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蓝国桥

作品数:40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哲学宗教
  • 11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美学
  • 9篇康德美学
  • 4篇哲学
  • 3篇意境论
  • 3篇哲学美学
  • 3篇斯特劳斯
  • 3篇天才
  • 3篇王国维美学
  • 3篇文学
  • 3篇列维-斯特劳...
  • 3篇本体论
  • 2篇道德
  • 2篇意境
  • 2篇人类学
  • 2篇审美
  • 2篇他律
  • 2篇自律
  • 2篇自由意志
  • 2篇文学理论
  • 2篇先验

机构

  • 22篇湛江师范学院
  • 9篇岭南师范学院
  • 8篇复旦大学
  • 5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7篇蓝国桥
  • 4篇劳承万
  • 1篇吕中元
  • 1篇王坤

传媒

  • 8篇湛江师范学院...
  • 6篇学术研究
  • 4篇人文杂志
  • 2篇文艺理论研究
  • 2篇马克思主义美...
  • 2篇西部学刊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哲学
  • 1篇中国德育
  • 1篇东方丛刊
  • 1篇湛江师范学院...
  • 1篇文化研究
  • 1篇上海文化
  • 1篇岭南师范学院...
  • 1篇“文学与形式...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康德的意义——对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的一种反思
2006年
如果说马克思的学说接近于儒家思想的话,那么康德的批判哲学则更接近于道家思想,因为马克思的学说积极面向现实,而康德的哲学美学似乎是漂浮于现实之上。所以儒道互补的现代性变种便是马克思与康德在中国本土的对话—互补格局的形成,康德对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的重大意义也在这种对话—互补格局中得到体现。该文从时间之流的断裂、审美之维的生成、主体性工程的建设三个方面分析康德对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的这种重大意义。
蓝国桥
关键词:中国文学理论
王国维美学的道德走向新探
2008年
妥善安置尘世间的恶,审美与道德具有了一致性。让天才担当道德使命,有如灵光乍现,是康德美学本土化的一项重大收获。在天才所构筑的灵动世界中,王国维在珍视审美质素的同时,
蓝国桥
关键词:康德美学道德本土化天才审美
康德与王国维美学之道德走向
2012年
王国维受叔本华影响很深刻,这无人敢轻易否认。但在理智上,王国维在为学和为人两方面,都告别了叔本华,并转入对康德的研究。叔本华是王国维通往康德的桥梁。王国维的道德感,随着年岁的增长,变得很强烈。道德高于知识,道德是社会长治久安之道。彰显道德的价值,这是王国维化合周孔和康德思想的结果。康德构成了王国维美学道德走向的推动力量。
蓝国桥吕中元
关键词:自由意志王国维美学
中国古学之生命形态及其进展方式被引量:1
2014年
近百年来中西文化撞击,学人各有身姿,各显神通。在西化中,有国学功底者,属一种教训;无国学功底者,是一种玩术。当今之西化思潮,尤其台港及海外华人之弊端,大多是由移用西方实证认识论而来的新玩术。台港学人对大陆学界中的"流行教条与时髦",早已批得入皮入骨,当有其中肯处,但对其袭用西方实证认识论的新玩术之弊端,却缺少反思意识,乃至自乐其得。胡适、冯友兰等人的教训是:不该充当美国人(实用主义)和欧洲人(实在论)来写《中国哲学史》,且绝不能忘却中国民族的本性以成书。西方文化是理性运用教学·逻辑进行推演的逐物文化,其动力机制是对因果链的追逐;中国文化是德性仁心运用象征比喻讲究穷理尽性的心性文化,其动力机制是"温故而知新"。中西文化之异,属方凿圆枘之别。相互混淆,则只会带来严重的文化危机。
劳承万蓝国桥
关键词:尽性
经典与文艺学学科生机的反思被引量:2
2008年
文艺学目前正面临多重挑战:文化转向所带来的"无边化"、进入图像时代所带来的"文学终结论"、后现代思潮中的反本质主义思路。如果把这些挑战理解为危机,那么造成危机的根源之一,应该还是与经典的距离。西方文论史和中国文论史都表明:优秀的文论著作是以研读作品尤其是经典作品为基础的。在印刷时代与电信时代并存的社会,研读经典作品还要考虑结合图像文本,重视表演语言文本。重视经典作品,是为文艺学的发展带来学科生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便产生经典文艺学与非经典文艺学的分野,文艺学仍然不能脱离经典作品的支撑。
王坤蓝国桥
关键词:印刷文本图像文本
康德美学“自律-他律”二重性格论——兼谈国内康德美学研究的若干倾向
2010年
审美越是自律纯粹,人的诸机能越是能协调运转,批判哲学体系完善的效果越是明显,康德美学越是自律,其他律意味越是浓重,因此,康德美学的自律与他律水乳交融。另外,康德的美学论证采用双双对举的方式,优美之外有崇高,纯粹美之外有依存美,但其价值准针已向崇高和依存美倾斜,康德在重视自律性美学之余,还给他律性美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康德美学自律与他律兼备的二重性格,实源于康德对人坚持的两重性之独特观念,人既是感性、有限的,又是理性、无限的,人就是一种同时拥有自律性与他律性的存在。在日常生活审美化和身体美学的叙述中,人们往往只看到康德美学的自律性格,并以自律性覆盖整个康德美学,使康德成为他律性美学的敌人,它们对康德美学过时的责难就是不得要领的。
蓝国桥
关键词:自律他律二重性康德美学
康德美学中国阅读的空间演进
2013年
阅读能开启文化空间。文化的空间转向,正在风生水起。它的立足点,是空间与文化的内在关联性。康德美学的中国阅读,置身于早期、中期、近期三个不同的演进空间中。直接的原因有二:一是在各阶段之间,出现了时间的断裂;二是不同的时期,结构化意味浓厚。间接的原因是,三个不同的阶段推进,与社会背景特别是政治气候,始终是紧密相连的。康德的作品,是道不尽的,原因是作为背景的社会空间,处于不停歇的演进中。
蓝国桥
关键词:康德美学空间演进
康德非本质主义审美论及其当代价值
2019年
康德的哲学美学理论,介于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之间,是种非常健康的审美理论。康德审美论的非本质主义面孔,展现于两个方面。一是反思判断在康德那里,带有独断论性格。反思判断遵循范导原理,表现出两种特点,其一是非对象性,其二则是不确定性。马克思倡导的"莎士比亚化",与它相符合。它能在审美艺术与认识、道德之间,划开坚硬的逻辑界限。二是康德的审美分析,选用了复合论方式。审美活动的丰富,审美类型的多样,促使康德对审美,作出了多重界定,而且能上升到"二律背反"境地。老子对道的矛盾提示,孔子对仁的随点即是,这由康德便有了重大价值。以康德作为参照,中国当代美学,隐藏着复合论的演进线索,它有效地维护着理论的正当性。
蓝国桥
真善美三分一体结构说反思被引量:2
2014年
西方真善美的三分一体结构说,是奠基于其"造物塑型"底盘之上的。而此种"造物塑型"之"观念具形",构成西方文化的根本特征。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是西方造物塑型理论的依据与基本图式,途径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人的传承和发展,最后演变为一种经典性的造物塑型理论。造物塑形思维的大律,是因果律。按因果律造物塑型之物化结果,如建造之房屋等,即是真。到达并实现此真时,活动者或建筑师运用知识,去建造房屋的行为,就是善。对此物化之结果,如建造出来的房屋等形态之静观欣赏,即是美。真善美三分一体结构,即由此而来。但是,国内有学者说,真是合规律性,善是合目的性,美是真与善的统一,此种理论之依据,并非源于西方造物塑型之文化观念,充其量是某种抽象的理论公设,混乱、偏差是难以避免的。
蓝国桥
关键词:四因说真善美因果律
百年中西文论的融合与分化
2015年
"百年中国文论",舒展的基本面相,是中西的融合与分化。理论与理论、材料、实践的分别融合,构成融合的三种路径。融合的困境,是文论自主性、适应性的丧失。分化沿着差异厘定、价值诊断两条路线行进。中国是经学型的"诗教",西方是知识型的"诗学",彼此存在差异,双方各有优劣。价值论的缠绕,文论经验的迷失,是分化陷入的两种误区。融合与分化构成的,是一种"二律背反"现象,它是探寻中西文论互推演进的线索。
蓝国桥
关键词:文论中西分化二律背反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