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胥毅

作品数:11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唇裂
  • 4篇单侧
  • 3篇术后
  • 3篇腭裂
  • 3篇鼻唇
  • 2篇牙槽
  • 2篇综合征
  • 2篇唇裂术
  • 2篇唇裂术后
  • 2篇唇腭裂
  • 1篇单侧唇裂
  • 1篇单侧完全性唇...
  • 1篇单侧完全性唇...
  • 1篇蛋白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动物实验
  • 1篇动物实验研究
  • 1篇对称性
  • 1篇形态发生蛋白

机构

  • 7篇四川大学华西...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胥毅
  • 7篇石冰
  • 3篇穆玥
  • 3篇陈仁吉
  • 3篇郭思远
  • 2篇杨超
  • 1篇徐雪
  • 1篇甘业华
  • 1篇马绪臣
  • 1篇郑谦
  • 1篇张震康
  • 1篇邹兆菊
  • 1篇李精韬
  • 1篇王峻
  • 1篇苗聪聪
  • 1篇郑宗梅
  • 1篇郑佳文

传媒

  • 5篇北京口腔医学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199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完全性腭裂患者咽腔三维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完全性腭裂患者咽腔三维结构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方法应用Mimics三维重建与分析软件对不完全性腭裂患者及同龄正常人的咽腔CBCT扫描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之间骨性咽腔前份高(HoPNS/PNSc)、骨性咽腔后份高(Ho-Ba)、骨性咽腔总深度(Ba-PNS/PNSc)、咽腔顶角(∠Ba-Ho-PNS/PNSc)、骨性鼻咽底长(C1-PNS/PNSc)、第二颈椎平面骨性咽腔深度(C2-T1)、第三颈椎平面骨性咽腔深度(C3-T2)、气性咽腔横径(D t p,D t c2,D t c3)、气性咽腔前后径(D pa p,D pa c2,D pa c3)、气性咽腔横截面积(A p,A c2,A c3)以及气性咽腔体积(V t,V p,V p-c2,V c2-c3)等的差异。同时通过皮尔森相关系数一致性检验验证咽腔三维分析的信度。结果共入组32例未经手术治疗的成年不完全性腭裂患者及30例同龄正常人。组内一致性检验皮尔森相关系数介于0.994至0.999之间,组间一致性检验皮尔森相关系数介于0.992至0.999之间。腭裂患者Ho-PNS/PNSc、Ba-PNS/PNSc、C1-PNS/PNSc及D pa p大于正常组(P=0.000,P=0.003,P=0.034,P=0.000)。A p、V t、V p及V p-c2大于正常组(P=0.000,P=0.031,P=0.024,P=0.022)。结论腭裂患者咽腔的改变主要在鼻咽部,且鼻咽部的变化以矢状向等比例放大所带来的鼻咽面积、体积增加为主。
胥毅王石冰
关键词:腭裂咽腔CBCT
骨形成蛋白-2组合人工骨修复牙槽突裂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通过比较人工材料β-磷酸三钙(β-TCP)与骨形成蛋白-2(BMP-2)组合与自体髂骨移植修复唇腭裂患者牙槽突裂术后的成骨效果,寻找能够代替自体骨移植的人工材料。方法收集先天性牙槽突裂患儿45例,均已按唇腭裂序列治疗完成唇裂和(或)腭裂手术,根据使用材料不同,将其分为3组:1组:β-TCP+BMP-2组;2组:BMP-2+自体骨组;3组:自体骨组。采用相同方法进行牙槽嵴裂骨缺损修复,术后(平均7.8个月)评估不同材料的成骨效果。结果β-TCP+BMP-2组的成骨率82.5%,自体骨组64.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MP-2+自体骨组成骨率75.1%,与β-TCP+BMP-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β-TCP+BMP-2组合方式进行牙槽嵴裂骨缺损修复的成骨效果优于自体髂骨移植,可以替代自体髂骨移植修复牙槽嵴裂骨缺损。
陈仁吉吴晓璐胥毅穆玥徐雪郭思远孟丽芳
关键词:牙槽突裂Β-磷酸三钙骨形成蛋白
单侧唇裂患者术后鼻唇整体对称性与局部对称性的对比研究
<正>目的:分析鼻唇器官内在对称性与鼻唇器官相对于面部的整体协调对称性之间的差异。材料和方法:选取2005至2009在华西口腔医院诊治的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85例,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患者56例,同时选取76名同年龄正常对照儿...
胥毅石冰
文献传递
改进口轮匝肌重建技术对单侧完全性唇裂唇鼻前突度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提出并验证一种新的口轮匝肌重建技术,提高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术后唇鼻前突度。方法口轮匝肌重建新技术为裂隙侧口轮匝肌上端缝合固定于前鼻棘、下份与对侧口轮匝肌游离端缝合。纳入63例常规口轮匝肌重建技术修复的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常规组),20例改进口轮匝肌重建技术修复的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改进组))及96例不完全性腭裂患者(对照组)。制取唇裂术前、术后即刻及腭裂术前面部石膏模型,运用石膏模型三维分析技术分析各组唇鼻形态之间的差异。结果唇裂术后即刻改进组几乎所有唇鼻标志点(SA点除外)的前突度均大于常规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唇裂术后即刻,改进组裂隙侧上唇前突度完全恢复正常,而鼻翼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过矫正。腭裂修复术前,改进组裂隙侧上唇前突度略低于正常,而过矫正的鼻翼前突度减小至正常。结论改进口轮匝肌重建技术能显著提高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术后的唇鼻前突度。
胥毅石冰杨超李精韬
关键词:单侧完全性唇裂口轮匝肌
唇裂术后鼻唇畸形变化分析
:探讨唇裂术后鼻唇畸形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特点. 方法:采用标准照片测量分析2004年至2008年在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采用华西法整复的单侧唇裂唇畸形患者30名、鼻畸形患者24名. 结果:鼻孔宽比在各组之间...
胥毅石冰
关键词:鼻畸形唇畸形唇裂修复术
唇裂手术评估与术式改进的关系被引量:8
2013年
唇裂手术评估是术式改进的重要基础。本文从常用唇裂手术评估方法的适用性介绍,到评估结果在改进唇裂手术方法和技能中的应用,最终提出了评估与术式改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对手术方法不断评价改进,再评价再改进,才能不断提高唇裂整复效果。
石冰胥毅
关键词:唇裂手术评估术式
术前鼻-牙槽突矫治器矫治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效果评价
目的:通过对比接受和未接受PNAM术前正畸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的术前口内和口外模型,评价PNAM的治疗效果。方法:本实验将接受PNAM治疗的16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婴儿作为实验组,(4名放弃治疗)。初诊平均年龄为18....
杨超胥毅郑谦石冰
文献传递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复牙槽嵴裂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建立牙槽嵴裂实验动物模型,比较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髂骨松质骨在修复牙槽嵴裂中成骨效能的差异。方法选择7只小型猪,以人工造裂的方式建立牙槽嵴裂,将实验动物分为实验组、髂骨组及空白组,分别采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含载体)、自体髂骨松质骨、载体修复牙槽嵴裂,然后比较不同修复材料组织相容性的差异,以及不同修复材料成骨效能的差异。结果人工造裂术后3个月牙槽嵴骨缺损自行修复不明显。所有实验动物牙槽嵴裂修复术后伤口均为甲级愈合。牙槽嵴裂修复术后3个月实验组成骨效能明显优于髂骨组(P<0.001)。结论成功建立牙槽嵴裂实验动物模型。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复牙槽突裂的成骨效能大于自体松质骨,且较自体松质骨表现出更为持续的骨诱导能力。
胥毅陈仁吉郑佳文郭思远穆玥郑宗梅苗聪聪田振玔
关键词:牙槽嵴裂动物模型骨形态发生蛋白-2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翼外肌磁共振观察被引量:20
1994年
本文作者对15例无症状对照组和30例TMJDS组的颞下颌关节进行开闭口位斜矢状T_1加权成像和闭口位斜矢状T_22加权成像,着重对翼外肌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在大张口位时元症状对照组的翼外肌上头缩短变粗,弧度消失,呈现收缩状态;在TMJDS组也观察到同样的现象。T_2加权像上80%(24/30)患者翼外肌呈现水肿渗出征象,这可能是TMJDS患者产生肌疼痛的原因之一。
甘业华马绪臣王峻胥毅邹兆菊张震康
关键词:颞颌关节紊乱翼外肌综合征NMR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相关环境暴露因素研究
2019年
目的探讨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SCL/P)发病的易感环境暴露因素,为NSCL/P病因的研究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调查195例NSCL/P患者及229例正常对照人群母亲孕早期相关情况,采用χ2检验及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环境暴露因素与NSCL/P发生的关系。结果χ^2检验发现叶酸可能为NSCL/P的保护因素,被动吸烟、感冒、服药史、孕期压力、意外怀孕为NSCL/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孕早期妇女应注意适当补充叶酸,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及药物服用,以降低后代患NSCL/P的风险。
郭思远段二玲胥毅穆玥陈仁吉
关键词: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环境因素病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