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湘生
- 作品数:22 被引量:105H指数:6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肺癌磁共振信号模式的建立被引量:2
- 1995年
- 目的:前瞻分析肺癌的MRI信号结构,建立磁共振信号模式。材料和方法:以肺癌病灶为中心行横断面T1、T2加权成像。分析肿块内部结构,包括有无坏死、空洞、出血及信号结构特点等。并以肿块相邻层面之椎体信号作参照,将肿块信号分成高、中、低三个等级。在此基础上根据肿块在多回波序列上的变化趋势,描绘模拟肺癌肿块的信号曲线。全部(95例)病例,均经病理证实,鳞癌43例、腺癌36例、未分化癌10例、鳞腺混合癌4例、肺泡细胞癌2例。结果:T2WI上肿瘤实体内点簇状高信号区可鉴别腺癌与鳞癌;T1WI及T2WI长回波第三,四回波对肺癌组织类型的鉴别有帮助;鳞癌在多回波序列上表现为先升后降的(A类)信号模式,腺癌及其他类肺癌在T2WI上多为较持续的高信号状态(B类)曲线。结论:通过分析信号结构及其变化模式,可大体区分几种主要的肺癌组织类型。
- 萧湘生刘士远郭舜民李成洲汪延明
- 关键词:肺癌磁共振信号结构影像学表现临床分型
- 支气管动脉灌注并栓塞治疗肺癌被引量:8
- 1994年
- 近年来,我们对肺癌病例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抗癌药物加栓塞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选择晚期肺癌70例。男61例,女9例,年龄为38~79岁,全部病例术前均摄正侧胸位片,其中大部分病人作了胸部 CT 或 MR I 检查,各种检查显示中央型肺癌19例,周围型肺癌49例,转移性肺癌2例,伴纵膈或/和肺门淋巴结转移者2例,胸腔积液12例.所有病例均经股动脉插管,插入病侧支气管动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定该支血管为肿瘤的供血动脉以后,即灌注抗癌药物.
- 萧湘生欧阳强郝楠馨
- 关键词:栓塞疗法支气管动脉灌注法
- 腿部肿瘤介入热化疗的对比实验研究
- 1997年
- 采用阻断肿瘤供血动脉伴水浴加热等方法,以减少由于血流因素而引起的热量损失,并和其它单纯的化疗或热疗进行比较,看其抑瘤效果是否更明显。35只大鼠腿部均种植有相同大小的Walker-256瘤,随机分5组进行治疗实验;采用结扎和微球栓塞两种方法阻断肿瘤供血动脉,热疗使用恒温(44℃)水浴箱浸浴患腿肿瘤局部。结果表明:结扎肿瘤供血动脉合并局部加温对肿瘤生长抑制效果最好,栓塞能达到近似的治疗效果,两种方法的疗效与其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组对肿瘤附近正常肌肉组织造成损害,栓塞组未见有损害。阻断动脉一方面减少了肿瘤的血供,一方面由于有利于肿瘤内部温度升高而提高了热疗效果。栓塞避免了结扎造成的永久性闭塞而造成的正常组织损害,是合适选用的治疗方法。
- 袁明远王杰军周文学萧湘生
- 关键词:药物疗法温热疗法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动态增强MRI边缘强化的组织病理学影响因素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动态增强MRI边缘强化的组织病理学因素。方法对65例女性乳腺肿块患者行平扫及动态增强MRI检查,从中筛选出30个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块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肿瘤病灶动态增强MRI表现,观察肿瘤瘤巢大小、基质宽窄、微血管密度及纤维化程度等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动态增强MRI表现与上述肿瘤组织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边缘强化明显,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流出型为主(17/30,56.7%),第一分钟内平均强化率(ΔSI1%)>75%。30例浸润性导管癌包括小癌巢13例(43%),中癌巢12例(40%),大癌巢5例(17%);肿瘤纤细、窄、宽基质分别为5例(17%)、16例(53%)、9例(30%)。早期边缘强化与小癌巢明显相关(P<0.05),也与其高比值的周边部/中央部微血管密度及低比值的周边部/中央部纤维化显著相关性(P<0.01);延迟边缘强化与窄基质明显相关(P<0.05)。结论浸润性导管癌边缘强化和造影剂流出现象不仅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还与肿瘤自身癌巢大小、基质宽窄及纤维化程度等组织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
- 万卫平陶晓峰高欣赵殿辉刘士远萧湘生郑建明
-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腺导管癌磁共振成像组织病理学
- 肺结节病灶的经皮细针抽吸和切割活检
- 1996年
- 一、胸部介入放射学简介胸部介入放射学包括一系列诊断和治疗胸部疾病的操作。起初,胸部创伤性操作包括周边肺和肋骨病变的针刺活检、小的或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抽吸治疗。后来,由于 CT 能更好地显示胸腔和纵隔的细微解剖及相互关系,因此进行肺门和纵隔的针刺活检就具有更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样,CT 在治疗性胸部放射学的发展方面一直非常重要。随着 CT 引导下的腹部抽吸和引流术的成功应用,这些操作也被用于胸部,导致了纵隔脓肿、肺脓肿和肺气肿的经皮细管引流术的顺利开展。目前。
- 萧湘生郝楠馨
- 关键词:肺疾病细针抽吸切割活检
- 肺部小结节的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被引量:21
- 1999年
- 目的:评价 C T 引导肺小结节经皮穿刺术的准确性、并发症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991 年8 月至1997 年5 月间行经皮肺穿刺术的158 例患者中,病灶直径为0.5~2.0 cm 平均(1.7±0.4)cm 的35 例(35 个结节),共做了 38 次穿刺,所采组织同时作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经手术者病理与穿刺结果对照,其余经临床随访而明确诊断。结果:35 例中癌 24 例(原发支气管肺癌19 例,转移癌5 例),穿刺阳性者共21 例,3 例假阴性,无假阳性。穿刺确诊11 例良性病变,并经手术和随访证实。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 和79% 。共有5 例(13% )发生气胸,无1 例经闭式引流或抽气处理。结论:肺小结节经皮肺穿刺术与较大结节或肿块穿刺比较同样具很高的敏感性,且临床价值更大,值得推广。
- 李成州张电波刘士远郭舜明萧湘生
- 关键词:活组织检查肺疾病肺部小结节CT
- 肺癌的介入治疗进展被引量:3
- 2001年
- 介入治疗在肺癌的综 合治疗中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在叙述了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和栓塞的适应证、随访、支气管动脉解剖要点和疗效评价后,对经肺动脉灌注、经皮穿刺肿块内注射和物理疗法、上腔静脉和气管支气管阻塞的支架治疗等作了简单的介绍。
- 萧湘生董伟华
- 关键词:肺癌放射学介入治疗肺肿瘤
- 综合应用影像技术术前诊断先天性环形胰腺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综合应用影像技术术前确诊先天性环形胰腺(AP),提供临床准确的影像诊疗信息。方法 应用5种综合影像学技术之中的3种以上方法。对本组6例行术前检查与诊断,方法包括①低张胃十二指肠充气造影;②胃肠充气CT造影;③左侧斜卧位薄层增强动态CT检查;④3D重建的MPR及CT仿真内镜;⑤纤维胃镜或超声内镜;⑥ERCP和MRCP。结果 用影像综合技术检查显示征象,表现为圆斑与脐样征5例;导管征、桥形皱壁、鸵鸟嘴征或向心狭窄征。结论 应用综台影像技术对环形胰腺术前确诊,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水平。
- 欧陕兴余智萍赵玮陈伟萧湘生
- 关键词:胰腺先天性影像技术术前诊断确诊CT仿真内镜
- 肠系膜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被引量:12
- 2006年
-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肠系膜静脉血栓所致肠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皮经肝(或经颈静脉经肝)肠系膜静脉取栓、溶栓联合经肠系膜上动脉灌注罂粟碱治疗肠系膜静脉血栓12例。结果12例患者7例痊愈;5例有效(3例手术;2例死于其他疾病)。随访期内(30d)10例存活;2例死亡。无一例发生严重合并症。结论经皮经肝(或经颈静脉经肝)肠系膜静脉取栓联合经肠系膜上动脉灌注罂粟碱治疗肠系膜静脉血栓安全有效;可降低该病病死率。
- 李选欧阳强萧湘生
- 关键词:血栓切除术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血栓
- 介入取栓术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临床研究被引量:24
- 2006年
- 目的评价经皮肠系膜上动脉吸栓和(或)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34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患者(房颤14例;左房黏液瘤2例;血栓形成15例;慢性缺血性肠病急性发作3例),行经皮动脉长鞘吸栓术和(或)溶栓术。结果34例患者均成功的去除栓子,动脉开通。31例痊愈;2例行开腹探查;1例24h后死亡。结论经皮介入取栓术对于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准确地判断病因是提高疗效,避免合并症的关键。
- 李选欧阳强萧湘生
- 关键词:动脉肠系膜上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