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勇
- 作品数:20 被引量:72H指数:4
-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胆囊切除术致高位胆管损伤原因及处理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总结陕西省人民医院1997-2010年间收治的18例胆管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为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发生于肝总管及以上部位,经过1次或1次以上手术治疗后痊愈,随访1~5年无胆管狭窄。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发生后及时正确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孙中杰胡海田范志勇杜立学
-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
-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成人尼曼-匹克病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一例被引量:1
- 2015年
- 尼曼一匹克病(Niemann—Piek disease)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为体内酸性神经鞘磷脂酶缺乏、神经鞘磷脂代谢障碍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该病肝、脾受累最为常见,可引起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症状。2014年,我院收治1例成人尼曼匹克病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施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现报告如下。
- 范志勇孙中杰胡海田刘青光于咏田
- 关键词: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上消化道大出血尼曼-匹克病成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神经鞘磷脂
- 胆囊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HIF-1α水平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了解胆囊癌患者胆囊癌根治手术及复发转移后HIF-1α的变化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的胆囊癌患者,其中男36例,女52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者手术前1天、术后1周和术后2周的血清HIF-1α水平,观察其动态变化,分别记录其复发转移情况,比较胆囊癌复发转移患者治疗后2周与复发转移时血清HIF-1α含量,通过血清HIF-1α含量判断胆囊癌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预测预后的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1周较术前1天明显降低,且术后2周较术后1周稍有下降。血清HIF-1α水平增高与胆囊癌患者TNM分期Ⅰ~Ⅳ分级、肿瘤体积及肿瘤转移的阴阳性率密切相关,但两组的HIF-1α值在年龄(50岁为界限)及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HIF-1α表达与胆囊癌病人疾病进展明显相关,检测患者血清HIF-1α的动态变化,可以作为评判患者病情的有效临床生化指标,灵敏度和准确度均较高,可为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晖范志勇吴武军宋勇胡海田
- 关键词:胆囊癌
- 手术切缘对伴门脉癌栓肝癌患者术后复发与生存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比较不同的手术切缘对伴有门脉癌栓的肝癌患者术后复发及生存的影响, 为肝癌患者手术治疗选择合理切缘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367例肝癌患者,分为两组, 一组为伴有门脉癌栓的肝癌患者,另外一组为不伴有门脉癌栓的肝癌患者.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Log rank检验分别比较两组的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发现组间肝脏微转移灶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001).研究两组研究对象中手术切缘距肿瘤在0.5~1.5 cm的患者的切缘阳性率,伴门脉癌栓(91例)和不伴有门脉癌栓(276例)两组肝癌患者分别为35.3%和14.3%,肝癌患者伴有门脉癌栓是发生肿瘤微转移的一个可能的危险因素.在伴有门脉癌栓的患者中以距离肿瘤1cm的手术切缘为临界值,切缘〉1cm组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期为35.5个月, 平均总生存期为42.0个月;≤1cm切缘组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期为28.8 个月, 平均总生存期为37.5个月, 两组总生存期(t=4.266, P =0.031)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伴有门脉癌栓的肝癌患者手术切缘离肿瘤远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复发和死亡风险.
- 郑伟张智勇范志勇海军耿西林杜立学
- 关键词:门静脉癌栓肝切除术肿瘤复发
- 损伤控制在重症胆管炎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念用于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治疗重症胆管炎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1例PTCD术后再手术的重症胆管炎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均成功施行PTCD,术后一般情况明显好转,1周后白细胞均恢复正常。8例血小板减少者术后3 d血小板计数恢复至80×10~9/L以上。血清胆红素约1周左右下降至34.2mmol/L以内。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休克及代谢紊乱等患者均于1周左右恢复正常。合并慢性内科疾病者术后治疗2周至3个月不等。所有患者均行确定性手术,28例胆管结石行ERCP+EST 6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22例,3例胆管癌行胰十二指肠1例,胆管癌切除、胆肠吻合术2例,全组无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PTCD治疗重症胆管炎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耐受性好,成功率高,引流效果可靠,为确定性手术创造了条件。
- 范志勇李晖孙中杰胡海田吴武军刘青光
- 关键词:急性重症胆管炎多脏器功能不全
- 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的影响及疗效研究被引量:2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行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六味地黄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载脂蛋白A、B(ApoA、ApoB)、ApoA/ApoB、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ApoA、ApoA/ApoB、NO均较治疗前上升,但观察组ApoA、ApoA/ApoB、NO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两组FPG、2PG、FINS、HOMA-IR、IL-6、hs-CRP、ET-1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FPG、2PG、FINS、HOMA-IR、IL-6、hs-CRP、ET-1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的疗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较好,且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内皮功能并调节血清载脂蛋白水平。
- 张惠琴范志勇周楠王伟李晓燕
- 关键词:2型糖尿病六味地黄丸二甲双胍载脂蛋白疗效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胆囊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研究
- 2015年
-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胆囊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并探讨HIF-1α在判断胆囊癌治疗效果及预测胆囊癌复发转移方面的价值。方法 :采用慢病毒对胆囊癌细胞系(GBC-SD)进行转染,干扰该细胞系中HIF-1α的表达,得到HIF-1α表达不受干扰的胆囊癌细胞系(GBC-SD-NC)和HIF-1α表达受干扰的胆囊癌细胞系GBC-SD-HIF。通过将两组细胞系裸鼠鼠尾静脉注射建立胆囊癌血行转移模型,检测两组细胞在小鼠肺部形成转移瘤的能力。结果 :GBC-SD-NC组裸鼠肺部转移瘤数量、大小都比GBC-SD-HIF组高,GBC-SD-NC组转移瘤的平均数量显著多于GBC-SD-HIF组。结论 :干扰胆囊癌细胞中HIF-1α的表达,可以显著减低胆囊癌细胞系GBC-SD的血行肺转移能力。说明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胆囊癌侵袭转移中存在独立影响。
- 李晖吴武军范志勇宋勇胡海田
- 关键词:胆囊癌缺氧诱导因子-1Α肿瘤转移
- 肝癌中线粒体膜蛋白ATAD3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 2023年
- 目的:检测肝癌组织中线粒体膜蛋白ATAD3A表达情况,探究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85例肝癌患者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距癌灶边缘3~5 cm)标本进行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qRT-PCR检测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TAD3A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ˉ±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ATAD3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χ^(2)或t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预后,COX回归分析预后生存危险因素。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肝癌组织中ATAD3A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8.2%(24/85),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2.6±0.5),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76.5%(65/85)和(4.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41,t=19.701,P<0.001)。ATAD3A蛋白及mRNA表达与肝癌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脉管癌栓等病理特征关系密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41,P<0.05)。ATAD3A阳性组患者术后5年累积总生存率为58.3%,阴性组患者术后5年累积总生存率为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4.317,P=0.038)。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NM分期、伴脉管癌栓及ATAD3A阴性表达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ATAD3A显著阴性/低表达,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NM分期、脉管癌栓等病理特征关系密切,可能参与病情进展;ATAD3A阴性表达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将其作为判断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 李晖范志勇耿西林常虎林吴武军张煜
- 关键词:预后
- ERCP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测定对胰胆管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测定对胰胆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进行ERCP检查基础上,同时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测定,选取明确诊断胰胆管疾病患者400例,并将其分为良性病变组(200例)和恶性病变组(20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血清癌胚抗原(CEA)、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两种肿瘤标志物的差异,同时也比较B超、MRCP、ERCP以及ERCP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四种诊断方法对可疑胰胆管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血清CEA在良性病变组与恶性病变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但恶性组患者的血清CA19-9平均值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另外,B超、MRCP、ERCP以及ERCP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四种诊断方法对可疑胰胆管疾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0%(良性:5.0%;恶性:11.0%)、38.0%(良性:30.0%;恶性:46.0%)、42.0%(良性:39.0%;恶性:50.0%)和76.0%(良性:75.0%;恶性:77.0%)。ERCP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结论:ERCP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可疑胰胆管疾病具有更准确的诊断价值。
- 吴佩宏王霞范志勇
- 胆囊结石影响胆囊癌患者恶性贫血的发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影响胆囊癌患者出现恶性贫血与胆囊结石的关系,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胆囊癌相关的恶性贫血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胆囊癌患者资料,以是否合并胆囊结石进行分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胆囊结石与胆囊癌患者发生恶性贫血的关系.结果:根据胆囊癌患者是否合并癌性贫血进行分组,发现ALP、GGT、年龄、分化程度、是否伴有高血压、是否行胆囊切除术在胆囊癌患者贫血和无贫血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对癌性贫血的影响,发现胆囊结石与癌性贫血的发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P〈0.001).对上述指标行Logistic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胆囊结石是胆囊癌患者发生恶性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发生恶性贫血的风险高.临床上可以根据对胆囊结石的判断预防癌性贫血的发生.
- 郑伟张智勇范志勇海军耿西林杜立学
- 关键词:胆囊癌胆囊结石恶性贫血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