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科科

作品数:15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市南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5篇病理
  • 4篇文献复习
  • 4篇细胞
  • 4篇复习
  • 4篇膀胱
  • 2篇蛋白
  • 2篇原发性
  • 2篇术后
  • 2篇尿道
  • 2篇前列腺
  • 2篇前列腺癌
  • 2篇细胞瘤
  • 2篇腺癌
  • 2篇临床诊疗
  • 2篇间质
  • 2篇恶性
  • 2篇病理检查
  • 2篇病理学
  • 1篇单核

机构

  • 11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天津市南开医...
  • 1篇天津市北辰医...

作者

  • 15篇蔡科科
  • 7篇卢炳新
  • 7篇白铁男
  • 5篇李德东
  • 5篇王金铸
  • 3篇刘鹏
  • 3篇韩瑞发
  • 3篇杨拓
  • 3篇蔡启亮
  • 2篇王建民
  • 2篇赵朋
  • 1篇孙光
  • 1篇张昌文
  • 1篇李倩
  • 1篇孙夫强
  • 1篇念学武
  • 1篇李晓石
  • 1篇李刚
  • 1篇齐士勇
  • 1篇华绍芳

传媒

  • 4篇临床泌尿外科...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药学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肾集合管癌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2年
目的:总结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及2011年7月收治的2例肾集合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例1术后3个月发生肺转移,术后9个月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例2术后随访3个月,情况良好。结论:肾集合管癌是一种临床罕见、高度恶性的肿瘤,确诊依赖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本病以手术根治性治疗为主,术后易复发且转移较早,预后差。
李德东蔡启亮卢炳新王金铸蔡科科念学武白铁男
关键词:肾集合管癌病理学
尖吻蝮蛇血凝酶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尖吻蝮蛇血凝酶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患者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2月本院泌尿外科接受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的90例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尖吻蝮蛇血凝酶注射剂注入氯化钠注射液10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2 U/次,1次/d,连续用药3 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垂体后叶素注射剂,将垂体后叶素注射剂注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24 U/次,1次/d,连续用药3 d。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的第3日、第5日、第7日的出血情况,住院时间和止血时间,肾功能指标的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术后的第3日、第5日、第7日的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其住院时间和止血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的主要指标(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和尿微量白蛋白)比较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肾功能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89%,但多数可耐受,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8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尖吻蝮蛇血凝酶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肯定,可明显减低术后的出血量,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止血时间,且有助于术后肾功能的保护,可在临床应用。
蔡科科
关键词:尖吻蝮蛇血凝酶垂体后叶素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出血临床疗效
膀胱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DJ-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帕金森病相关蛋白(DJ-1)在膀胱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5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天津市南开医院收治的58例膀胱癌组织为实验组,其癌旁正常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膀胱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HMGB-1和DJ-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的表达率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Spearman相关分析膀胱癌中HMGB-1与DJ-1表达的相关性,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膀胱癌中HMGB-1、DJ-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B-1蛋白表达水平与病理分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肿瘤分化越差、淋巴结有转移、分期越高,HMGB-1蛋白表达水平越高(P<0.05)。DJ-1在58例膀胱癌中的表达与肿瘤数目、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肿瘤多发、分期越高、淋巴结有转移,DJ-1蛋白表达水平越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MGB-1与DJ-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21,P<0.05)。HMGB-1和DJ-1蛋白表达水平较高的患者无病生存期低于HMGB-1和DJ-1蛋白低表达组(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HMGB-1和DJ-1阳性、腺癌、鳞癌、病理分级高、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高是膀胱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检测膀胱癌组织中HMGB-1和DJ-1的表达水平有助于预测与评估膀胱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的风险,为膀胱癌围手术期的合理治疗方案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赵朋杨拓王金铸蔡科科刘立朋刘鹏白铁男念学武
关键词:膀胱癌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女性尿道神经鞘瘤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12年
目的:探讨女性尿道神经鞘瘤(Schwannomas of female urethra)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例尿道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2岁和48岁,均误诊为尿道肉阜,行尿道肉阜切除术。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1例术后病理回报为神经鞘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特异性表现。1例1年后因肿瘤复发再次入院,行尿道肿物切除术,病理回报为低度恶性神经鞘瘤,术后未予进一步治疗,目前患者状况良好。结论:泌尿系神经鞘瘤临床上少见,而发生恶变者更为罕见。其诊断缺乏特异性,常误诊为尿道肉阜,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治疗方法可采用尿道肿物切除术。
郭战军李德东孙光卢炳新蔡启亮王金铸蔡科科白铁男
关键词:尿道肿瘤神经鞘瘤病理学
保留生殖器官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Studer新膀胱术后妊娠成功剖宫产一例报告
2016年
患者,29岁.未婚、未育.2011年6月20日因全程无痛肉眼血尿2个月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CT检查:膀胱右侧壁多发实质占位,最大4.1 cm ×4.0 cm;盆腔未见肿大淋巴结.IVU检查:膀胱内有部分造影剂显示,右侧壁不规则并可见充盈缺损.膀胱镜检查:右侧壁可见多发乳头状肿物,广基,最大约4 cm×4 cm大小,肿瘤表面污秽.活检病理诊断为尿路上皮癌.妇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参考文献[1]方法,全麻下行保留全部内生殖器官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Studer新膀胱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诊断: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局部鳞癌样分化,PT2期,送检淋巴结未见癌转移.术后1个月拔除尿管及双侧输尿管支架管.术后每6个月复查1次,肿瘤控制及排尿状况均满意.
蔡科科徐勇张志宏刘冉录齐士勇张昌文王晓明乔宝民华绍芳孙夫强刘庚郭素杰
关键词: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膀胱术后生殖器官妊娠成功剖宫产
PSMA4通过泛素化-蛋白酶体途径促进SOX6降解导致前列腺癌进展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  前列腺癌是危害全世界男性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前期研究发现CTBP2的异常表达与前列腺癌的进展密切相关,然而其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国内外相关研究提示SOX6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但其在前列腺癌...
蔡科科
关键词:前列腺癌上皮间质转化
文献传递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调查和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泌尿外科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290例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有无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后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290例患者中发生感染31例,感染率为10.69%,以呼吸道感染为首15例,占48.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侵入性操作多(β=3.084,OR=21.847)、外周血白细胞数低(β=3.188,OR=24.244)和住院时间>30d(β=2.608,OR=13.574)是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影响因素,专科护理人员护理(β=-2.849,OR=0.058)是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率较高,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王金铸白铁男李德东蔡科科卢炳新刘利维
关键词: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影响因素
睾丸间质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附2例报告)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和总结睾丸间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睾丸间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均为青春期后发病,分别因隐睾肿痛伴发热及不育超声检查发现睾丸肿物入院。B超均为界限清楚的实性低回声结节,大小分别为2.1cm×1.5cm和1.0cm×0.8cm,瘤标及激素水平均正常。结果:2例均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诊断为睾丸间质细胞瘤。术后病理表现为瘤细胞呈弥漫片状排列,多角形,胞质丰富嗜酸性。分别随访32和2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睾丸间质细胞瘤临床罕见,确诊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术前细针穿刺活检有助于选择手术方式,尤其是青春期前的患者。
李晓石权昌益李刚蔡启亮蔡科科李倩胡斌王久威牛远杰
关键词:睾丸肿瘤间质细胞瘤
肾脏嗜酸细胞瘤的临床诊疗(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3年
目的:探讨肾脏嗜酸细胞瘤的症状、影像、病理、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10月我院收治2例肾脏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并讨论。结果:2例肿瘤大小分别为3.0cm×4.0cm和1.5cm×2.0cm。1例行左肾部分切除术,另1例行后腹腔镜下根治性左肾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均为肾脏嗜酸细胞瘤。镜检:肿瘤细胞圆形或类圆形,细胞均匀一致,呈腺泡状或管状排列,胞质内富含嗜酸性颗粒,肿瘤中心部可见玻璃样变性无细胞区;免疫组化:EMA(+)、Vimentin(-)。本组中1例细胞核有一定程度异形性,另1例细胞核异形性明显,呈低度恶性。术后分别随访14个月及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肾脏嗜酸细胞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在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方面无明显特异性表现,确诊须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以保留肾单位手术为宜,针对某些伴发恶性可能的肿瘤,肾根治性切除术也是积极的,术后需密切随访。
蔡科科李德东王金铸卢炳新韩瑞发白铁男
关键词:肾脏嗜酸细胞瘤肾脏肿瘤病理检查良恶性
原发性附睾平滑肌肉瘤的诊断及治疗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附睾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11年收治的7例附睾平滑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免疫组化检查提示附睾平滑肌肉瘤有较特异性表现,术后随访1~36个月,5例患者死亡,1例失访,1例存活至今。结论附睾恶性肿瘤临床少见,附睾平滑肌肉瘤更为罕见,且预后较差;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睾丸高位切除术是治疗附睾肿瘤的首选方法。
李德东白铁男韩瑞发卢炳新王金铸蔡科科
关键词:病理诊治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