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钢

作品数:55 被引量:23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氧合
  • 26篇肺氧合
  • 25篇体外膜肺氧合
  • 25篇外膜
  • 25篇膜肺
  • 13篇急诊
  • 11篇心肺
  • 10篇心脏
  • 10篇骤停
  • 8篇动脉
  • 8篇心肌
  • 8篇心脏骤
  • 8篇心脏骤停
  • 7篇心肌梗死
  • 7篇重症
  • 7篇救治
  • 7篇梗死
  • 6篇心肺复苏
  • 6篇静脉
  • 5篇综合征

机构

  • 31篇广东省中山市...
  • 24篇中山大学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西医学院第...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作者

  • 55篇谢钢
  • 34篇蒋崇慧
  • 29篇郑伟华
  • 28篇宁晔
  • 26篇尹刚
  • 21篇赵双彪
  • 18篇李斌飞
  • 17篇吴美英
  • 9篇姜海明
  • 7篇张志刚
  • 7篇张励庭
  • 7篇袁勇
  • 5篇张志刚
  • 5篇桑宝珍
  • 5篇黄子通
  • 5篇李晓群
  • 5篇余元龙
  • 4篇周载平
  • 4篇吴桂深
  • 4篇胡泽民

传媒

  • 5篇中华急诊医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江西医学院学...
  • 2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09
  • 14篇2008
  • 5篇2007
  • 10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5篇2001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构建急救信息化体系,提高急救医疗救治水平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 构建急救信息化体系能提高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整体快速反应能力,也是提供早期救治急危重患者的有效保证之一。方法 以医院大规模集成化医院信息系统为依托,以紧急救治指挥调度中心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点,把急救医疗信息库的建立作为突破口,以车载信息系统为信息一体化的呈现,进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结果 通过急救信息化体系的构建,赢得了抢救患者的“黄金”时间,同时也提高了整体急救反应能力、救治能力、抢救成功率,获得了更好的急救效益和患者满意度。结论 通过实施急救信息化体系的构建,开辟了计算机在现代急救医学领域里的应用,成为提高急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提供可靠的保证,对全国其他地区急救信息化体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谢钢宁晔桑宝珍蒋崇慧牛瑛陈晓诚吴美英郑伟华尹刚黄永贵
关键词:信息化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救治水平
经导管的序贯性化疗预防肝癌术后复发
2003年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门静脉插管的序贯性化疗在预防肝癌术后复发中的价值。方法  133例肝癌肝切除术中选择 38例进行肝动脉、门静脉插管和或双插管 ,术后序贯性灌注阿霉素等细胞毒性药物 ,评估其对首次复发时间和第 0 .5、1、2年复发率的影响。结果 导管化疗组无瘤生存期为 ( 9.3± 2 .8)个月 (n =38) ,单纯切除组为 ( 6 .8± 3.9)个月 ;导管化疗组术后 0 .5、1、2年复发率为 10 .5 %、2 1.1%、4 7.4 % ,单纯切除组为 12 .6 %、36 .8%、6 5 .3%。结论 经导管的灌注化疗可以较有效地预防肝癌术后的中远期复发。
周载平胡泽民余元龙谢钢倪恿文
关键词:肝癌肝动脉门静脉复发
嗅鞘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bcl-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bcl-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64只SD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A组)和嗅鞘细胞移植组(B组);采用AllenWD法致伤力损伤T8脊髓,B组术后即刻给予嗅鞘细胞局部注射,A组局部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方法)分别检测SCI后基因bcl-2、bax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B组bcl-2mRNA和蛋白较A组在各时间点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B组baxmRNA较A组在各时间点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后bcl-2基因表达和蛋白产物的增加,抑制bax基因的表达和蛋白产物的增加,这可能是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宁晔肖峻谢钢蒋崇慧夏仁云李峰郑伟华尹刚赵双彪
关键词:脊髓损伤嗅鞘细胞BCL-2BAX基因表达
门诊中心化管理模式的特点和优势被引量:6
2009年
作者介绍了本院门诊部有计划地对门诊服务流程和布局进行重组和整合,着重减少服务环节,解除流程障碍,向门诊专科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一站式服务管理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向多学科联合建立诊疗中心模式发展。经过几年的实践,这种门诊中心化的管理模式证明,可以把医院门诊服务引向一个诊疗科学、布局合理、流程简捷、工作高效和管理人性化的新层次。
李时春黄丹平梁志翔余元龙彭侠彪曾伟英谢钢
关键词:门诊管理模式中心化医院规模管理内容管理专业
影响体外膜肺氧合救治成人心源性休克预后的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总结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ECMO)在成人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shock,CS)中的临床救治经验,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因药物和(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无效而行ECMO辅助的C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合并严重颅脑损伤、晚期恶性肿瘤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排除在外,据出院时的预后将其分为康复出院组与院内死亡组,先通过组间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预后的可能危险因素,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辅助时间(41.56±43.07)h,31例成功脱机,22例康复出院,与预后有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ECMO前血乳酸水平、ECMO前心脏射血分数、弥漫f生血管内凝血、肾功能衰竭及多器官功能衰竭(P〈0.05)。结论ECMO患者心功能的可逆性及其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是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尽早识别及防治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侯六生谢钢蒋崇慧袁勇李斌飞郑伟华宁晔赵双彪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心源性休克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在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的介入治疗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在体外膜肺氧合(extra 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搏和呼吸骤停4例,男,年龄37~69岁,其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3例,到医院后均出现心搏和呼吸骤停,心电图示心室颤动;另1例为急性下壁和正后壁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室颤动。4例病人经常规心肺复苏术和高级生命支持后仍反复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不适合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血流动力学极不稳定,应用ECMO行循环呼吸支持,并进行急诊介入治疗。结果在ECMO辅助后,4例患者心电和血流动力学较前稳定后,送导管室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造影提示单支血管病变和双支血管病变各1例,三支血管病变2例,梗死相关血管为左前降支3例,右冠状动脉1例,均成功进行介入治疗并植入支架。急诊介入治疗后,在心电和血流动力学稳定后撤除ECMO。ECMO支持时间5~28h(平均18h)。痊愈出院3例,另1例在撤除ECMO后因心脏功能衰竭死亡。结论ECMO可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提供有效的循环呼吸支持,为冠状动脉介入提供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可行和有效。
张励庭袁勇黄炫生冯力董剑廷刘卫其韩莹邓志华张劲李斌飞张志刚谢钢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
体外膜肺氧合在成人心原性休克救治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成人心原性休克(CS)中的临床救治经验,探讨ECMO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影响脱机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因药物和(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无效而行ECMO救治的成人cs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辅助前合并重型颅脑损伤、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例,根据患者是否脱机将其分为成功脱机组(n=31)与脱机失败组(n=23),通过组问单因素比较筛选出影响脱机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54例ECMO患者的辅助时间为24.16(14.12,56.75)h,成功脱机31例,其中康复出院22例,脱机后死亡9例(5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与脱机失败组比较,辅助前心脏射血分数、平均动脉压高于脱机失败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乳酸水平低于脱机失败组[(8.64±3.17)mmol/L比(14.44±2.52)mmol/L,t=-7.235,P〈0.01];脱机成功组心脏骤停患者(n=10)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16.70±5.29)min比(35.64±5.89)min,t=-7.721,P〈0.01]、胸外按压到辅助开始时间[(29.40±5.19)min比(38.64±4.20)min,t=-4.502,P〈0.01]均小于脱机失败组心脏骤停者(n=11),ECMO辅助时间大于脱机失败组,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低于脱机失败者[0比17.4%(4/23),)(2=5.643,P〈0.05]。结论ECMO是目前救治成人CS的较有效手段,选择恰当的病例并尽早行ECMO是提高总体救治率的决定性因素,而患者的心功能及其心肌的可逆性是影响脱机的可能危险因素,尽早识别影响脱机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提高脱机成功率。
侯六生谢钢李建伟蒋崇慧袁勇李斌飞姜海明宁晔吴桂深郑伟华赵双彪
关键词:休克心原性体外膜肺氧合
急诊动脉介入栓塞术在交通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急诊动脉介人栓塞术在多种交通伤出血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其适应症、禁忌症及优缺点。方法采用Seldinger法急诊行动脉介人栓塞术治疗外伤性交通伤、肾破裂、肝破裂及颅底骨折鼻出血、肺挫伤气管出血、骨盆骨折总...
赵双彪谢钢宁晔蒋崇慧尹刚郑伟华李晓群张健张高尚
文献传递
肠外深静脉营养在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2001年
目的 评估肠外深静脉营养 (TPN)在治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采用TPN治疗ARDS患者 2 4例 (A组 ) ,并与随机选择的 2 8例非TPN治疗的ARDS患者 (B组 )进行比较。结果 A组平均机械通气撤除时间 (5 0± 1 8)d ,病死率 33% ;B组平均机械通气撤除时间 (8 5± 2 2 )d ,病死率 5 0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TPN在ARDS治疗机械通气撤除时间提早 ,病死率降低 ,TPN在ARDS治疗中应作为常规治疗措施 。
谢钢吴桂深吴美英
关键词:肠外营养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TPNARDS
急诊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危重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对急性危重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01~2007-12期间住院的25例诊断AMI并心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的患者在ECMO支持下行急诊PCI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25例患者均在ECMO支持下血流动力学稳定,并成功行PCI,梗死相关动脉全部再通,20例血流达到TIMI3级,5例患者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血流TIMI0~2级)。急诊介入术中无一例死亡,介入治疗术后住院期内死亡7例,住院期间总的死亡率为28%(7/25)。结论ECMO支持使高危AMI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为高危患者进行PCI提供了必备的前提条件,为冠状动脉血运重建赢得了时间,明显提高了危重AMI患者的存活率。
蒋崇慧谢钢张励庭宁晔尹刚连丽虹吴美英
关键词: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体外膜肺氧合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