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清云
- 作品数:17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乐山市委党校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论周恩来的人民群众观
- 2008年
- 周恩来这位人民的好总理,之所以深得人民的爱戴,不仅在于他对人民的事业的鞠躬尽瘁,最根本的还在于他对"人民"有深切的感情和理论的探析。本文揭示了他对人民群众观的论述。人民是母亲、是靠山、是主体、是主人、是永生,我们务必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并以此作为检验我们共产党人的标准。
- 赵清云马亚学李代彬
- 关键词:周恩来人民群众观
- 建国60年发展与变迁的根本保证:党的建设创新与发展
- 2009年
- 建国60年来,党在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征途上,锐意进取,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60年来党的建设创新与发展表现在:党的基本理论新创立,基本路线新确立,基本纲领新内容,基本经验新概括和党建基本目标新确定。回顾和总结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这60年的历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赵平赵清云
- 关键词:党的建设
- 解决调动农民积极性问题的思路——兼论当前农村党群关系的改善被引量:1
- 2000年
- 我们在研究党组织,特别是研究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时,往往是就基层党组织建设谈基层党组织建设,很少站在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所影响的对象及其"农友"的立场和角度来研究、分析问题,无形地割裂了这种"天然的联系",封闭了自己的思维和认识,其结果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和领导作用的有效发挥.……
- 薛建平赵清云
- 关键词:密切党群关系农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林特产税农业税
- 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创新方法及运用
- 2005年
- “改革”与“创新”是当今全国全党的主旋律,“改革”是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也是强国之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
- 赵清云薛建平王翠兰潘贵清
- 关键词: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国共产党
- 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论毛泽东同志新民主主义革命人民群众观被引量:1
- 2004年
- 2003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他早就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他的一生与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连在一起,在他人格和思想的闪光之处,正是他心中装着人民,想着人民,并为人民献出了他毕生的精力,可以这么说,毛泽东同志的人民群众观有着积极的重大的现实意义.
- 赵清云周小林潘贵清
- 关键词:毛泽东群众路线工作作风
- 论刘少奇的人民群众观
- 1999年
- 刘少奇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我国第一代领导人之一。他作为我党卓越的革命理论家,为党的建设和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绩。今天,特别深入研究和认真学习他所论及的人民群众观,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力在于民,一切都要依靠群众的自觉和自动 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在哪里?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刘少奇明确指出:我们党的“全部力量的源泉在于我们能够密切地依靠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人民群众这一源泉具体体现在哪些因素上呢?刘少奇也作了如下探索:一是表现在智慧上。中国共产党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二是表现在干劲上。群众中存在着极大的干劲,本身就“人多力量大”。三是表现在经验上。群众是实践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四是表现在方法上。人民群众不仅是实际操作者,而且懂得如何操作的方法。五是表现在“知情”上。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他们对其情况掌握得具体、实在、全面。六是表现在创造力上。要相信人民群众是聪明的,人民群众一经组织和武装,将会迸发出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赵清云杨淑芬
- 关键词:人民群众观共产党历史唯物主义依靠工人阶级社会实践依靠群众
- 朱德对党的群众观在理论上的创意及其实践中呈现的显著特点
- 2006年
- 朱德同志对毛泽东思想的创建与丰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突出的表现是他对毛泽东思想中的群众观理论的创意和实践。这又集中地体现在他论述的“如果说”的自问自答之中,在其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生涯中又呈现出四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 赵清云
- 关键词:群众观创意
- 回顾改革开放30年: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2008年
- 赵清云马亚学许晓华
- 关键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牢固理想信念 夯实思想基础 浅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根基被引量:1
- 2006年
- 共产党人思想的力量是无穷的,共产党人思想力量的作力点关键在于理想信念,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根基在于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 赵清云潘贵清
- 关键词:理想信念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 坚持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与支持村委会依法行使权力、完善村民自治关系的调查
- 2001年
- 村级组织虽小,关系着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国改革,首起农村。二十多年来,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发展为政治体制改革、逐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局面,构建了一种坚持村党支部领导与村委会管理、村民自治的政治结构模式。当前这三者运行如何?怎样才能良性发展?世人尤为关注。为此,我们就乐山市4个区县18个乡镇50多个村级组织进行了广泛调查。
- 赵清云薛建平林忠耿王翠兰伍定
- 关键词:农村党支部农村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