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谷树忠

作品数:197 被引量:2,588H指数:27
供职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72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1篇经济管理
  • 3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9篇水利工程
  • 7篇政治法律
  • 5篇农业科学
  • 4篇建筑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社会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9篇生态
  • 25篇生态文明
  • 19篇文明建设
  • 18篇生态文明建设
  • 15篇城市
  • 14篇自然资源
  • 13篇农业
  • 12篇可持续发展
  • 10篇资源安全
  • 9篇水资源
  • 9篇能源
  • 8篇资产
  • 8篇环境保护
  • 7篇生态环境
  • 7篇生态系统
  • 7篇水安全
  • 6篇中国资源
  • 6篇生态产品
  • 6篇水源地
  • 6篇农村

机构

  • 117篇国务院发展研...
  • 107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中国科学院研...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中国人民政治...
  • 6篇青岛理工大学
  • 5篇北京农业大学
  • 5篇清华大学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山东师范大学
  • 5篇中华人民共和...
  • 4篇国土资源部
  • 4篇北京林业大学
  • 4篇石家庄经济学...
  • 4篇云南财经大学
  • 4篇中国水利水电...
  • 4篇中国人民政治...
  • 3篇中国科学院地...
  • 3篇农业部管理干...
  • 2篇国家环境保护...

作者

  • 193篇谷树忠
  • 20篇姚予龙
  • 18篇周洪
  • 15篇李维明
  • 12篇胡咏君
  • 10篇张新华
  • 9篇谢美娥
  • 9篇姜楠
  • 9篇武红
  • 8篇沈镭
  • 8篇王兴杰
  • 8篇董德坤
  • 7篇王礼茂
  • 6篇吕耀
  • 6篇耿海青
  • 5篇钟赛香
  • 5篇楼东
  • 5篇李维明
  • 5篇梁爽
  • 5篇张亮

传媒

  • 25篇资源科学
  • 13篇中国水利
  • 12篇中国农业资源...
  • 9篇自然资源学报
  • 8篇北京观察
  • 8篇今日国土
  • 8篇中国发展观察
  • 7篇中国人口·资...
  • 7篇发展研究
  • 5篇中国农村经济
  • 3篇环境保护
  • 3篇绿叶
  • 3篇煤炭经济研究
  • 3篇中国政协
  • 3篇Journa...
  • 2篇经济地理
  • 2篇生态经济
  • 2篇改革
  • 2篇中国审计
  • 2篇中国环境管理

年份

  • 6篇2023
  • 11篇2022
  • 9篇2021
  • 13篇2020
  • 7篇2019
  • 9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6
  • 12篇2015
  • 6篇2014
  • 12篇2013
  • 4篇2012
  • 18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9篇2006
  • 13篇2005
  • 8篇2004
1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耕地保护经济合理性的理论模型与识别标准被引量:1
2011年
耕地保护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耕地保护经济合理性分析关注耕地保护和耕地向其他用地转换后的经济效益上的差别,从而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耕地数量、质量、权属和生态环境等的保护。经济合理地保护耕地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耕地保护中相关各方因土地收益流转而紧密相连,任何一方收益的变化都将引起其他各方的连锁反应。在耕地保护相关方与土地收益流转分析的基础上,阐述耕地保护经济合理性理论依据,设定耕地保护经济合理性收益标准和成本标准,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例,推导出农用地收益转换边际的理论模型,尝试寻求经济合理地保护耕地的可行之道,即确立农民耕地保护主体地位,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正确的耕地保护行为,设计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合理出路,挤压土地使用者农用地占用利润空间,强化中央政府耕地保护经济手段,以明确责任,界定权利,统筹兼顾,标本兼治。最后,明确了耕地保护经济合理性分析未来研究方向。
谷树忠王兴杰张新华武红胡咏君
关键词:耕地保护经济合理性农民政府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中国矿业城市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建议被引量:16
2005年
中国有120多个矿业城市,它们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分析了中国矿业城市的总体状况及存在问题。中国矿业城市目前普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不高,失业率高,社会矛盾突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就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政府积极引导、发展替代支柱产业,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提高人口素质和城市竞争力等建议。
楼东谷树忠
关键词:矿业城市生态环境破坏城市竞争力人口素质失业率
城市水源地农户环境保护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首都水源地密云为例被引量:83
2005年
城市水源地建设和保护对于维持城市水资源可持续供给具有重要意义。而水源地农户对于水环境的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环境保护支付意愿直接影响到水源地环境。本文以首都水源地密云为例,通过支付意愿调查方法,利用密云水库周边实地调查的数据,得到水库周边农户的环境保护支付意愿,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环保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9%的农户没有支付意愿,有支付意愿的农户年支付额平均只有11.16元;家庭年均收入、环保意识、年龄、是否有非农收入以及受教育水平是影响农户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
梁爽姜楠谷树忠
关键词:支付意愿环境保护水源地农户非农收入
新疆矿产资源开发效应及其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被引量:16
2011年
矿产资源勘察、开发、利用等活动,对资源地的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正面和负面效应。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新疆,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其支柱产业。矿产资源开发一方面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和投资的扩大,增加了利益相关者的收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的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导致了产业的单一化和重型化,产生"荷兰病"效应,对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产生挤出效应,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耗费大量的水土资源等,不利于新疆的跨越式发展。矿产资源开发效应对利益相关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资源开发的企业而言,直接享受资源开发的高额利润,将产生的资源效应和环境效应等负面效应转嫁给其他的企业和当地的居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程度不同的享受到资源开发的正面效应,但也承担着资源开发产生的负面效应;当地的居民直接享受不到资源开发正面效应,却直接承担着资源开发造成的资源诅咒效应、资源效应和环境效应等负面效应。
张新华谷树忠王兴杰
关键词:矿产资源开发利益相关者
基于永定河流域典型案例区的农业节水技术需求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本文指出当前节水技术推广中,存在重视供给而忽视需求的状况。进而以永定河流域的农户调查为基础,结合经验判断和计量实证,对影响农户节水技术需求的直接变量(耕作成本、耕作收益和资金投入)和外部制约因素(自然条件、经营制度、技术观念、整体经济环境、水价标准、水费收取方式和作物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永定河流域渠灌区的农户使用节水技术的愿望不强,而井灌区有较强愿望。低压管灌方式构成了井灌区农户集体理性决策下的主要节水技术需要。个人资金投入因素对于采用低压管灌技术的影响程度较之于滴灌更高。最后指出了我国节水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基本思路。
王亦宁李培蕾谷树忠姜楠
关键词:农业节水节水技术影响因素
海岛地区产业演替及资源基础分析——以舟山群岛为例被引量:16
2005年
改革开放以来,舟山市产业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其经济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92年前,是以产业结构渔业占绝对地位的单一结构阶段;1993—1998年,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阶段;上世纪末以来,又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时期,即工业产值比重快速增加阶段。根据海岛的自然资源基础和特点,在新世纪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舟山市应定位为生态型的港口旅游城市。以港口及临港工业为主导,以海岛旅游和海洋经济为特色,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海岛地区的主导产业应体现海岛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以集群性环保型产业为主。同时由于海岛地区淡水资源缺乏,主导产业也应着重选择低耗水型产业。
楼东谷树忠朱兵见刘盛和
关键词:演替遴选
我国水权交易基础条件及其建设被引量:7
2019年
开展水权交易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市场手段,是促进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重要激励机制。近年来,国家在政策制度和实践层面加大水权市场建设和推进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经验。但总体上看,我国水权交易仍处于探索之中,一些基础条件尚不完善,部分瓶颈问题亟待解决。
李维明谷树忠
关键词:水权交易激励机制资源节约水资源
关于“两山”及其转化模式与工具的辨析被引量:10
2020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要义就是要重视好、保护好、建设好生态环境,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土更净、景更秀、居更美,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在此,对“两山”及其相互关系作了解析,特别提出了“两山”双向转化的命题,并讨论了双向转化的适用场合;对包括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康养、碳汇交易、绿色债券等在内的“两山”转化的主体模式进行了讨论,并对各种模式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对包括法律工具、行政工具、经济工具、信息工具和技术工具等在内的“两山”转化的政策工具进行了解构,并对各类工具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
谷树忠杨艳李维明焦晓东靳乐山
中国资源规制的概念、框架和实践(英文)被引量:1
2013年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过高,已经引起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尤其是自然资源约束的变化威胁着未来我国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我国自然资源的制度基础及经济条件,本文提出了资源规制的概念。资源规制是政府规制在自然资源领域的应用,其目的在于调节和控制区域发展,是政府对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经营和保护等行为的约束。资源规制包括了两层涵义:一是对自然资源的管理,二是以自然资源为工具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控。我国资源规制的基本框架主要由法律规制、规划规制、标准规制和具体的指标规制四个层次构成,而其他的社会参与、监督、监测、评价和奖惩对于资源规制框架的构建也是必不可少的。从资源类型来看,我国的资源规制主要集中在对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和环境资源的规制上,而对于海洋资源、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的规制力度则较弱。总体来说,我国的资源法律规制、规划规制和标准规制的基本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具体的指标规制则较为分散和破碎,建立完善的资源规制体系仍任重道远。
谷树忠周洪姚予龙
关键词:规制经济发展资源基础
深圳盐田GEP启示
2015年
GEP核算,是较绿色GDP核算更为注重资源、环境和生态效益的全新核算方法,深圳盐田是探索GDP和GEP双核算的典型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用GDP(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规模。到目前为止GDP仍不失为衡量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的好指标。然而不可否认,GDP未能充分反映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和生态代价。为此,人们一直在探索和创新衡量发展的新方法。而GEP核算方法的出现,
谷树忠
关键词:GEP生态代价生态效益国内生产总值城市生态系统生态产品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