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祖英

作品数:19 被引量:115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资助项目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虫病
  • 8篇寄生虫
  • 5篇寄生虫病
  • 4篇人体重要寄生...
  • 4篇绦虫
  • 4篇体重
  • 3篇带绦虫
  • 3篇旋毛虫
  • 3篇人体寄生虫
  • 3篇人体重要寄生...
  • 2篇带绦虫病
  • 2篇源性
  • 2篇食源性寄生虫...
  • 2篇绦虫病
  • 2篇牛带绦虫
  • 2篇抗体
  • 2篇分离株
  • 2篇感染率
  • 2篇肠道
  • 2篇肠道寄生虫

机构

  • 19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9篇谢祖英
  • 17篇杨益超
  • 15篇许洪波
  • 15篇商少明
  • 14篇李树林
  • 13篇吴钦华
  • 12篇黄铿凌
  • 12篇区方奇
  • 12篇麦富珍
  • 10篇黎学铭
  • 5篇欧阳颐
  • 3篇林睿
  • 1篇张鸿满
  • 1篇蒋智华
  • 1篇陈华良
  • 1篇谭裕光
  • 1篇阮卫
  • 1篇蓝春庚
  • 1篇余可根
  • 1篇苏爱荣

传媒

  • 5篇应用预防医学
  • 3篇中国寄生虫学...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预防医学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西带绦虫病流行特点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了解广西绦(囊)虫病流行地区人群带绦虫感染情况,并对流行特点进行分析,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重要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的要求和方法进行。结果抽样调查4个城市居民点和6个县18个农村居民点共22772人,感染者166人,总感染率0.73%,其中城市居民感染率为0.05%(2/4023),农村居民为0.87%(164/18749)。30岁以上年龄组人群带绦虫感染率(1.09%)高于30岁以下人群(0.28%);文化程度越低感染率越高,文盲居民感染率最高(2.03%);苗族人群感染率较高(4.89%);感染者中农民占92.77%。结论广西人群带绦虫感染已有所下降,但局部地区的居民感染还较严重。今后防治工作重点应放在少数民族集居地区,尤其是有吃生猪、牛肉和生猪肝习俗的人群,要加强卫生宣教,增强个人卫生意识,搞好环境卫生,同时搞好驱绦灭囊防治。
谢祖英许洪波商少明黄铿凌区方奇吴钦华麦富珍杨益超
关键词:带绦虫病
广西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与流行因素的研究
黎学铭杨益超蓝春庚谭裕光黄铿凌谢祖英吴钦华许洪波李树林阮廷清商少明区方奇林睿麦富珍张鸿满欧阳颐
近年来,某些寄生虫病流行呈现上升趋势,并陆续发现新病种,为摸清广西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感染现状、流行规律及其流行因素,为评估防治效果,制订下一阶段的防治对策和总体规划提供依据,更好的为保障人民健康和经济建设服务,由广西区卫...
关键词:
关键词:人体重要寄生虫
广西居民生食肉类习惯与食源性寄生虫病分布研究
广西是以壮族为主、多种少数民族集居的地区,群众古老的生活习俗花样多,饮食文化丰富,食生或半生肉类习惯比较盛行,方式种类多,这些习惯源远流长,食用人数众多,造成食源性寄生虫病广泛流行。为此,作者对广西居民生食肉类习惯进行调...
黎学铭欧阳颐杨益超林睿许洪波谢祖英李树林商少明
文献传递
广西两地旋毛虫分离株5SrDNA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应用5SrDNA序列分析,鉴定广西德保、南丹两地旋毛虫分离株。方法PCR扩增2个分离株5SrDNA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用相关软件分析序列的同源性、遗传距离,同时构建系统发生树,并与GenBank中旋毛虫相应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结果广西德保、南丹2地旋毛虫分离株和GenBank中Trichinella spiralis的5SrDNA碱基序列长度相同,为695bp;变异位点4个,与T.spiralis的相似度分别为99.0%和99.1%,与GenBank中其他相应基因的相似度低于94.2%,2个分离株之间的相似度为98.8%。2个分离株之间及与T.spiralis间的遗传距离最小,均为0.014;而与其他旋毛虫的遗传距离均大于0.056;用邻接法(N-J法)和最大简约法(MP法)构建的2个系统发生树中,2个分离株与T.spiralis位于同一分支,自引导值分别为96及99。结论初步鉴定广西德保和南丹旋毛虫分离株均为T.spiralis。
杨益超黎学铭欧阳颐谢祖英
关键词:旋毛虫RDNA基因分离株
广西蛔虫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广西人群蛔虫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找出今后防控的关键环节。方法按照《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方案》抽样和确定对象,采用改良加滕厚涂片法粪便检查虫卵,虫卵阳性作为病例,按照1:1配对,选出对照者,采用全国“寄调”《土源线虫感染病例对照调查表》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配对Logistic逐步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除了吃洗净后的瓜果、经济收入、饮用水源和厕所类型4个因素对蛔虫感染的影响没有显著意义外,其余8个因素均有显著意义,其中,便后洗手(OR=3.955)具有高度保护作用,喝生水和捡落地食品不洗就吃均具有高度危险作用(OR值分别为0.186和0.184),10年内驱虫次数(OR=0.753),具有一定保护作用。(2)经多因素分析,最终被选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便后洗手、喝生水、捡落地食品不洗就吃和10年内驱虫次数。结论广西人群蛔虫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个人卫生习惯,药物治疗干预可以降低蛔虫的感染。
杨益超许洪波黎学铭黄铿凌区方奇吴钦华谢祖英商少明麦富珍李树林
关键词:蛔虫病例对照研究LOGISTIC回归
广西富川县班氏丝虫病传播阻断后残存疫点的发现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阐述广西富川县班氏丝虫病残存疫点发现过程及其处理措施和效果,揭示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在广西富川县朝东镇和麦岭镇的5个行政村(长塘、黄沙、茶山、福溪和长春)开展丝虫病疫点调查。采用厚血膜双片法检测首发患者所在的疫点长塘村及其毗邻的黄沙和茶山村居民,阳性者再作个案调查。疫点长塘村外出返乡人员以及毗邻的福溪和长春村居民,先用快速免疫色谱测试卡(ICT卡)进行血清学检测,阳性者再用厚血膜双片法确诊。在疫点长塘行政村的干上和印山自然村进行人房捕蚊、解剖致倦库蚊,观察幼丝虫感染情况。查阅富川县防治丝虫病历史资料,走访村民了解20世纪70年代接受丝虫病检查和服用乙胺嗪(海群生)药盐防治丝虫病具体情况。结果检查富川县长塘行政村居民1052人,微丝蚴血症者19例(干上村16例、印山村3例),微丝蚴率为1.81%(干上村为5.90%、印山村为1.42%),平均微丝蚴密度为17.4/60μl血。对毗邻的4个行政村扩大调查4119人,均为阴性。19例微丝蚴血症者分布于12户家庭,其中13例有亲属关系,在空间和家庭分布上有相对集中的趋势。年龄分布以20~29岁和50~59岁为主,其中50岁以上占微丝蚴血症者总数的57.9%。解剖疫点村致倦库蚊54只,未发现幼丝虫阳性蚊。长塘行政村当年丝虫病纵向或横向监测,以及干上自然村丝虫病疫情和相关的防治资料均未查到。走访长塘行政村60岁以上村民及村医27人,均未曾食用乙胺嗪(海群生)药盐。结论广西富川县的干上和印山自然村为班氏丝虫病残存疫点,属低度流行区,流行范围局限,中老年患者居多,平均微丝蚴密度偏低。
黎学铭杨益超黄铿凌许洪波谢祖英麦富珍商少明苏爱荣李树林区方奇吴钦华伍卫平朱雪花蒋智华
关键词:丝虫病微丝蚴血症
广西两次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比较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了解广西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要求与方法进行调查。结果第2次调查显示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为41.85%,比第1次(1987-1989年)的82.74%下降了49.42%,其中鞭虫、蛔虫、钩虫、蛲虫的感染率分别下降了76.16%、64.76%、51.07%、44.13%。结论广西近年来开展药物驱虫及卫生状况的改善,健康教育的普及和群众保健意识的提高,人体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显著下降,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黄铿凌许洪波杨益超谢祖英吴钦华商少明区方奇麦富珍李树林
关键词:肠道寄生虫感染率
南宁市发现牛带绦虫病1例
2008年
李树林谢祖英
关键词:牛带绦虫病少数民族地区囊尾蚴
广西扇棘单睾吸虫5.8S rRNA序列及二级结构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比较分析广西人体扇棘单睾吸虫、扇棘单睾吸虫和钩棘单睾吸虫5.8SrRNA序列及二级结构,探讨他们的进化关系。方法提取广西扇棘单睾吸虫DNA,PCR扩增并测定5.8SrDNA序列;登录GenBank获取扇棘单睾吸虫和钩棘单睾吸虫5.8SrDNA序列。应用相关软件将5.8SrDNA基因转换成5.8SrRNA。采用Zuker算法,构建5.8SrRNA分子二级结构;计算3种吸虫间的遗传距离和同源性,分析5.8SrRNA序列及其二级结构特征。结果广西人体扇棘单睾吸虫与扇棘单睾吸虫5.8SrRNA分子序列比较显示第81、83、84、129和143位共5个碱基发生变异,这些突变碱基均位于5.8SrRNA分子二级结构未配对碱基区,未引起5.8SrRNA二级结构的明显变化;与钩棘单睾吸虫比较,显示第13、27、49、66、99、152、157位共7个碱基发生变异,其中3个碱基发生在配对区,4个替代发生在未配对区,碱基变异引起两种吸虫5.8SrRNA二级结构的明显不同;广西扇棘单睾吸虫与扇棘单睾吸虫和钩棘单睾吸虫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31和0.044,同源性分别为96.9%和95.6%。结论广西人体扇棘单睾吸虫5.8SrRNA序列与扇棘单睾吸虫高度同源,二级结构无明显不同,与钩棘单睾吸虫同源性较低,二级结构明显不同。
杨益超黎学铭赵同领李树林许洪波吴钦华商少明谢祖英区方奇黄铿凌麦富珍
关键词:RRNA
广西旋毛虫病暴发及疫源地调查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 描述广西旋毛虫病暴发特征,了解保虫宿主和人群感染现状,分析其暴发潜在性。方法 查阅历年广西旋毛虫病暴发疫情资料;选择疫区和非疫区、有和无吃生肉习惯的部分县、市为调查点,采用压片镜检法检查猪肉、狗肉和老鼠膈肌,了解动物自然感染情况;采用ELISA检查人群血清抗体。结果 1998—2000年间,广西分别在桂中南的邕宁,桂西的德保县,桂西北的南丹县发生了6次旋毛虫病暴发,暴发点分布在边远的山村,患者均为壮族居民,均是由于吃了生的猪肉引起暴发,病死率为2.68%。鼠类平均自然感染率1.42%,德保县高达4.46%。人群抗体平均阳性率为3.31%。结论 广西旋毛虫病呈点状分布在边远山区的壮族山村,吃生猪肉是引起暴发的直接原因;广西中南、西和西北局部存在自然疫源地,鼠类是其主要的保虫宿主。
杨益超黎学铭谢祖英麦富珍商少明许洪波黄铿凌区方奇吴钦华
关键词:旋毛虫病自然感染抗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