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胜
- 作品数:65 被引量:536H指数:14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可能性和限度被引量:6
- 2011年
- 上合组织不仅在发展上有广阔的可能性,同时也存在发展的限度。对可能性和限度的客观认识是有效地发展上合组织的重要前提。本文以此为视角,从五个方面对上合组织的可能性和限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作者的看法。这五个方面分别是政治地理空间、成员扩大、政治合作、安全合作和经济合作。
- 赵华胜
- 美国特朗普政府的阿富汗新战略及中国的政策选择被引量:12
- 2017年
- 2017年8月,特朗普宣布了美国对阿富汗新战略。新战略不是美国阿富汗战略的根本性替换,它的基本目标和途径与奥巴马政府的新阿巴战略没有实质改变,其不同主要在策略和操作层面。不过,在阿富汗国家政治建设上,特朗普新战略提出了一些新理念。特朗普的阿富汗新战略对中国有利有弊。中美在阿富汗缺乏战略性长期合作的基础,但两国可以进行以具体问题和目标为导向的合作。
- 赵华胜
- 关键词:阿富汗问题特朗普政治建设塔利班经济带建设
- 中俄美在中亚的存在:上升和下降被引量:10
- 2015年
- 以阿富汗战争的开始和结束为标志,中俄美在中亚的战略存在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存在从高峰滑向低谷,而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存在不断上升。文章选取军事安全、经济和能源、人文联系和国家形象三个角度,分析上述三国在三个领域各自的状态和变化,并对它们的优势和弱点进行比较。
- 赵华胜
- 中俄美三边关系:结构、观念与政治被引量:2
- 2008年
- 2008年9月26日至28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中俄美三边关系:观念、结构与政治"国际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中国的近40位国际问题专家学者与会。研讨会聚焦中俄美三边关系的当前状态、互动机制、功能特征、冷战前与冷战后三边关系的异同及未来前景等问题,设置了"当代国际体系转型与中俄美三边关系"、"欧亚地缘政治转型与中俄美三边关系"、"国内政治经济与中俄美三边关系的互动"三个讨论专题。本刊特选摘部分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 杨洁勉杨成绪崔启明S.诺普瓦西里.米赫耶夫黄仁伟马振岗沈丁立潘光赵华胜赵华胜冯绍雷T.科尔顿
- 关键词:国际体系转型
- 中俄关系中的上海合作组织被引量:11
- 2010年
- 上海合作组织是中俄战略合作基础上形成的区域性组织,是在冷战时期中俄两国共同维护中亚地区安全与稳定、最大限度减少两国在该地区的猜疑与冲突的合作平台,有着对两国至关重要的共同利益。由于历史、地缘政治、国际格局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两国对于上合组织的期望目标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表现为在该组织中的竞争。但两国在上合组织中保持合作的主流不会受到干扰。
- 赵华胜
- 关键词:上海合作组织
- 中国中亚外交的理论和实践被引量:13
- 2007年
- 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理论是中国中亚外交的基础。中亚地区形势复杂,各种矛盾和利益交织一起。中国充分认识到中亚地区的特点,提出要把这一地区建设成"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由于中国在中亚地区有较大的影响力,与所有中亚国家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且有上海合作组织的平台,中国推动中亚和谐地区建设的构想,基本具备了实现的条件。
- 赵华胜
- 关键词:中亚外交和谐世界
- 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战略研究
- 纺织服装业长期以来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尤其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纺织服装行业取得长足发展,2004年取代墨西哥成为在美国市场中占据首位的出口国。2005年1月1日,《纺织品与服装协议》如期取消,严重束缚了我国纺...
- 赵华胜
- 关键词:后配额时代纺织服装业特别保障措施设限
- 文献传递
- 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理解
- 带一盟”对接就是在战略合作的共识之下,进行自由的、开放的、多形式的、多领域的、没有限制的双边和多边合作,而不是拘泥于字面意义上的限制。对接合作的主体有两个层面,一是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之间;还有一个层面,就是中国与欧...
- 赵华胜
- 关键词:国际经济路径规划
- 中俄关系:地位、模式、趋势
- 2004年
- 俄罗斯在中国外交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通常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较为笼统;中国与俄罗斯定位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通常把这作为中俄关系惟一的模式;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但通常对其变化注意较少。
- 赵华胜
- 关键词:外交关系经济利益
- 形象建设:中国深入中亚的必经之路被引量:14
- 2015年
- 中国在中亚推动经济合作顺利,但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遇到了预想不到的困难,进程十分缓慢。究其原因,中国的主要问题不在于"硬件"的匮乏,而在于"软件"的不足,具体而言是形象因素。中亚国家对中国的认知,也即中国在中亚的形象,是妨碍他们接受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这里所说一体化是指狭义的一体化,即具体的制度化的一体化形式,如自贸区、关税同盟等,不是指广义上的一体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完善和丰富中国形象是中国在中亚深入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深入推进的重要条件。中国形象问题的形成有历史的背景和现实的原因。中国形象塑造需综合和有针对性地进行,通过改善各种具体形象的途径,达到整体形象的饱满和完善。
- 赵华胜
- 关键词:一体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