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丰
- 作品数:15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滨湖公园“暴雨花园”设计探索
- 2024年
- 目的:2014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陆续修订了城市道路、绿化、排水等专业的10项标准规范,发布《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文章重点关注城市湖泊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能控制雨水峰值流量、削弱水体污染的“暴雨花园”形式展开研究。办法:文章分析济南市的气候和水文条件,分析大明湖公园的湖水、驳岸和周边植物景观等的现状。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与湖水净化系统,改造自然驳岸、叠石驳岸、生态石笼驳岸、松木桩驳岸等“暴雨花园”驳岸,设计集水树池、曝气跌水景墙、梯田式生态蓄水池等“暴雨花园”技术设施,区分植被缓冲区与滨水滞留区,构建起以城中湖为中心的滨湖公园多层次雨水消纳体系。结果:力求增强城市储蓄利用雨水的能力,减少暴雨对公园本身的影响,降低大明湖及其周边城市道路的内涝风险,结合“暴雨花园”技术设施增强水体自我净化能力,并确保流入湖中的地表径流的水质清洁,提升湖水水质。结论:文章以济南市大明湖为例,将海绵城市与滨湖公园相结合,设计“暴雨花园”驳岸、“暴雨花园”设施与“暴雨花园”植物组合模块,是对海绵城市理念实施的一次探索,能为将来海绵城市与滨湖公园的结合提供一定的参考。
- 袁丰仝小凡
- 关键词:雨洪管理
- 武汉城市边缘区聚落景观更新及策略研究
- 叶云尹传垠袁丰李一霏涂伟侯涛袁心平翁文霞刘艺洁李菁孙辉周百灵袁善谋张秀红黄超
- 课题来源与背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所作出的重要部署,课题组有理由对凝聚着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宗教礼法等文化基因的聚落形态加以研究,作为新时期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依据。研究目的与意义:该项目研究目的在于将武汉...
- 关键词:
- 关键词:聚落景观村镇建设城市边缘区
- 城市滨水绿道慢行系统规划研究
- 2022年
-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慢行交通作为一种绿色交通方式,不仅能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而且还为人们提供了休闲游憩的场所。文章将城市滨水绿道空间和慢行系统有机结合,从人的需求切入,探讨城市滨水绿道慢行系统规划设计方法,以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 袁丰何子珩
- 关键词:慢行系统规划设计
- 城市化背景下中部地区城市边缘区聚落阶层权力转变被引量:1
- 2014年
- 权力的转变是城市边缘区聚落非物质景观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权力的转变通常会带来权利的变化。随着近三十年来城市化的推进,作为政权设计的末梢机构——村民自治委员会的成员,多方利益博弈中都离不开他们;传统的乡绅和地方长老的作用大为减弱,其权力转给了年轻活络的中青年人,他们从拥有权力到获得权利而获取相关利益;村民获取利益过程演变为一个充满权力和权利博弈的过程,在制度性缺陷和压力型行政体制的困扰后,村民在维护自己的生存权力时只有采取非正规权力技术等手段,而取得自己所期望的利益。因此,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村民为主体的村社共同体,以顺畅村民权力表达渠道,增加村落集体的庇护能力,从而促进村落社会和城乡的和谐发展。
- 叶云聂虹袁丰李一霏
- 关键词:权力权利
- 交互理念下的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 2021年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公园景观已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不仅要有良好的艺术表达和人文内涵,还要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情感需求,因此具有良好体验和互动性的公园景观已成为当下景观设计关注的重点。文章从交互设计的相关概念出发,以人的行为为切入点,结合不同的景观交互手段,建立起人景交互的桥梁,让人们在交互的过程中感受到愉悦,探讨交互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 袁丰舒娜
- 关键词:交互设计景观设计公园
- 浅谈地域化人性场所设计被引量:1
- 2008年
- 以欧美国家和中国不同地域的场所设计比较研究为基础,立足于中国武汉的地域性特点进行人性场所设计的探索。针对目前国内城市在场所空间设计中忽视人性意义的现状,从自然、文化、技术三个层面,提出关注地域环境、尊重地域文化。使用与地域特点相适应的材料及技术等设计理念,力求给政府规划部门及场所空间设计师以启示,秉承"空间为人服务"的人性意义,创造出真正让使用者感到舒适和满足的空间形态。
- 袁丰龙艳
- 关键词:人性场所地域化人性化
- 城中湖公共道路系统的构建与连接——以武汉市江汉区为例被引量:1
- 2021年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建设获得了高质量发展。构建城市公园连接道系统并完善公园城市绿道网络,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有效结合点。以武汉江汉区三所滨湖公园为例,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对滨水公园连接道系统进行综合探索,分别从宏观角度、中观角度、微观角度三个方面,探讨武汉江汉区滨湖公园连接道的景观设计方法。
- 袁丰刘寒
- 关键词:公园城市
- 基于场所精神的校园滨水景观设计探究
- 2022年
- 校园滨水景观以其独有的生态环境,塑造了校区的形象,承载着校区的文脉,并给在校师生带来了独特的校园情感体验。文章立足校园滨水景观,以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为例,从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可度和体验感两个层面出发,阐明场所精神在校园滨水景观中的表达,并探索主人公视角的特色校园滨水景观构建,以期建立人与场所的深刻关联,从而带动校园环境质量提升,实现在校师生与校园的相互依存,协同发展。
- 袁丰宋鹏
- 关键词:滨水景观
- 基于公众感知的城市绿道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评价研究
- 2023年
- 生态系统服务被证明与人类的生活直接相关,能够减少患慢性疾病的风险、缓解焦虑和压力,特别是文化服务所提供的非物质利益,在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无形性、非物质性等因素,其在生态系统服务相关研究中一直被低估和忽视。并且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城市中的块状绿地或者非城市地区的生态系统方面,缺少对绿道网络的研究。文章以武昌生态文化长廊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等方法,从公众感知的角度分析使用者的社会人口特征和景观体验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感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缝合破碎化和孤岛化的景观结构,能够强化公众的使用感,从而影响受访者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感知。特别是到访方式的差异性,使受访者在生态文化长廊中产生不同的景观体验,影响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感知。文章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两条建议:一是重视感知较弱的服务,特别是文化遗产价值;二是利用物联网和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构建智慧科普系统,强化公众对教育和知识体系的感知。文章证明了将生态系统文化服务评估与景观规划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帮助规划者明确所采取的措施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能为建立公平和健康的社会提供信息。
- 袁丰刘香玲
-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文化服务城市绿道
- 四维设计观探讨被引量:5
- 2006年
- 在传统的三维设计方法中添入时间的维度,提出四维设计观。并从三种度量关系出发,对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设计中的“四维”进行提炼和综合分析。以此提出在设计界内建立动态、多元化的思维方法,倡导一种都市环境营造的崭新标准。
- 袁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