刺激母乳喂养
再妊娠妇女妊娠中晚期及产褥期骨代谢状况研究
2023年
目的 探讨再妊娠妇女妊娠中晚期及产褥期的骨代谢变化情况,为再妊娠妇女的孕期和哺乳期的补钙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定期产检孕妇,并根据其产次分为再妊娠组(100例)及初妊娠组(100例),每组按年龄段分3个层次(25~30岁、31~35岁、36~40岁)。比较2组研究对象妊娠中晚期及产褥期的骨代谢指标、不同年龄段再妊娠妇女妊娠骨代谢情况,并于产褥期测定再妊娠妇女骨密度(BMD),比较不同骨代谢孕妇的妊娠并发症情况。结果 再妊娠组在妊娠中晚期、产褥期的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高于初妊娠组,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水平低于初妊娠组(P <0.05)。不同年龄段再妊娠妇女妊娠中期、晚期及产褥期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β-CTX、PIC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25~30岁年龄段再妊娠妇女在妊娠中晚期、产褥期的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均较高(P均<0.05)。再妊娠妇女中骨量异常者的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均高于骨量正常者(P均<0.05)。结论 再妊娠妇女妊娠中晚期及产褥期的β-CTX水平高于初妊娠妇女,PICP水平低于初妊娠妇女。年龄、产次可影响部分骨代谢指标水平,且骨量异常者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赵珏王慧齐彩霞王琪琦郭心
关键词:再妊娠骨代谢妊娠期产褥期
浙江地区健康孕妇中孕期和晚孕期胆汁酸谱特征及院内参考区间建立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健康孕妇在妊娠中晚期的胆汁酸谱变化, 并建立院内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产科进行产前检查怀有健康单胎的孕妇共298名, 分别在中孕期(T_(2))和晚孕期(T_(3))采集早晨隔夜空腹静脉血, 纳入自身对照研究组,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15种胆汁酸(包括胆酸、鹅脱氧胆酸、脱氧胆酸、熊脱氧胆酸、石胆酸及其甘氨酸和牛磺酸结合型)浓度, 分析其妊娠中晚期的变化特征并确定其参考区间。15种胆汁酸和总胆汁酸浓度均为偏态分布数据, 采用第99百分位数(P_(99))表示参考区间单侧上限。根据以上数据结果建立本院健康孕妇不同孕期胆酸谱参考区间。结果健康孕妇血清甘氨胆酸、牛磺胆酸、甘氨熊脱氧胆酸和石胆酸的水平在T_(2)和T_(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他11种胆汁酸亚型在不同孕周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孕期总胆汁酸、初级或次级胆汁酸、游离或结合型胆汁酸(包括甘氨酸结合型或牛磺酸结合型)水平均保持稳定, 且各种胆汁酸在T_(2)和T_(3)呈正相关(P<0.05)。结论健康孕妇的初级、次级或游离型、结合型胆汁酸在T_(2)和T_(3)保持稳定, 仅少数亚型胆汁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且甘氨酸结合型与牛磺酸结合型胆汁酸在T3期呈弱相关(P<0.05)。本研究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定量检测并建立本院亚型胆汁酸的健康孕妇参考区间, 为今后的相关疾病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黄雅青袁小芬赵珏孔子青齐彩霞杨立伟
关键词:质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