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云

作品数:10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糖尿
  • 9篇糖尿病
  • 7篇胰岛
  • 7篇胰岛素
  • 6篇2型糖尿
  • 6篇2型糖尿病
  • 5篇糖尿病患者
  • 5篇病患
  • 4篇2型糖尿病患...
  • 3篇血糖
  • 2篇胰岛素泵
  • 2篇胰岛素治疗
  • 2篇中毒
  • 2篇糖化
  • 2篇糖化血红蛋
  • 2篇糖尿病酮症
  • 2篇糖尿病酮症酸
  • 2篇糖尿病酮症酸...
  • 2篇酮症
  • 2篇酮症酸中毒

机构

  • 10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成金罗
  • 10篇薛云
  • 7篇胡继红
  • 5篇叶新华
  • 5篇杨科春
  • 4篇沈默宇
  • 4篇张允平
  • 3篇李德
  • 2篇邓向群
  • 2篇高剑波
  • 2篇薄亚文
  • 1篇杜云峰
  • 1篇凌琰
  • 1篇陈丽叶
  • 1篇石立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常州实用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家系非糖尿病一级亲属第一时相胰岛素的变化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家系非糖尿病一级亲属在糖耐量正常时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情况。方法:收集江苏省常州市2型糖尿病家系中非糖尿病一级亲属(NGT组)42例、家系2型糖尿病(T2DM组)49例、并以无糖尿病家族史的46例健康成人为对照(NC组),进行25g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测定空腹及IVGTT后1、2、4、6、10min的血胰岛素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家系非糖尿病一级亲属0、1、4、6、10min胰岛素和健康成人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家系中糖耐量正常的一级亲属胰岛素的第一时相分泌和没有道传背景的健康成人已存在显著差异。
薛云成金罗胡继红沈默宇张允平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第一时相
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血糖药失效后起始胰岛素治疗方案的选择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血糖药失效后的胰岛素治疗方案。方法选择180例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A组(60例,甘精胰岛素组)、B组(60例,门冬胰岛素30组)和c组(60例,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组)。24周后观察降糖疗效和安全性。3年后观察研究对象对三种治疗方案的依从性和长期疗效。结果24周后,三组HbAlc水平与研究前比较均明显降低[A组:(7.3±0.8)%比(10.2±1.7)%;B组:(7.0±0.8)%比(9.9±1.5)%;C组:(6.9±0.7)%比(10.4±1.8)%,均P〈0.05]。低血糖的发生率A组1.04次·年-1·例-1,B组1.31次·年-1·例-1,c组1.66次·年-1·例-1,c组明显高于其它两组(x2=11.777、4.362,均P〈0.05)。每天平均降糖药物费用A组:(25.6±3.8)元,B组:(12.9±3.0)元,c组:(22.7±4.7)元,B组明显低于A组和c组(t=18.943、13.226,均P〈0.05)。3年后继续使用原治疗方案的患者比例,A组:68.0%,B组:73.0%,C组:40.0%。C组明显少于A组和B组(x2=8.656、12.398,均P〈0.05)。结论对于口服降血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选用门冬胰岛素30或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的长期疗效好,降血糖费用较低,患者依从性好,低血糖发生率低。
石立李德杜云峰高剑波薛云杨科春陈丽叶成金罗叶新华
关键词:门冬胰岛素30药物治疗依从性
不同治疗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比较胰岛素治疗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10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B两组,A组(56例)每日皮下注射胰岛素,B组(45例)口服降糖药物,两组患者已维持各自降糖方案时间≥3年。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结果:胰岛素治疗组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低于口服药物组(P<0.05);转子内区(inter)、Ward三角以及髋部总体(TH)的骨密度值高于口服药物组(P<0.05)。结论:胰岛素治疗可以改善骨代谢,保护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
薛云胡继红成金罗杨科春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骨密度
两种胰岛素强化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比较采用两种胰岛素强化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82例,每日三餐前10min皮下注射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B组98例,三餐前10min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并在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随访3个月后两组脱落率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A、B组患者的日胰岛素平均用量分别为(38.65±7.77)U、(40.27±11.72)U(P>0.05);A组在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11例(13.41%),B组发生低血糖10例(10.2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后A、B组的HbA1C水平分别为(6.91±0.74)%和(6.91±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脱落5例(6.10%),B组17例(17.35%),两组脱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强化治疗方案均安全、有效,但每日3次皮下注射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的方案更方便,患者的依从性更好。
薛云胡继红成金罗杨科春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
1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病程阶段T细胞亚群变化与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分泌指数的关系探讨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通过观察初诊1型糖尿病患者在初发期、蜜月期二个不同时期CD4/CD8、HbA1c、FINS/FBG等的改变,了解1型糖尿病患者中T细胞亚群的改变与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分泌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正常对照组19例,1型糖尿病组20例(分为初发期、蜜月期二个不同阶段),均测定FINS/FBG、HbA1c、CD4、CD8、NK细胞活性。结果糖尿病组初发期NK细胞活性、CD4、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CD8、FINS/FBG、FINS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糖尿病组蜜月期有恢复,但与正常组对比仍有差异(P<0.05);糖尿病组初发期CD4/CD8比值、NK细胞活性与HbA1c呈正相关,而与FINS/FBG呈负相关。结论1型糖尿病患者NK细胞活性、CD4、CD4/CD8明显增高并由此加重β细胞损害、导致胰岛素分泌指数下降,1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免疫功能的改变是密切相关的。
高剑波叶新华成金罗薛云
关键词:1型糖尿病T细胞亚群胰岛素分泌指数
胰岛素泵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糖尿病高渗性昏迷(DHC)的疗效。方法对DKA和DHC患者首先用静脉泵小剂量胰岛素持续输注,在生命体征平稳并能进半流食后分别用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式进行治疗:(1)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组;(2)常规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组。治疗目标为FBG≤7.0mmol/L、2hBG≤10mmol/L。结果两组每日胰岛素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平均达标天数CSII组较MSII组明显缩短(P<0.01),CSII组血糖波动小,发生低血糖次数明显减少,且FBG及晚餐后2hBG控制亦明显优于MSII组(P<0.01)。结论在治疗DKA和DHC时采用静脉泵连续小剂量胰岛素输注急救后,使用CSII较MSII能更快、更平稳、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
张允平沈默宇杨科春薛云叶新华薄亚文李德胡继红成金罗邓向群
关键词:胰岛素泵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性非酮性昏迷
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波动特点被引量:4
2007年
薛云胡继红沈默宇成金罗张允平
关键词:糖尿病血糖血红蛋白类
高糖调节PINK1/Parkin途径刺激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高糖刺激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MCs)的潜在影响。方法采用5.5、30.0 mmol/L葡萄糖处理RMC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检测PINK1和Parkin mRNA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INK1、Parkin、线粒体外膜转位酶20(Tomm20)和LC3-Ⅱ蛋白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LC3-Ⅱ与Tomm20的共定位;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RMCs中活性氧(ROS)水平和凋亡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RT-q PCR检测炎症因子的释放情况;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调节作用。结果经30.0 mmol/L葡萄糖处理后,在RMCs中发现了PINK1和Parkin mRNA呈低表达,PINK1和Parkin蛋白水平也降低;同时,RMCs中LC3-Ⅱ和Tomm20蛋白水平升高,而Tomm20和LC3-Ⅱ的共表达信号显著减少。经30.0 mmol/L葡萄糖处理后,RMCs中ROS水平、凋亡率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浓度与mRNA水平均升高。在30.0 mmol/L葡萄糖处理的RMCs中,NF-κB通路被激活。结论高糖刺激促进ROS的产生和炎症反应,同时也抑制了RMCs中的PINK1/Parkin信号通路。高糖刺激能够通过调节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途径影响糖尿病肾病(DN)的进展。
彭园盛笑叶新华于文龙薛云成金罗
关键词:高糖活性氧核因子ΚB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严重急性并发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高血糖治疗的差异。方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患者首先用静脉泵小剂量胰岛素持续输注,在生命体征平稳并能进食半流质后用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式进行治疗:(1)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2)常规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治疗靶目标为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结果两组间每日胰岛素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胰岛素泵组较常规组平均达标天数明显缩短(P〈0.001),胰岛素泵治疗组血糖波动小,低血糖次数明显减少,且空腹及晚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01)。结论在治疗糖尿病严重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时采用静脉泵连续小剂量胰岛素输注后,结合胰岛素皮下泵输注胰岛素较结合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模式能更快、更平稳、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
张允平沈默宇杨科春薛云叶新华薄亚文李德胡继红成金罗邓向群
关键词:胰岛素泵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中国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现较快的上升趋势,大多数学者认为2型糖尿病常合并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本研究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及相关代谢指标进行检测,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薛云胡继红凌琰成金罗
关键词: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