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琛

作品数:22 被引量:158H指数:5
供职机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子宫
  • 9篇宫颈
  • 6篇细胞
  • 6篇宫颈癌
  • 4篇术后
  • 4篇卵巢
  • 3篇蛋白
  • 3篇盆腔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子宫颈
  • 3篇巨噬细胞
  • 2篇电针
  • 2篇凋亡
  • 2篇炎性
  • 2篇移动抑制因子
  • 2篇脱垂
  • 2篇剖宫产
  • 2篇剖宫产术
  • 2篇子宫颈癌

机构

  • 21篇郴州市第一人...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南华大学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22篇谭琛
  • 12篇邓赫男
  • 7篇胡可可
  • 5篇陈晓琼
  • 4篇彭丽秀
  • 3篇肖斌梅
  • 3篇张琴
  • 3篇曾朝阳
  • 2篇周国平
  • 2篇杨莉
  • 2篇李娜
  • 2篇邓婷
  • 1篇曾古清
  • 1篇魏颖颖
  • 1篇张惠玉
  • 1篇张玮
  • 1篇罗招阳
  • 1篇梁婷
  • 1篇于渊毅
  • 1篇李琼

传媒

  • 3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妇科...
  • 2篇湘南学院学报...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新中医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皮膜蛋白1在浆液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3年
目的探讨上皮膜蛋白1(EMP1)在浆液性卵巢癌(SO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MP1蛋白在306例SOC组织和8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χ^(2)检验比较不同EMP1蛋白表达水平的SO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EMP1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SOC组织EMP1蛋白高表达率为42.8%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的12.9%(χ^(2)=25.661,P<0.001)。EMP1蛋白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χ^(2)=14.251,P<0.001)和高FIGO分期(χ^(2)=6.954,P=0.008)呈正相关。EMP1蛋白高表达的SOC患者总生存率(χ^(2)=14.574,P<0.001)和无进展生存率(χ^(2)=4.683,P=0.031)均较低表达者降低。结论EMP1蛋白在SOC组织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上调与淋巴结转移和高FIGO分期相关,且可预测SOC患者预后不良。提示EMP1可能成为一个SOC早期诊断、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以及靶向药物治疗的新靶点。
邓婷吴建篪谭琛于渊毅王茜李娜
关键词:卵巢癌浆液性预后
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术147例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47例子宫良性病变经阴道切除术(阴式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经腹子宫切除术(腹式组)193例进行比较。结果阴式组中2例出现膀胱损伤,均经阴道修补成功;手术时间为63.09±15.90 min,术中出血量约148.31±47.28 mL,术后疼痛用止痛药70例,占47.62%,术后发病51例,发病率34.69%,下床活动时间23.15±7.34 h,肛门排气时间17.19±4.73 h,住院时间5.09±1.22天,腹式组手术时间74.23±11.98 min,术中出血量155.43±56.27 mL,术后疼痛用止痛药153例,占79.27%,术后发病98例,发病率50.77%,下床活动时间31.46±9.51 h,肛门排气时间26.91±7.33 h,住院时间7.89±2.56天,阴式组手术时间,术后用止痛药例数,术后发病率,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腹式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优于开腹手术,但要恰当地选择病例,依赖手术者的基本功和经验。
谭琛
关键词:非脱垂子宫阴式子宫切除术经腹子宫切除术
白藜芦醇对小鼠移植宫颈癌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背景与目的: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天然存在于葡萄等植物中的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抗氧化等作用。体外研究发现Res可抑制宫颈癌细胞的生长,但在体内是否有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观察Res对小鼠宫颈癌细胞株U14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Res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615近交系小鼠U14移植瘤动物模型,并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0.9%的NaCl溶液)、Res低剂量组(每日剂量2.5 mg/kg)、Res高剂量组(每日剂量10 mg/kg)和顺铂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20 d,于接种后第26天处死小鼠,检测肿瘤体积及质量,计算抑瘤率,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肿瘤组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grationinhibitory factor,MIF)的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并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结果:Res高剂量组、顺铂组肿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肿瘤体积缩小,肿瘤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Res高剂量组和顺铂组抑瘤率分别为52.94%、56.44%,明显高于Res低剂量组(P<0.01)。Res高剂量组和顺铂组MIF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及MVD明显降低,AI则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低剂量Res对MIF表达、MVD及AI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Res可明显抑制小鼠宫颈癌的生长,机制可能与抑制MIF表达、降低MVD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胡可可谭琛张琴陈晓琼邓赫男肖斌梅
关键词:白藜芦醇宫颈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凋亡
MIF和MMP-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宫颈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宫颈癌组织、24例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组织和21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中MIF及MMP-2的表达,并对宫颈癌组织MIF与MMP-2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宫颈癌组MIF和MMP-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CIN组和对照组;宫颈癌组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分化、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比较,MIF和MMP-2的阳性表达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二者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r=0.82,P<0.05)。结论 MIF和MMP-2过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评估宫颈癌恶性程度、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谭琛罗招阳
关键词:宫颈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2年
目的观察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实验组,其中Ⅰ~Ⅱ期20例,Ⅲ~Ⅳ期15例)和25例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经血、血清、腹腔液MIP-1α浓度,通过RT-PCR检测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MIP-1αmRNA的表达。结果实验组Ⅰ~Ⅱ期、Ⅲ~Ⅳ期经血和腹腔液中MIP-1α浓度及子宫内膜组织MIP-1α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且Ⅲ~Ⅳ期高于Ⅰ~Ⅱ期(P<0.01)。两组血清MIP-1α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1α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经血中MIP-1α的检测具有方便、无创、价廉、依从性好等优点,可望成为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生物学指标。
胡可可谭琛张琴陈晓琼邓赫男肖斌梅
关键词: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子宫内膜异位症
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手术后再粘连的前瞻性、随机、阴性对照临床研究被引量:102
2015年
目的 评价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手术后再粘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多中心、随机、阴性对照临床研究;对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等医院符合入组标准的宫腔粘连患者,根据美国生育学会(AFS)宫腔粘连评分分级标准进行宫腔镜下的术前诊断分级,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入组120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试验组患者在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后应用Foley球囊导尿管结合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防止术后再粘连;对照组患者在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后只用Foley球囊导尿管防止术后再粘连.在术后3个月时进行第2次宫腔镜检查,再次对宫腔粘连进行分级.主要评价指标:术后3个月时防止宫腔粘连的有效率.次要评价指标:对宫腔粘连累及范围、粘连类型、月经模式的得分进行手术前后和组间比较.结果 完成本研究的患者共111例,其中试验组55例、对照组56例.试验组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防止术后宫腔粘连的有效率(76%,42/55)明显高于对照组(48%,27/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9).试验组应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显著减少了AFS总分,试验组为(2.1±1.1)分,对照组为(3.7±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8);并对宫腔粘连累及范围得分[试验组(1.3±0.5)分,对照组(1.7±0.8)分]和月经模式得分[试验组(0.8±1.1)分,对照组(1.4±1.1)分]均有明显改善(P=0.037 8、0.0004).试验组应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减少了术后再粘连(中度和重度)的发生率,试验组术后3个月时中重度宫腔粘连的发生率为13%(7/55),而对照组为38%(21/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6).未发生与材料相关的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结论 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能够有效减少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
肖松舒万亚军邹放军叶明珠邓赫男马洁稚魏颖颖谭琛薛敏
关键词:凝胶类临床对照试验
白藜芦醇对小鼠移植宫颈癌生长及HIF-1α、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小鼠宫颈癌细胞株U14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构建615近交系小鼠U14移植瘤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Res组、顺铂组,每组10只,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接种后第26天处死全部小鼠,检测肿瘤体积及重量,计算抑瘤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肿瘤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Res组和顺铂组抑瘤率分别为50.46%、57.19%;Res组和顺铂组肿瘤体积、肿瘤质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Res组和顺铂组HIF-1α、VEGF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及MVD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Res组与顺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s通过下调HIF-1α、VEGF表达抑制小鼠宫颈癌的生长。
谭琛胡可可邓赫男张琴
关键词:白藜芦醇缺氧诱导因子-1Α
电针联合膀胱功能锻炼治疗子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障碍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膀胱功能锻炼治疗子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和可能机制。方法:前瞻性分析两家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子宫颈癌术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纽58例、膀胱功能锻炼纽62例、联合治疗组60例。3组均于术后5天开始治疗。电针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膀胱功:功能锻炼组采用膀胱功能锻炼。联合治疗组采用电针联合膀胱功能锻炼治疗。观察术后2周自主排尿成功率、膀胱症状、尿动力学检测指标。结果:联合治疗组术后2周自主排尿成功率高于电针治疗组及膀胱功能锻炼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术后2周膀胱症状均优于电针治疗组及膀胱功能锻炼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术后2周膀胱初感容积均小于电针治疗组及膀胱功能锻炼组,术后2周最大膀胱容量及最大尿流率均高于电针治疗组及膀胱功能锻炼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膀胱功能锻炼治疗可以提高术后自主排尿成功率、减轻术后膀胱症状,机制可能为减轻逼尿肌收缩力受损。
曾朝阳周国平谭琛
关键词:子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电针膀胱功能锻炼尿动力学
改良剥离粘连术式在腹腔镜下切除困难全子宫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途术式切除困难子宫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子宫全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经腹子宫全切术78例,阴式子宫全切术56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5l例,比较患者术中、术后情况。结果:3种术式手术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传统经腹子宫全切术组均显著高于阴式子宫全切术组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组(P<0.01)。结论:3种手术方式各有优势,在选择术式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状况、疾病因素、术者经验、医院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术式。
宁小竹谭琛
关键词:子宫切除术腹腔镜检查宫颈肿瘤
保留完整阴道前壁的经阴道子宫双侧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重度盆腔脱垂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探讨保留完整阴道前壁的经阴道子宫双侧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重度盆腔脱垂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于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82例重度盆腔脱垂患者纳入建模组,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评价系统(POP-Q)评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PFDI-20)评分、盆底疾病生活质量影响问卷简表(PFIQ-7)评分和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问卷(PISQ-12)评分。根据治疗后的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67例)和预后不良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两组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R软件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Netica软件进行贝叶斯网络模型推理预测;通过建模组作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度。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间不同研究机构的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35例作为外部数据集验证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度。结果 82例患者主观症状和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POP-Q术前分度为Ⅳ°,前盆腔脱垂,术后阴道壁长度≥5 cm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模组和外部验证组ROC曲线和校准曲线显示贝叶斯网络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结论 保留完整阴道前壁的经阴道子宫双侧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重度盆腔脱垂效果良好,临床应重点关注患者年龄、BMI、POP-Q术前分度等因素,以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王茜李娜谭琛邓婷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