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建良

作品数:52 被引量:184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细胞
  • 17篇膀胱
  • 16篇前列腺
  • 12篇肿瘤
  • 11篇增生
  • 9篇移行细胞
  • 9篇移行细胞癌
  • 9篇前列腺增生
  • 9篇细胞癌
  • 9篇膀胱移行细胞
  • 9篇膀胱移行细胞...
  • 8篇手术
  • 8篇透明质酸
  • 7篇透明质酸合成...
  • 6篇良性增生
  • 6篇膀胱癌
  • 4篇上皮
  • 4篇神经支
  • 4篇神经支配
  • 4篇肾上腺

机构

  • 24篇北京大学首钢...
  • 19篇华中科技大学
  • 9篇北京大学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北京世纪坛医...
  • 5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北京大学肿瘤...
  • 2篇辽宁省肿瘤医...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重庆大学附属...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临床...

作者

  • 52篇蔡建良
  • 27篇那彦群
  • 14篇杨为民
  • 11篇叶章群
  • 10篇李宁忱
  • 9篇陈志强
  • 5篇周哲
  • 5篇王义
  • 5篇曾凡雄
  • 5篇孙国锋
  • 5篇夏溟
  • 4篇何群
  • 4篇张祥华
  • 4篇辛殿祺
  • 3篇李克庆
  • 3篇汤秀琴
  • 3篇赵文锋
  • 3篇张弋
  • 3篇孟军
  • 3篇胡卫星

传媒

  • 9篇中华泌尿外科...
  • 7篇临床泌尿外科...
  • 7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现代泌尿外科...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The Ch...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微创泌尿外科...
  • 1篇医学教育管理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7篇2003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尿透明质酸含量诊断膀胱癌的临床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测尿液透明质酸 (HA)含量检测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中的意义并研究放免方法代替ELISA方法检测尿液中HA含量的可能性。方法 同时使用ELISA和放免两种方法对 4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病人、12例良性膀胱肿瘤病人、30例BPH和泌尿系结石病人和 2 0例正常人尿液中H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ELISA方法和放免方法测得各组尿液HA值结果相近 (P >0 .0 5 )。以放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分析 ,膀胱移行细胞癌病人组尿液HA含量是良性膀胱肿瘤病人组、泌尿系非肿瘤性疾病病人组和正常成人组的 2 -4倍 ,差异性极显著 (P <0 .0 1)。以对照组尿液HA水平上限137.5ng/mg( 113 .6 + 2 3.9=137.5ng/mg )作为阳性界值时 ,尿液HA含量检测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敏感度为 91.8% ,特异度为 91.9% ,与尿脱落细胞学相比 (敏感度为 48.9%、特异度为 95 .2 % ) ,敏感度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 ,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尿液HA含量检测是一种简单、无创、价廉、结果客观、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的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方法 ;价格更为低廉的放免法可代替ELISA方法进行尿液HA含量的检测。
杨为民蔡建良陈志强周健
关键词:膀胱癌尿液检验透明质酸放射免疫法
肾上腺神经鞘瘤并发高血压1例被引量:5
2003年
刘征杨为民叶章群陈志强蔡建良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神经鞘瘤高血压
包皮环切术对成年包茎患者性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评价包皮环切术对成年包茎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16例施行包皮环切术的成年包茎患者手术前后勃起功能、手淫频率、性交频率、性交时间、性交疼痛等方面的变化进行随访。结果:手术前后患者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性交频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性交时间、性交疼痛和手淫频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包皮环切术对改善包茎患者性功能有一定帮助,可延长性交时间,减少性交疼痛和手淫频率,提高性生活的质量。
韩精超白焱张继伟夏溟蔡建良何群
关键词:包皮环切术包茎
前列腺上皮内瘤诊治分析(附13例报告)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前列腺上皮内瘤 (PIN)的临床特征、诊断和处理。 方法 分析 13例PIN患者的临床资料。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PIN 4例 (HGPIN 1例 ,LGPIN 3例 ) ,行TURP手术 3例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 1例 ;前列腺癌并发PIN 8例 (均为HGPIN) ,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 5例 ,TURP手术 3例 ;体检发现LGPIN 1例 ,因血PSA持续升高 ,TURP术后给予雄激素全阻断治疗。 结果  13例均经病理确诊 ,血PSA检测、直肠指诊和经直肠B超等检查对PIN诊断无意义。 4例BPH合并PIN患者均健康存活 (3~ 5年 ) ,1例 1年后随访活检发现进展为前列腺癌 ,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 ;5例前列腺癌并发PIN患者随访 2~ 5年后健康存活 ,1例死于其它疾病 ,2例失访 ;体检发现者 3个月后血PSA明显下降。 结论 病理检查是诊断PIN的惟一方法。对PIN应进行雄激素全阻断治疗并密切随访 ,定期穿刺活检是早期发现PIN恶变的有效方法。
蔡建良叶章群杨为民陈志强
关键词:前列腺上皮内瘤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
C57BL/6小鼠前列腺癌原位细胞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建立一种C57BL/6小鼠前列腺癌原位细胞移植动物模型。方法C57BL/6小鼠30只,用微量注射器分别将0.5×10^6个RM-1细胞注射入前列腺左、右背侧叶包膜下。每3d随机处死5只小鼠,动态观察小鼠前列腺癌局部生长、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器官转移;术后15d处死小鼠后,剩余5只常规饲养直至死亡,观察小鼠的平均荷瘤生存期。结果C57BIM6小鼠前列腺原位移植RM-1细胞后第3、6、9、12、15天前列腺体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2天开始,出现明显尿潴留、双侧或单侧输尿管扩张、肾脏体积增大、肾盂扩张;组织学观察发现术后前列腺癌细胞逐渐取代正常的前列腺组织,术后第12天组可见肿瘤侵犯周围肌肉,术后第15天组可见肿瘤侵犯精囊和膀胱。术后第3、6、9天未见明显盆腔淋巴结转移,第12、15天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均为80%。各组均未发现明显的远处器官转移。各组小鼠成瘤率均为100%。小鼠平均荷瘤生存期为(15.60±0.89)d。结论虽然未见明确的器官转移情况,但该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人类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局部侵袭及淋巴转移的过程,是一种较理想的前列腺癌动物模型。
赵文锋蔡建良饶晓松蒋盘强赵子臣那彦群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原位移植动物
机器人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开展近况被引量:5
2013年
自1983年世界上首台外科手术机器人“Arthro.bot”在加拿大的温哥华应用于矫形外科手术以来,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发展迅速并不断完善,先后有Pu.MA(1985年)、ROBODOC(1988年)、PROBOT(1988年)、AESOP(1993年)、Cyberknife(1994年)、ZEUS(1998年)和DaVinci(1998年)等系统先后出现,
蔡建良
关键词: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泌尿外科
完全去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对小鼠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完全去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对C57BIM6小鼠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雄性10周龄C57BL/6小鼠50只,平均分为2组。小鼠前列腺双侧背侧叶包膜下注入RM-1细胞0.5×10^6个,然后切断(实验组)或不切断(对照组)其双侧下腹下神经,术后6d始,动态观察小鼠前列腺癌局部生长、盆腔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荷瘤生存期;切断的神经纤维行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切断的神经纤维组织切片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为强阳性。术后小鼠前列腺肿瘤形成并进行性增大,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前列腺体积术后6d[(0.034±0.008)/(0.034±0.008)cm3]、9d[(0.339±0.040)/(0.316±0.050)cm3]、12d[(0.829±0.090)/(0.824±0.071)cm3]、15d[(1.169±0.093)/(1.236±0.103)cm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d:实验组4例、对照组3例肿瘤侵犯盆壁肌肉,实验组3例、对照组4例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术后15d:两组均有4例肿瘤侵犯精囊、膀胱或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对照组出现肝实质和肾盂转移各1例,实验组无远处转移病例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荷瘤生存期分别为(15.80±0.84)d和(16.00±0.7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去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对C57BL/6小鼠前列腺癌局部生长、侵袭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等过程似无明显影响,对其远处转移可能有抑制作用。
蔡建良赵文锋那彦群
关键词:前列腺癌生物学小鼠
良性增生前列腺去除神经后病理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研究完全去神经支配对大鼠良性增生前列腺的影响。方法 30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65只,随机分配为手术组(n=30)、手术对照组(n=30)和正常对照组(n=5)。手术组切断大鼠双侧盆腔主要神经节发出至前列腺的全部神经纤维,再行膀胱造口术;手术对照组仅行膀胱造口术。分别于术后3、7、11、15、≥21 d 分批处死大鼠,观察前列腺大体形态学、组织学和细胞学改变。结果手术组大鼠前列腺术后3 d 出现颗粒状实变和体积缩小,并进行性发展。前列腺湿重/大鼠体重比值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进行性下降,而前列腺组织干重/湿重比值进行性升高。HE 染色显示腺腔扩张,腺上皮层、平滑肌进行性变薄,最后消失,间质成分逐步增生。透射电镜显示腺细胞空泡变性、基底膜结构模糊、平滑肌细胞变性、间质中纤维母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进行性加重;后期腺细胞大部分坏死、崩解,基底膜及平滑肌细胞消失,胶原纤维高度增生。神经纤维染色显示术后3 d 出现S100染色弥散,11 d 后染色消失。而手术对照组无上述相应病理改变。结论彻底失神经支配后大鼠良性增生的前列腺发生了极为显著的萎缩性改变,提示去神经支配可能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新思路。
蔡建良辛殿祺何群汤秀琴那彦群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神经支配病理变化
盆腔良性间叶瘤二例报告
2003年
蔡建良杨为民
关键词:盆腔肿瘤良性间叶瘤误诊手术治疗
嗜铬细胞瘤手术前扩充血容量方案探讨
2009年
扩充血容量(简称扩容)是嗜铬细胞瘤手术前准备的最核心环节,日前临床上常用的扩容方案是使用α-或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术前加用或不加用术前补液。我们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大学首钢医院2002年5月至2008年11月,
蔡建良李呜何志嵩李宁忱那彦群
关键词:手术前准备扩充血容量嗜铬细胞瘤加用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