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红芬

作品数:31 被引量:244H指数:9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育种工程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0篇玉米
  • 6篇玉米新品种
  • 4篇选育
  • 3篇行距
  • 3篇性状
  • 3篇杂交
  • 3篇杂交种
  • 3篇同密
  • 3篇株型
  • 3篇不同密度
  • 3篇春玉
  • 3篇春玉米
  • 2篇地膜
  • 2篇地膜覆盖
  • 2篇玉米大斑病
  • 2篇玉米杂交
  • 2篇玉米杂交种
  • 2篇栽培
  • 2篇制种
  • 2篇深松

机构

  • 31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长治职业技术...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31篇李爱军
  • 31篇董红芬
  • 29篇李洪
  • 24篇阎晓光
  • 14篇王国梁
  • 10篇杜艳伟
  • 5篇赵长明
  • 4篇郑向阳
  • 4篇王斌
  • 4篇王枫叶
  • 2篇霍成斌
  • 2篇袁峰
  • 2篇王召菊
  • 1篇李少昆
  • 1篇杨贵兰
  • 1篇李新海
  • 1篇申毅力
  • 1篇王守才
  • 1篇王满富
  • 1篇成锴

传媒

  • 9篇玉米科学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种子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2篇北方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种子科技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第一届玉米产...

年份

  • 1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 4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抗旱性状与株型性状的关联度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不同抗旱品种进行产量与玉米株型性状、抗旱性状关联度分析以及抗旱性状与株型性状关联度矩阵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玉米各性状因素关联序列中,产量与叶片卷曲指数、雌雄开花间隔(ASI)的关联度较大;抗旱性状与株型性状的关联矩阵中关联关系较为复杂,其中叶片卷曲指数、穗秃尖与叶片数的关联最紧密,ASI与雄穗分枝数关联度最大。
董红芬李洪霍成斌李爱军阎晓光
关键词:玉米抗旱性状株型性状
山西省陵川县玉米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的发展历程与生产现状被引量:2
2017年
玉米在陵川县是种植面积第一的粮食作物,结合生产实际,科研人员创造性地把玉米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结合起来,创新出地膜、秸秆二元双覆盖技术,这种技术具有明显的生态与社会效益。文章综述了陵川县玉米秸秆、地膜二元覆盖的发展历程与生产现状,以及目前陵川县玉米秸秆、地膜二元覆盖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途径。
阎晓光李洪董红芬李爱军王国梁
关键词:玉米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农机
玉米种质资源的抗穗腐病鉴定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筛选抗玉米穗腐病的种质资源。[方法]采用牙签法接种串珠镰刀菌,对54份玉米自交系进行抗穗腐病鉴定。[结果]筛选出高抗(HR)自交系3份、抗病(R)玉米自交系5份。不同来源的材料抗病性有较大差异:海92-1的选系抗性较差,大多属于高感材料;热带亚热带玉米改良自交系抗性较好。[结论]为有效开展玉米抗穗腐病育种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爱军李洪董红芬赵长明阎晓光
关键词:玉米穗腐病
玉米株行距配置的密植增产效果研究被引量:42
2011年
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在3种种植密度下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寻求通过改变种植模式提高密度的新途径。以普通株型玉米品种‘农大108’为供试品种,3种种植密度为主处理,5种株行距配置方式为副处理,裂区设计,通过对组成的15个试验处理的产量测定与分析,探索株行距配置的密植增产效果。结果表明,产量随密度的提高而增加;株行距配置与密度的互作效应在52500株/hm2时最为明显;此试验中获得最高产量的种植模式是52500株/hm2密度下0.60m等行距种植,与传统种植习惯比较,增产了23.27%。因此,普通株型玉米品种可以通过株行距合理配置的方式,提高种植密度,达到增产效果。
李洪王斌李爱军董红芬阎晓光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株行距配置增产效果
玉米播期推迟与生长发育、有效积温关系研究被引量:49
2012年
试验选用先玉335、郑单958和浚单20为供试品种,从5月6日至6月7日共设7个播期,研究春旱条件下玉米播期推迟与生长发育、有效积温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播种期推迟各阶段生育进程加快,播种期推迟30 d,播种至出苗天数缩短4 d;出苗至抽雄天数各品种间表现不同,先玉335缩短11 d,郑单958缩短8 d,浚单20缩短3 d。随播期的推迟株高和穗位高增高,总叶片数和穗上叶片数不变;秃尖增长,行粒数减少,穗长、穗粗和穗行数不变;子粒长度减小,宽度不变,千粒重和容重降低,播期对千粒重的影响大于容重。产量与玉米生长期有效积温呈正相关,浚单20的相关系数最大,其次是先玉335,郑单958最小。研究结果表明,浚单20播期最迟为5月16日(有效积温2752.9℃.d),先玉335播期最迟为5月23日(有效积温2624.4℃.d),郑单958播期最迟可至5月27日(有效积温2560.9℃.d)。
董红芬李洪李爱军阎晓光赵长明
关键词:玉米播期生长发育有效积温
普通株型玉米不同密度下种植模式的研究被引量:23
2009年
选择普通株型的玉米品种农大108,在设置固定的3种密度前提下,通过调整株行距种植比例,探索不同密度产量水平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高密度的产量较低密度下有较大的增产,大小行种植对于普通株型的农大108来说,产量没有明显的变化,产量与密度有密切相关性,与种植模式没有太大的关系。
王斌李宏李爱军董红芬王召菊
4种耕作方式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采用通过传统翻耕、免耕、秋季深松和春季深松4种耕作方式,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春玉米出苗率、叶面积指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根系干重垂直分布情况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春季深松与免耕影响正常出苗率;秋季深松能够显著提高叶面积指数与干物质积累量;2种深松处理均能提高根总干重与21~40cm土层根的占比;不同处理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秋季深松、传统翻耕、春季深松、免耕。在该试验条件下,山西晋东南地区采用秋季深松和传统翻耕隔年循环的方式来获得高效生产。
阎晓光李洪董红芬李爱军王国梁周楠杜艳伟
关键词: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
普通株型玉米不同密度下种植模式的研究
选择普通株型的玉米品种农大108,在设置固定的三种密度前提下,通过调整株行距种植比例,探索不同密度产量水平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高密度的产量较低密度下有较大的增产,大小行种植对于普通株型的农大108来说,产量没有明显...
王斌李洪李爱军董红芬王召菊
四种耕作方式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以及根系与产量的影响
通过传统翻耕、免耕、秋季深松和春季深松四种耕作方式,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春玉米出苗率、叶面积指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根系干重垂直分布情况和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春季深松与免耕影响正常出苗率;秋季深松能够显著...
阎晓光李洪董红芬李爱军王国梁周楠杜艳伟
关键词:玉米深松耕作
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玉米杂交种评价被引量:1
2018年
为加快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进程,筛选抗性好、产量高、收获期含水率低的品种,试验对山西省26个春播中晚熟玉米杂交种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宜机械化直收籽粒的品种。结果表明:综合抗性好的品种有11个,分别是郑单958、太玉339、诚信5号、强盛101、瑞普908、中种8号、吉单261、种星618、大丰26、大丰30、屯玉99;产量高同时收获期含水率低的品种有8个,分别是瑞普908、先玉335、太玉339、利民33、大丰30、中种8号、良玉188、华农138,这8个品种可作为山西省春播中晚熟区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前期推广品种。
阎晓光李洪董红芬李爱军王国梁杜艳伟
关键词:玉米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