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建红

作品数:15 被引量:163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杂交
  • 6篇氮素
  • 5篇杂交稻
  • 5篇水稻
  • 5篇干物质
  • 4篇氮素利用
  • 4篇杂交籼稻
  • 4篇籼稻
  • 4篇机插
  • 4篇干物质积累
  • 3篇氮肥
  • 3篇配施
  • 2篇氮钾
  • 2篇氮钾配施
  • 2篇氮效率
  • 2篇杂交水稻
  • 2篇栽插
  • 2篇栽插方式
  • 2篇栽培
  • 2篇生理特性

机构

  • 15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成...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5篇赵建红
  • 14篇孙永健
  • 14篇马均
  • 9篇徐徽
  • 8篇严奉君
  • 7篇代邹
  • 7篇李娜
  • 6篇李玥
  • 6篇李应洪
  • 5篇蒋明金
  • 5篇谢华英
  • 4篇杨志远
  • 3篇王春雨
  • 2篇孙园园
  • 2篇张绍文
  • 1篇朱从桦
  • 1篇吕腾飞
  • 1篇王海月

传媒

  • 3篇杂交水稻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稻米
  • 1篇核农学报
  • 1篇全国第十六届...
  • 1篇2014年全...

年份

  • 3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都平原两熟区水氮管理模式与磷钾肥配施对杂交稻冈优725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8
2014年
以杂交稻冈优725为材料,通过“淹水灌溉+氮肥优化运筹(W1N1)”、 “控制性交替灌溉+氮肥优化运筹(W2N1)”、 “旱种+氮肥优化运筹(W3N2)”3 种水氮管理模式及不同的磷钾肥配施处理,研究其对成都平原两熟区水稻产量、 养分分配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氮管理模式和磷钾肥配施对稻米品质、 稻株各营养器官养分分配及产量均存在显著影响;水氮管理模式对稻谷产量、 整精米率、 直链淀粉、 蛋白质及RVA谱影响明显高于磷钾配施处理,而磷钾肥配施对垩白度、 垩白粒率、 胶稠度的调控作用显著。W2N1相对于W1N1及W3N2水氮管理模式的水稻产量分别提高3.02%和28.21%,为本试验最优的水氮管理模式,且与施磷量P2O5 90 kg/hm^2、 施钾量K2O 90~180 kg/hm^2 配施组合能进一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利于成熟期籽粒氮、 磷、 钾素及稻株总养分累积量的增加,达到水肥耦合促产的目的,而且能提高整精米率、 胶稠度、 蛋白质含量,降低垩白度、 垩白粒率、 直链淀粉及消减值,改善米质。W1N1模式与P90K90配施为宜;旱种相对于淹灌下的水氮优化管理模式,不利于产量及米质的提高,但与P90K180配合对稻谷的产出及米质的改善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可为生产中在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提供参考。
孙永健杨志远孙园园徐徽严奉君赵建红马均
关键词:杂交稻
水氮管理与秸秆还田对免耕厢沟栽培水稻生长发育及稻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针对四川主要的“稻一麦(油)”两熟耕作制度,采用免耕厢沟模式栽培技术、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实现水稻浅栽、培肥地力,促进水稻的壮苗早发和高产建成,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免耕厢沟栽培模式,研究其模...
赵建红
关键词:水稻秸秆还田水氮管理作物产量
文献传递
栽插方式和施钾量对杂交籼稻叶源特征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材料,研究机插(T1)和手插(T2)2种不同栽插方式和不同施钾量(0、60、120、180、240 kg/hm^2)对杂交籼稻叶源特征、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手插稻,抽穗后机插稻剑叶和倒2叶的SPAD值偏低,但其变化相对平稳;齐穗期机插稻的叶面积指数高于手插稻,但齐穗后10~20 d剑叶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大于手插稻;与不施钾肥比较,施钾能稳定剑叶抽穗后SPAD值及齐穗后净光合速率;随施钾量的增加,机插稻和手插稻的叶面积指数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机插稻的叶面积指数以施钾量180 kg/hm^2的最高,手插稻以施钾量120 kg/hm^2的最高;随施钾量的增加,不同时期干物质质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相较于手插稻,机插稻在拔节前干物质积累更具优势,而手插稻在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比例高于机插稻;过高或过低的施钾量均不利于水稻后期茎鞘和叶片干物质的转运;手插稻实际产量(12 517.1 kg/hm^2)较机插稻(12 128.3 kg/hm^2)提高了3.21%,机插稻实际产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总颖花量不足,导致穗粒数偏少,施钾能有效提高机插稻的千粒质量和结实率,进而提高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施钾水平对手插稻实际产量的影响不明显,机插秧较适宜的施钾量为120 kg/hm^2。
孙加威李娜王春雨张绍文蒋明金赵建红孙永健马均
关键词:杂交籼稻机插手插施钾量
晒田强度和氮素穗肥运筹对不同氮效率杂交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以氮高效品种(德香4103)和氮低效品种(宜香3724)为材料,研究3种晒田强度(0-20cm土壤体积含水量为53.60%±5.00%、40.20%±5.00%和26.80%±5.00%,分别记为W1、W2和W3)和3种穗肥运筹(晒田复水后第1、8和15天施用氮素穗肥,分别记为N1、N2和N3)对水稻干物质生产和氮素积累、转运、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晒田能提高水稻干物质积累和转运、氮素积累、转运和利用及产量;各晒田强度下,穗肥运筹对不同氮效率品种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与氮低效品种相比,氮高效品种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更高,抽穗后物质转运能力更强、氮素转运和氮素利用效率更高,并且氮高效品种的产量平均比氮低效品种高1.12t/hm2。相关性分析表明,氮高效品种和氮低效品种的产量均与干物质积累、转运呈显著正相关,氮高效品种产量与茎秆氮素转运量显著正相关,氮低效品种产量与茎叶氮素转运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氮高效品种采用晒田强度(W1)配合复水后15d施用氮素穗肥,氮低效品种采用晒田强度(W2)配合复水后8d施用氮素穗肥,均能提高其氮肥利用效率和稻谷产量。
朱从桦孙永健严奉君蒋明金徐徽赵建红马均
关键词:氮素利用
剪根对杂交稻苗期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以杂交稻F优498和德香4103为材料,砂培育秧35 d后,设置4种不同程度的剪根处理[分别将整株根系剪去1/3、剪去2/3、全部剪除、不剪根(对照)],研究剪根对杂交稻苗期生理特性及养分吸收和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剪根后0~24 h,各剪根处理的秧苗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其含量均高于不剪根的对照;剪根程度越大,各生理指标的峰值越大,达到峰值的时间越短。剪根后1~14 d,各剪根处理的根长、根表面积、地上和地下部分干物质重、植株含氮量和氮积累量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且随剪根程度的增大呈下降趋势。不同水稻品种受剪根影响的程度不同,F优498受剪根伤害的影响小于德香4103。
李玥赵建红严奉君孙永健李娜徐徽代邹马均
关键词:生理特性干物质积累氮积累量
不同时期氮钾配施对杂交籼稻F优498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材料,设氮、钾不同施用时期配比处理,其中氮素处理基、蘖、促花、保花肥比例分别为:5:3:1:1(N1)、3:3:2:2(N2)、3:1:3:3(N3)、N0(不施氮)4个处理;钾素基、蘖、促花、保花肥比例10:0:0:0(K1)、7:0:3:0(K2)、3:0:7:0(K3)、K0(不施钾)4个处理,研究不同时期氮钾配施方式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氮肥运筹条件下对应产量最高分别是N1K1、N2K3和N3K2处理,其中以N3K2处理产量最高,各氮肥运筹中提高后期施钾比例均能够提高水稻的成穗率和有效穗数,在N2、N3条件下提高后期钾肥施用比例能够提高总颖花量;适当减少前期施钾比例有利于拔节期干物质的积累,N1、N2条件下K1处理和N3条件下K3处理能够提高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比例;N1条件下,与K2、K3处理相比,K1虽然齐穗期上3叶的LAI和齐穗后剑叶SPAD值较低,但其齐穗后剑叶的Pn值优势显著,产量更高;N2、N3条件下,K1虽然延缓齐穗后剑叶SPAD和Pn值的下降速度,但由于齐穗期上3叶的LAI较小,导致其产量低于K2、K3处理。
孙加威杨志远李应洪代邹赵建红李娜谢华英孙永健马均
关键词:杂交籼稻干物质
不同施氮水平下缓释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9
2017年
【目的】在高施氮水平和常规施氮水平下,研究缓释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为机插稻的氮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迟熟杂交籼稻川谷优7329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置不同的施氮水平及5种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尿素)配施处理,并设置不施氮处理,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并探讨氮素利用和产量与生理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施氮水平、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机插稻拔节、抽穗及结实期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以及结实期茎鞘的氮素转运量与干物质量、氮素积累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每穗实粒数及最终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38*~0.69**)。与常规氮肥运筹相比,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全缓释氮肥施用处理的机插稻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总量、光合势、叶面积指数、氮肥表观利用率及穗部氮素增加量均显著提高,进而促进增产。【结论】据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表现,机插稻产量在180 kg/hm2施氮水平下较高,且在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比例为7∶3一次性施用时产量最高,较其他氮肥运筹产量高0.84%~26.59%,氮肥表观利用率高0.28%~47.02%,为最优氮肥运筹模式。但不同施氮水平下,随着缓释氮肥配施比例的降低,群体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及物质积累等指标也降低,且在施氮处理为全常规氮肥时最低,均不利于机插稻氮肥利用效率及最终产量的提高。
王海月李玥孙永健李应洪蒋明金王春雨赵建红孙园园徐徽严奉君马均
关键词:缓释氮肥机插稻氮素利用
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免耕厢沟栽培杂交稻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8
2016年
【目的】免耕厢沟是四川重点推广的水稻栽培模式。研究该模式下不同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水稻干物质累积、转运和氮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可为免耕厢沟水稻栽培水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杂交中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传统水层灌溉(W_1)和干湿交替灌溉(W_2)两种灌溉方式,副区为氮肥运筹模式,在总施氮量为150 kg/hm^2条件下,设置基肥∶蘖肥∶穗肥分别为6∶2∶2(N_1)、4∶2∶4(N_2)、2∶2∶6(N_3)等3种氮肥运筹模式,以不施氮(N_0)为对照,研究免耕厢沟模式下,杂交稻在齐穗期、成熟期各处理下干物质氮素积累、茎鞘的干物质转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以及氮素利用效率。【结果】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水稻主要生育期干物质量和氮吸收、转运及产量具显著影响及互作效应。干湿交替灌溉能扩"库"增"源",保证足够的穗数,提高干物质积累量;淹水灌溉无效分蘖较多,群体质量变差,对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产量造成不利影响。适宜的前氮后移能为水稻整个生育期提供比较平衡的氮素供应,促进氮素的吸收、提高氮素积累、协调氮素分配;N2模式下氮素表观利用率达69%以上,氮肥的农学利用效率、表观利用率比N_1(6∶2∶2)和N_3(2∶2∶6)分别高4.50%~36.85%、8.09%~28.54%,增产7.47%~15.76%。合理的水氮管理显著提高各生育期的氮素积累量,促进齐穗后叶和茎鞘氮素向穗的运转量。【结论】干湿交替灌溉(W_2)和氮肥运筹4∶2∶4(N_2)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水氮运筹模式,其充分发挥了水氮耦合优势,促进齐穗后"源"(茎鞘、叶)氮素向"库"(穗)的运转,有利于高产群体构建,有效提高氮素利用率,提高水稻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增产效果显著。
赵建红李玥孙永健李应洪孙加威代邹谢华英徐徽马均
关键词:氮肥运筹灌溉方式
不同氮效率水稻苗期对氮素水平及水分胁迫的响应被引量:2
2015年
本试验利用两种不同氮效率杂交稻品种(氮高效品种德香4103和氮低效品种宜香3724),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比较分析不同氮素浓度(N0、N1、N2分别为0、2.5、5 mmol/L)和不同水分胁迫(P0、P1、P2分别为0、5%、10%)条件下,不同氮效率杂交稻苗期在生理指标和农艺性状上表现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不施氮水平,各品种的生理指标、农艺性状明显低于施氮水平,且两品种的光合色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氮积累量、苗高和茎粗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在施氮水平,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德香4103的光合色素、可溶性糖含量(除N2水平下降低)增加,脯氨酸含量先减后增,苗高和茎粗降低,干物质和氮积累量在N1水平下降,N2水平先减后增;宜香3724的可溶性糖含量(除N1水平下降)增加,干物质和氮积累总量先减后增,其余均与德香4103表现一致。复水处理后,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升高或降低,即不同程度的补偿效应;且从水分胁迫处理到复水处理后,两品种表现出来的氮素总量积累与干物质积累量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由以上可以看出不同氮效率品种对不同水氮的反应不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水氮协同作用,也得出N高效品种德香4103比N低效品种宜香3724有更强的适应氮、水胁迫的能力。
赵建红马均孙永健徐徽代邹严奉君
关键词:氮效率杂交稻品种氮素水平水分胁迫
不同时期氮钾配施对杂交籼稻F优498产量形成的影响
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材料,设氮、钾不同施用时期配比处理,其中氮素处理基、蘖、促花、保花肥比例分别为:5∶3∶1∶1(N1)、3∶3∶2∶2(N2)、3∶1∶3∶3(N3)、NO(不施氮)4个处理;钾素基、蘖、促花、保花...
孙加威杨志远李应洪代邹赵建红李娜谢华英孙永健马均
关键词:杂交籼稻氮肥钾肥干物质积累作物产量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