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曙光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何贤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3篇周期
  • 3篇细胞癌
  • 3篇细胞癌组织
  • 3篇细胞生长
  • 3篇细胞周期
  • 3篇免疫
  • 3篇肝细胞
  • 3篇肝细胞癌
  • 3篇肝细胞癌组织
  • 3篇癌组织
  • 2篇印迹
  • 2篇肿瘤
  • 2篇组织化学
  • 2篇磷酸
  • 2篇磷酸化
  • 2篇免疫印迹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菌素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作者

  • 8篇苏曙光
  • 5篇云径平
  • 4篇符珈
  • 4篇张梅芳
  • 2篇吴秋良
  • 2篇杨宇峰
  • 2篇陈功
  • 2篇张志毅
  • 2篇张昌卿
  • 2篇田秋红
  • 1篇肖建勇
  • 1篇赵震
  • 1篇王晓华
  • 1篇侯景辉
  • 1篇郭经锋
  • 1篇肖永波
  • 1篇苗季

传媒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华医学会病...
  • 1篇第四届中国肿...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Nucleophosmin/B2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
目的研究Nucleophosmin/B23 (B2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重组蛋白表达和杂交瘤细胞技术制备B23重组蛋白和鼠抗B23单克隆抗体。收集 103例肝细胞癌(HCC)组织、12例肝局...
田秋红云径平苗季陈功符珈张昌卿苏曙光张梅芳吴秋良
关键词:肝细胞癌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PCNA
文献传递
放线菌素D引起HEP G_2细胞的核仁蛋白移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放线菌素D作用下HEP G2细胞中与增殖相关的核仁蛋白B23(nucleophosmin or NPM,numatrin,NO38)定位和表达水平的改变,并探讨其可能机制和意义。方法:应用低浓度的放线菌素D处理HEP G2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免疫印迹、免疫荧光、双向电泳及免疫共沉淀等实验方法检测HEP G2生长周期、B23蛋白表达水平及其定位、B23的等电点及磷酸化状态变化。结果:放线菌素D处理后,HEP G2细胞出现生长抑制,细胞周期阻滞于S/G2期;B23蛋白表达量没有变化,但定位改变,即从核仁移位到核浆,撤药后,B23又从核浆回到核仁上;B23在加药前后未检测到等电点和磷酸化状态改变。结论:低浓度放线菌素D抑制HEP G2细胞生长、阻滞细胞在S/G2期并引起可逆性的B23蛋白移位,而B23蛋白的表达量及磷酸化水平没有改变,这些实验结果对肿瘤药物治疗及分子肿瘤学研究可提供参考的研究模型。
苏曙光云径平符珈肖建勇张梅芳张志毅杨宇峰
关键词:放线菌素D细胞周期磷酸化
放线菌素D影响B23的磷酸化并抑制HepG2细胞生长
目的:B23(Nucleophosmin,NPM,numatrin, NO38)是一种多功能的核仁磷酸化蛋白,它参与RNA合成和染色体构建等,在细胞生长和增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放线菌素D,又名更生霉素,能抑制RNA的合成...
苏曙光云径平符珈张梅芳田秋红
关键词:放线菌素D磷酸化细胞周期
文献传递
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p53和p21^(WAF/CIP1)及MDM2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p53、p21WAF/CIP1及MDM2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115例HCC及其相应的癌旁肝组织构建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p21WAF/CIP1及MDM2蛋白的表达,采用统计学分析它们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p53、p21WAF/CIP1及MDM2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5%(96/115)、36.5%(42/115)和48.7%(56/115),同癌旁组织相比,p53、p21WAF/CIP1及MDM2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两两相关分析比较,p53表达分别与p21WAF/CIP1和MDM2表达有关;p53、p21WAF/CIP1及MDM2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数量、HB-sAg、病理分级、血清AFP浓度和患者生存时间均无关,P均>0.05。结论:p53、p21WAF/CIP1及MDM2在HCC组织中呈增高表达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它们可能在HC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张梅芳云径平苏曙光张志毅符珈侯景辉杨宇峰
关键词:基因P53
苦瓜子有效成分RNA酶MC2抑制肝癌细胞生长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苦瓜子有效成分RNA酶MC2(RNase MC2)在肝癌细胞生长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MTT、克隆形成和体内裸鼠成瘤实验研究RNase MC2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RNase MC2对肝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电镜检测RNase MC2诱导的细胞自噬,Western blot法检测RNase MC2作用引起的蛋白变化。结果体内外实验结果显示RNase MC2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上调p53和p21蛋白表达导致G2/M期阻滞;增加Beclin-1和LC3-Ⅱ蛋白表达诱导细胞自噬。RNase MC2在体内外均能增强Sorafenib对肝癌细胞的杀伤能力。结论苦瓜子有效成分RNase MC2可能通过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自噬而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并可增强Sorafenib对肝癌细胞的治疗效果。
苏曙光王晓华赵震郭经锋
关键词:肝肿瘤RNASE细胞周期细胞自噬
Nucleophosmin/B2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Nucleophosmirt/B23(B23)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重组蛋白表达和杂交瘤细胞技术制备B23重组蛋白和鼠抗B23单克隆抗体。收集103例HCC组织、12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和17例肝血管瘤旁肝组织的临床病理档案资料,10例HCC及癌旁肝新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印迹等技术检测B23在这些组织中的表达,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相比较。应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RT—PCR及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B23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应的癌旁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23在4组(HCC组、癌旁肝组织组、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组、血管瘤旁肝组织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B23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PCNA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也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B23与PCNA在4组中表达强度及其差异具有相关性(r=0.4767,P <0.01)。B23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与患者血清AFP水平、肿瘤病理分级及是否伴有肝硬化之间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23在HCC中呈高表达,且显著高于非癌肝组织;B23可作为HCC细胞增生程度的潜在标记,并在临床病理上具有潜在的应用意义。
田秋红云径平苗季陈功符珈张昌卿苏曙光张梅芳吴秋良
关键词:免疫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化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肺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检查对于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肺腺癌的诊断鉴别作用。方法收集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17例以及肺腺癌患者33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疾病患者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结果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D141、WT1、calretinin、EMA、CK5/6、B72.3、Ber-EP4、AE1/AE3、CEA的表达依次为82.4%、58.8%、58.8%、58.8%、64.7%、0.0%、5.9%、82.4%、0.0%,与肺腺癌的3.0%、9.1%、0.0%、97.0%、9.1%、72.7%、63.6%、100.0%、9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病变间Moc-31与HBME-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化检查对于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肺腺癌的诊断鉴别具有重要意义,以calretinin、CD141、WT-1、CEA与B72.3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最高。
肖永波苏曙光
关键词:肺腺癌恶性胸膜间皮瘤免疫组化
Nucleophosmin/B23在肝癌细胞生长抑制中的分子调控研究
B23(Nucleopllosmin,NPM,numatrin,N038)是一种多功能的核仁磷酸化蛋白,在细胞生长和增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以往研究表明它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关,但它参与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的分子调控机制尚未明了。...
苏曙光
关键词:肝癌肿瘤细胞生长抗癌药物分子调控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