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菁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细胞
  • 1篇单核
  • 1篇单核巨噬细胞
  • 1篇单核巨噬细胞...
  • 1篇蛋白
  • 1篇蛋白S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血小板减少症
  • 1篇血小板衍生
  • 1篇血小板衍生生...
  • 1篇血小板源
  • 1篇血小板源生长...
  • 1篇血小板自身抗...
  • 1篇衍生生长因子
  • 1篇遗传性蛋白S...
  • 1篇易位
  • 1篇荧光

机构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江苏美中医疗...

作者

  • 6篇葛菁
  • 3篇杨仁池
  • 2篇程涛
  • 2篇胡林萍
  • 2篇薛峰
  • 1篇杜伟廷
  • 1篇郝权
  • 1篇许剑辉
  • 1篇马丽
  • 1篇李慧媛
  • 1篇袁卫平
  • 1篇陈晓梨
  • 1篇齐爱萍
  • 1篇鞠宝辉
  • 1篇顾东生
  • 1篇汝昆
  • 1篇缪为民
  • 1篇黄宇婷
  • 1篇梁璐
  • 1篇李承文

传媒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重组腺病毒介导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感染人类脐带间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2011年
目的检测重组腺病毒方法介导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对人类脐带间质干细胞(MSC)的感染能力,为将其用于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扩增人类PDGF的cDNA序列,构建重组病毒载体AdPDGF。分离培养人类脐带MSC。体外以不同感染复数感染MSC后,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效率,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锥虫蓝染色及四甲基偶氮唑蓝(MTY)法检测感染后细胞生存活力及增殖能力。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PDGF分泌水平。结果成功构建病毒载体AdPDGF。其对MSC的感染效率随感染复数增加而增高,当感染复数为50时,达到最高,为87.36%。未感染的MSC、感染AdPDGF和对照病毒的MSC活力分别为(97.8±2.3)%、(91.9±4.0)%和(92.8±4.0)%,增殖能力分别为(100±16.8)%,(95.9±12.0)%和(87.5±9.7)%,感染AdPDGF的MSC与两个对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48h后MSC能有效分泌PDGF,感染复数为10、30、50时,PDGF分泌水平分别为(1.53±0.37)、(3.03±0.68)和(5.25±0.92)ng/ml,MSC—GFP及MSC组未检测到有PDGF分泌。结论成功构建AdPDGF重组腺病毒并高效感染人类脐带MSC。
董春兰葛菁梁璐陈小军薛峰韩忠朝
关键词:腺病毒科间质干细胞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上皮性卵巢癌中c-myc基因扩增和Rb1基因缺失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是基因组不稳定性逐渐积累的结果,表现为染色体数值异常、结构重排(基因缺失、扩增和染色体异位)、点突变和表观遗传学改变等。本研究使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uo-Colour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yzation,D-FISH)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腹水肿瘤细胞c-myc和Rb1基因的拷贝数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方法:收集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卵巢癌患者的腹水标本61例,使用染色体核型分析选取二倍体的病例58例。同时检测细胞核中c-myc和Rb1基因的拷贝数变化。结果:在58例二倍体上皮性卵巢癌中,41例出现c-myc基因扩增(70.69%),24例出现Rb1基因缺失(41.38%)。20例同时出现c-myc基因扩增和Rb1基因缺失(34.48%)。与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Rb1基因缺失与FIGO分期和病理分级(P<0.01)均相关。结论:上皮性卵巢癌中同时存在着癌基因c-myc的扩增和抑癌基因Rb1的缺失,多基因发生拷贝数变化可能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黄宇婷胡林萍田菁鞠宝辉葛菁李惠智袁卫平程涛郝权
改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技术的简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hn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体内存在的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与自身血小板结合后介导其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被吞噬破坏,使得循环血小板数下降,导致全身广泛皮肤黏膜、甚至内脏出血。目前该病仍为排除性诊断。既往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因为缺乏特异性,已经基本上没有临床鉴别诊断价值。
齐爱萍周虎周泽平马丽李慧媛葛菁隋涛杨仁池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
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08年
遗传性蛋白S(PS)缺陷症患者临床较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遗传性PS缺陷症病例报告如下,并复习文献,就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等情况进行讨论.
赵海丰杜伟廷顾东生薛峰葛菁李尚珠杨仁池
关键词: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蛋白S
Lag-3基因rs870849多态性和CD_4基因rs2515733多态性与ITP易感性之间的联系
2008年
目的分析CD4基因rs2515733多态性和Lag-3基因rs870849多态性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157例ITP患者和136例正常人的基因分型。结果CD4基因rs2515733多态性位点基因频率和Lag-3基因rs870849多态性位点基因频率在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ITP患者和正常人CD4基因rs2515733多态性和Lag-3基因rs870849多态性基因频率的分布类似,这两个基因的多态性与ITP易感性无关。
刘爱娟许剑辉陈晓梨陈振萍葛菁王晓燕杨仁池
关键词:紫癜特发性多态性自身免疫疾病
用于诊断白血病BCR/ABL1染色体易位荧光原位杂交探针的研究
2015年
目的本文拟自主研制可以检测白血病染色体BCR/ABL1易位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探针以满足国内科研和临床的需要。方法根据染色体基因图谱,选定合适的BAC克隆重叠群分别作为BCR和ABL1探针。将BCR探针标记绿色荧光素,ABLl探针标记红色荧光素。用双盲法检测血液病临床样本20例,对自制探针和同类进口探针在各项技术参数上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自制和进口FISH探针均检测到其中相同的9例阳性样本,两种探针检测阴阳性结果相符。自制探针在SpectrumGreen和Cy3TMv1通道中信号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提高(自制探针分别为:2440±11.83,2672±83.35;进口探针分别为:1855±62.78,1764±58.61),BCR和ABL1两种自制探针信噪比分别为进口探针的2.0倍和2.2倍。结论本文研制的白血病BCR-ABLI双色双融合试剂盒荧光信号强、灵敏度高,可用于替代价格昂贵的进口产品。
胡林萍孙江漫李承文葛菁陆宏卿薛卫霞汝昆程涛缪为民
关键词:白血病荧光原位杂交染色体易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