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23篇政治法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0篇法医
  • 11篇法医学
  • 8篇猝死
  • 7篇法医病理
  • 7篇法医病理学
  • 7篇病理
  • 5篇蛋白
  • 4篇心肌
  • 4篇杀人案
  • 4篇损伤学
  • 4篇法医损伤学
  • 3篇心脏
  • 3篇细胞
  • 3篇弥漫
  • 2篇动脉
  • 2篇心肌桥
  • 2篇心肌缺血
  • 2篇心脏病
  • 2篇失血
  • 2篇尸体

机构

  • 17篇华中科技大学
  • 14篇天津市公安局
  • 2篇北华大学
  • 2篇武汉市公安局
  • 2篇重庆市公安局
  • 2篇淮安市公安局
  • 1篇江汉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北京市公安局
  • 1篇福建省公安厅
  • 1篇宁波市公安局
  • 1篇天津市公安红...
  • 1篇天津市刑事科...
  • 1篇公安部禁毒情...

作者

  • 29篇蒋艳伟
  • 17篇朱少华
  • 10篇刘良
  • 6篇郑娜
  • 6篇张磊
  • 4篇黄光照
  • 4篇朱金龙
  • 2篇范氾
  • 2篇揭娅
  • 2篇刘东顺
  • 2篇钱莉
  • 2篇宋若冰
  • 2篇韩鹏
  • 1篇张树鹏
  • 1篇周亦武
  • 1篇杨志勇
  • 1篇王万旭
  • 1篇任亮
  • 1篇贾冬梅
  • 1篇方东

传媒

  • 11篇中国法医学杂...
  • 6篇刑事技术
  • 5篇法医学杂志
  • 2篇法律与医学杂...
  • 1篇中国药物依赖...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汉大学学报...
  • 1篇2009年全...
  • 1篇第三次全国免...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基苯丙胺中毒对大鼠损伤和死亡影响的初步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中毒和损伤同时存在的条件下,二者在死亡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分为甲基苯丙胺中毒组、损伤组、甲基苯丙胺合并损伤组。首先建立大鼠甲基苯丙胺中毒模型,制模后损伤组大鼠分别进行双侧股骨骨折处理及内眦取血造成失血损伤,并对注射甲基苯丙胺量按1.5 mg/(kg·次)递增,直至半数以上大鼠死亡。结果甲基苯丙胺中毒组腹腔注射量增至11 mg/kg时死亡10%;损伤组无死亡;甲基苯丙胺中毒合并损伤组中股骨骨折处理大鼠腹腔注射量增至11 mg/kg时死亡60%、内眦取血组死亡100%,死亡大鼠的器官组织损坏程度要比中毒组死亡者轻。结论甲基苯丙胺中毒合并损伤组大鼠死亡率高于中毒组及损伤组,甲基苯丙胺中毒合并损伤组中内眦取血造成失血损伤对死亡的影响大于股骨骨折。
刘东顺杨志勇蒋艳伟韩鹏赵彦彪
关键词:法医毒理学甲基苯丙胺股骨骨折失血
主动脉夹层破裂与非破裂管壁的病理学对比观察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讨炎性细胞和金属基质蛋白酶(MMPs)与主动脉夹层病变的关系。方法对本教研室1999年-2001年尸检14例主动脉夹层破裂致死(破裂组)和8例主动脉夹层因其它疾病死亡(未破裂组)的尸检案例资料,应用Weigert弹性纤维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对两组主动脉夹层的动脉壁结构,CD68着色及MMP-9活性进行对比观察,并对免疫组化阳性染色进行图像分析。结果Weigert染色显示,两组管壁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均有较明显的分离、断裂或消失,但破裂组病变程度比未破裂组更重。免疫组化与图像分析结果显示,CD68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在破裂组为0.933±0.750,未破裂组为0.617±0.674;MMP-9活性的平均光密度值在破裂组为0.924±0.541,未破裂组为(0.651±0.988);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和MMP-9活性与主动脉夹层动脉管壁的病变程度及破裂紧密相关。
朱少华张慧朱金龙蒋艳伟郑娜刘良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主动脉夹层CD68
杀人抛尸焚尸案法医学现场分析1例被引量:1
2016年
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及现场勘查某日上午10时许,在某排污河东岸,发现1具被焚烧过的男性尸体。现场位于河东侧距公路50m的平台处。尸体仰卧位,已被烧焦;下方有包裹物,由外至内分别为毡子、编织袋残片、衣服残片。尸体胸腹部有一石膏托,头面部包裹塑料袋、衣着残片和纺织物残片。尸体周边见一上有红色斑迹的毛巾,1条尼龙绳、1条麻绳和1个瓶盖。
蒋艳伟贾斌杨振来
关键词:法庭科学杀人抛尸
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肌浆网RyR_2 mRNA表达变化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心肌肌浆网兰尼碱受体蛋白2(ryanodine receptor 2,RyR2)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心肌缺血组和缺血性猝死组,采用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的方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和猝死模型,对心肌进行半定量荧光RT-PCR检测,观察RyR2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不同时间和不同程度的急性心肌缺血后心肌肌浆网RyR2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心肌缺血性损伤可诱导心肌钙调控蛋白RyR2 mRNA表达下调。
揭娅朱少华蒋艳伟张磊范氾
关键词:心肌缺血兰尼碱受体钙释放通道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波形蛋白与脑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8年
波形蛋白是主要存在于间充质细胞中的一种中间丝,与脑损伤后的反应性胶质化和瘢痕修复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波形蛋白在脑损伤后胶质瘢痕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脑损伤后不同时段,波形蛋白可重新表达,其表达的部位及含量呈一定波动性,而这些问题对法医学探讨脑损伤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波形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活性调节、在脑损伤中作用及其法医学意义作一综述,希望能为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张磊朱少华蒋艳伟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波形蛋白反应性胶质化胶质瘢痕星形胶质细胞
心肌桥的研究现状及法医学意义被引量:6
2006年
心肌桥是一种少见的解剖学异常,可引起猝死,近年来已成为临床和法医工作者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依据文献资料从心肌桥的发生率、解剖学特征、病理生理变化、临床表现及法医学意义等方面进行综述。
蒋艳伟朱少华邹冬华黄光照刘良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猝死
大鼠心肌缺血后SERCA和PLB基因表达变化的观察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缺血后,肌浆网钙调节蛋白SERCA和PLB基因表达水平变化,探讨其在早期心肌缺血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2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5、10、15min及缺血性猝死组,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利用荧光标记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不同时间大鼠心肌缺血后,SERCA和PLB的基因表达变化,并与缺血性猝死组相比较。结果心肌缺血5min即可检测到SERCA和PLB mRNA表达相对下降,且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心肌缺血组与缺血性猝死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鼠心肌缺血后SERCA和PLB基因表达变化呈一定规律性,对早期心肌缺血的诊断具有法医学意义。
蒋艳伟郑娜刘秀娟朱传红葛延昌刘良朱少华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心肌缺血
精神病患者自杀1例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1案例资料 甲某,女,50岁,多年精神病史。2008年3月3日清晨6时30分,甲某离家失踪,约2h后村民在其居住处村东南方向约1.2km一水塘内发现其尸体。捞出尸体后,发现甲某右颞部钉入一颗铁钉(见图1)。
刘东顺蒋艳伟王增亮
关键词:精神病人自杀尸体检验
风湿性心脏病猝死2例被引量:2
2008年
钱莉蒋艳伟朱少华黄光照刘良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猝死法医学鉴定
水中杀人案法医检验与分析1例
本文结合一例水中杀人案,就其法医检验及推断进行分析:死者面部十余处皮瓣创,其方向角度不一,损伤非自身可以形成,为他人所致;死者左面部肿胀,散在头皮下出血,口唇部有牙齿衬垫样损伤,双眼睑结合膜有少量出血点,气管内有少量血性...
蒋艳伟张树鹏翁榕花杨振来
关键词:尸体检验法医鉴定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