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涌波
- 作品数:104 被引量:419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电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大气冰核谱对雷暴云微物理过程及起电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4
- 2019年
- 利用已有的二维对流云模式,讨论了三种不同的冰核谱对雷暴云微物理、起电及电荷结构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1)不同的冰核谱环境对雷暴云中冰相粒子的含量及分布具有明显作用。冰核谱的垂直温区越大,产生的冰相粒子分布越广。在冰核浓度较大的个例中,冰晶和霰粒子的含量高,更多的小冰相粒子出现在海拔更高的区域;(2)高温区冰核的数量会对上升气流速度产生显著影响。高温区的冰核越多,冰相粒子在微物理发展过程中释放的潜热越多,上升气流强,对流发展越旺盛;(3)在低温区冰晶浓度高的谱环境个例中,雷暴云中的非感应起电率和感应起电率高,导致起电量增加。高温区冰核多的谱环境,大量冰晶和霰获得正电荷形成次正电荷区,电荷结构呈现三极性;而高温区冰核少的谱环境,参与起电的水成物粒子少,易形成偶极性电荷结构。
- 王梦旖谭涌波师正刘俊于梦颖郑天雪
- 关键词:电荷结构数值模拟
- 冰晶核化对雷暴云微物理过程和起电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本文在已有的二维对流云模式中采用了一种与气溶胶有关的冰晶核化方案替代原有的冰晶核化经验公式,并选取个例,分别就两种方案进行了模拟对比试验。模拟结果表明:(1)新方案所得冰晶比含水量主要分布在-0.1^-7.6°C温区之间,高于原方案所得的-50.1^-24.2°C温区;在整个雷暴云的发展过程中新方案冰晶的分布高度、温度区间以及最大浓度值均大于原方案。(2)在新方案中,温度相对较高的过冷区产生大量冰晶,其争食云中水汽抑制了云滴、雨滴的增长。此外,与原方案相比,霰增长受雨滴大幅减小的影响进一步得到限制,导致生成的霰小于原方案,且空间分布具有较大区别。(3)两方案在雷暴云初期形成的电荷结构不同;在发展旺盛与消散阶段新方案中电荷空间分布区域和电荷量均大于原方案,此外,在不同时刻主正电荷区和主负电荷区的中心高度存在差异。本文对云微物理过程及起电的分析为后继探讨气溶胶与雷暴云起放电过程、电荷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
- 谭涌波杨忆师正周博文张冬冬廖义慧
- 关键词:冰晶微物理过程云模式
- 基于闪电先导随机模式对不同连接形态的模拟被引量:14
- 2016年
- 考虑到下行负极性地闪过程中大多上行正先导发展时不分叉的观测事实,基于已有的闪电先导二维随机模式,改变上行正先导的模拟方案,使其发展时不产生分叉,并对雷击高建筑物过程中下行先导与上行连接先导(upward connecting leader,UCL)之间头部-头部连接和头部-侧面连接(侧击)的两种形态进行模拟。以高度为440 m的建筑物为例,通过改变下行先导始发点(高度为1000 m)与高建筑物的水平距离,模拟高建筑物上雷击过程中先导之间的连接过程,结果表明:当下行先导始发点与高建筑物的水平距离从0增加到700 m时,UCL的长度呈持续增大趋势,UCL受侧击的概率总体上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距离为500 m时达到最大值58%),侧击时UCL连接点以上的部分占整个UCL长度的比例总体呈持续增大趋势(13%~49%)。
- 廖义慧吕伟涛齐奇张荣张冬冬谭涌波张义军
- 关键词:连接点接地点侧击
- 对流强度对雷暴云微物理发展和电荷结构影响的数值模拟
- 2019年
- 为了探讨对流强度大小对雷暴云内微物理发展和起电过程的影响,基于已有的二维积云起、放电模式,改变其扰动温度进行敏感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流强度对雷暴云内微物理过程、起电率及后续电荷结构的产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1)对流强度较小时,冰晶粒子极大值在高温区(高于-13.8°C)出现,对流强度较大时,上升风明显增强,将更多的水汽带入高空,气溶胶活化过程明显增强,使得云滴粒子明显增多,冰晶粒子较早产生,冰晶粒子极大值在低温区(低于-13.8°C)出现,发展过程更为剧烈;同时,较高的对流强度也使得降雨量增多,霰粒子数目也在对流发展旺盛时期显著增多。2)非感应起电率主要和冰晶—霰的碰并分离过程有关,对流强度较大时,非感应起电率较大,电荷结构持续时间较长,过程明显,感应起电率也较强。3)对流强度较大时,电荷结构更为复杂,雷暴云发展初期基本呈现为三极性,发展旺盛时期底部正电荷区域嵌入一个较小的负电荷区,呈现四极性电荷结构,雷暴云发展末期基本呈现偶极性电荷结构;对流强度较小时,发展初期、旺盛时期均呈现三极性电荷结构,发展末期呈现偶极性电荷结构。
- 仇梦扬谭涌波师正杜赛林辉周洁晨
- 关键词:雷暴云
- 数字摄像能见度观测系统中实用黑体技术的应用被引量:15
- 2003年
- 在数字摄像能见度观测系统 (DPVS)中 ,目标物的自身亮度难以实时测量 ,给观测结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不可忽略 ,采用实用黑体技术可以大大减小乃至消除其造成的误差。作者对非黑体目标引起的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相对误差随着目标物反射率的增加和能见度的升高而增大 ,为了保证测量精度 ,需要采用反射率足够低的目标物。对于长方体结构的实用黑体腔 ,采用多次反射法计算了其近轴向的半球 方向反射率与其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在没有观测到侧壁的前提下 ,其轴向反射率最大 ,随着偏离轴线角度的增加 ,反射率逐渐减小。轴向反射率随腔体长度与开口边长比值的增加而迅速减小 ,而腔体宽度增加引起的变化不明显。另外 ,作者还推导了在考虑弥散成像时对实用黑体开口尺寸最小需求的计算公式 ,也给出了符合一定条件的实用黑体轴向反射率的近似计算公式 ,从而提供了DPVS中实用黑体参数选择的基本原则。最后 ,给出了DPVS采用非黑体和实用黑体目标计算能见度的对比试验结果 ,充分说明了在DPVS中采用实用黑体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吕伟涛陶善昌谭涌波刘亦风
- 关键词:反射率
- 分辨率对建筑物周围大气电场计算结果不确定性的影响
- 本文以高大建筑物及其尖端为研究对象,假定建筑物为理想导体和地面充分连接形成一个底面边界电势为0的等势面,通过有限差分法计算二维泊松方程,得出建筑物周围的电位分布情况,从而研究分辨率对模拟结果不确定性的影响,并得到以下结论...
- 郭秀峰谭涌波朱俊儒梁忠武
- 关键词:电场畸变
- 文献传递
- 气溶胶对雷暴云起电以及闪电发生率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6
- 2015年
- 本文利用二维耦合气溶胶模块的雷暴云起电模式,结合一次南京雷暴个例,进行250 m分辨率雷暴云起电模拟实验,探讨了气溶胶浓度对雷暴云空间电荷分布以及闪电发生率的影响。在这个气溶胶模块中,假定一个三模态的气溶胶对数分布,考虑了气溶胶活化过程。结果显示:(1)随着气溶胶浓度增大,雷暴云电荷结构保持为三极型。(2)当气溶胶浓度从50 cm^-3增加至1000 cm^-3时,水成物粒子浓度上升,雷暴云电荷量和闪电发生率增加明显。(3)气溶胶浓度在1000~3000 cm^-3范围时,云水竞争限制了冰晶的增长,导致雷暴云上部主正电荷堆电荷量降低。云滴和霰粒子浓度缓慢上升促进中部主负电荷堆和底部次正电荷堆电荷量继续增大。闪电发生率保持稳定。(4)当气溶胶浓度大于3000 cm^-3时,水成物粒子浓度稳定,云内的电荷量以及闪电发生率保持为一定量级。
- 师正谭涌波唐慧强杨忆彭琳郭秀峰陈浩然
- 关键词:气溶胶电荷结构起电机制
- MOV压敏电阻静态参数变化的特征分析被引量:14
- 2012年
- 根据MOV压敏电阻内部微观结构特征,分析了其静态参数的影响因素,结合大量实验数据得出:MOV压敏电阻在冲击电流作用下,其压敏电压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上升的幅度小于下降的幅度;MOV压敏电阻的漏电流呈线性增长的趋势。通过MOV内部晶粒结构的变化特征,解释了这一实验现象,对MOV冲击老化机理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师正谭涌波柴健张枨
- 关键词:压敏电阻压敏电压漏电流微观结构
- 闪电空间形态对闪电参量影响的数值模拟
- 在原有闪电随机放电参数化方案的基础上,截取近地面区域,保持闪电其他基本参量不变,通过改变闪电的空间形态,对同一背景下的闪电做多次模拟。研究闪电近地面空间形态的差异对闪电的击地点位置、上行先导长度、上行先导触发时下行先导的...
- 张冬冬谭涌波
- 孤立金属尖端的电晕触发阈值被引量:7
- 2014年
- 为了得到金属尖端在发生电晕放电时尖端处的电场强度,该文首先采用实验室实验得到不同高度、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金属尖端发生电晕放电时的环境电场阈值;再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二维泊松方程,得到尖端处电晕触发阈值,由此得出以下结论:环境电场阈值随金属尖端高度的增大基本呈线性减小趋势,随着尖端越来越尖,环境电场阈值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高度、形状对金属物尖端处电晕触发阈值无影响,尖端处电晕阈值为定值;给出尖端处电晕触发阈值为158.75 kV·m^(-1)与空间分辨率的拟合公式,可为今后电晕放电数值模拟中判断电晕放电的起始时刻提供参考。
- 谭涌波朱俊儒李祥超梁忠武郭秀峰
- 关键词:电晕放电有限元空间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