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水分
  • 7篇旱地
  • 5篇小麦
  • 5篇旱地农业
  • 4篇水分利用
  • 4篇农田
  • 3篇冬小麦
  • 3篇玉米
  • 3篇水分利用效率
  • 3篇土壤
  • 3篇农业
  • 3篇利用效率
  • 2篇地膜
  • 2篇地膜覆盖
  • 2篇水分调控
  • 2篇土壤水
  • 2篇土壤水分
  • 2篇农田水分
  • 2篇膜覆盖
  • 2篇秸秆

机构

  • 13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3篇胡芬
  • 6篇姜雁北
  • 6篇梅旭荣
  • 3篇赵聚宝
  • 3篇钟兆站
  • 2篇冷石林
  • 2篇陈尚谟
  • 1篇陈丽娟
  • 1篇高德明
  • 1篇石培华
  • 1篇陈尚模

传媒

  • 9篇中国农业气象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年份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 3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层—气温差监测和诊断冬小麦农田水分被引量:19
1995年
以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单元,以SPAC的理论为基本原则,深入探讨了冠层一气温差与冬小麦农田土壤和作物水分状况的关系,在比较精确和连续的大田试验基础上,得出了冠层-气温差监测0~50cm土层相对含水层的模型及诊断冬小麦水分状况的指标,该模型和指际可直接用于指导灌溉。
石培华冷石林梅旭荣胡芬
关键词:冬小麦SPAC水分诊断冠层气温差
半湿润易旱区农业节水技术研究被引量:14
1998年
根据1991~1993年在河南“商丘节水农业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田间试验观测结果,研究分析了抗旱作物品种、农田秸秆覆盖和化学调控等农业节水技术与水分利用效率间的关系及其在节水农业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选用抗旱作物品种,在相同栽培条件下,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54~0.56kg/mm;实施农田秸秆覆盖,1m土体内较对照多储水169.5m3,节省灌溉用水2100mm/hm3土壤储水有效利用率提高26.9%;应用抑蒸保墒化学药剂,麦田耕层土壤含水量增高4.7%,叶片含水率增加4.9%,农田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4.4%~25.5%。充分显示,实施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农业节水技术,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环境水资源和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本身用水效率,发展节水农业,是我国半湿润易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胡芬姜雁北
关键词:半湿润易旱区农业节水技术水分利用效率
晋东豫西旱农试验区农业生态系统能流特征被引量:30
1997年
以晋东豫西旱农试验区——山西省寿阳县宗艾镇宗艾村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田、果园、林业和畜牧业等亚系统能量流动途径、人工辅助能输入、能量产出、能量结构偏差以及能量转化效率等能流特征。结果表明:(1)由于能量投入低,尽管利用效率较高,但能量产出仍处于低水平阶段。农田生态系统的有机能投入和人工辅助能总投入很低,低于1979年全国平均水平,但能量产投比较高。增加人工辅助能投入、提高有机能投入比例和降低无机能投入比例,能够提高能量产出和能量利用效率。(2)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系统之间的能量结构偏差很大,初级生产所提供的生物能浪费严重。大力发展畜牧业是协调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系统之间关系、提高整个系统能量产出的一条有效途径。
高德明陈丽娟胡芬梅旭荣
关键词:旱地农业农业生态系
商丘实验区旱地作物降水生产潜力及其开发途径的研究被引量:6
1990年
本文根据商丘实验区降水资源的数量及分配特点,研究和估算了区内旱地作物的降水生产潜力;提出在限制本区旱地农业生产力的诸多因素中,关键是降水利用率低;指出可通过选用抗旱、水分利用率高的作物品种,采用农田覆盖栽培和应用生长刺激剂等途径,提高旱地作物的降水生产效率,从而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以实现商丘地区的大面积均衡增产.
胡芬冷石林姜雁北
关键词:作物降水旱地气候
小麦灌浆期土壤干旱对子粒发育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2
1993年
根据3年的田间测定资料,分析了小麦灌浆期土壤水分与麦株水分代谢、气孔导度、蒸腾强度和子粒灌浆进程的关系.小麦叶片水势日变化为一单谷曲线,且随着土壤干旱程度的增大而下降;干旱处理(T_3)的气孔导度和蒸腾强度在1日内的不同时刻的变化值都低于充足灌水处理(T_1),14时T_1与T_3的最大差值为2.2cm/s和10.07μg/cm^2·s;在子粒灌浆初期,土壤干旱有增加粒重、促进干物质积累的作用,随后表现出抑制,最后由于粒重增长的加快不足以弥补灌浆进程缩短的损失,T_3的粒重比T_1减少7.6950mg.
胡芬赵聚宝姜雁北梅旭荣钟兆站
关键词:小麦灌浆期土壤干旱子粒
寿阳试验区玉米地农田水分平衡及其覆盖调控试验被引量:44
2000年
寿阳地区春玉米缺水时期主要在播种 -拔节期和拔节 -孕穗期 ,分别缺水约 36 .3mm和 1 2 0 mm,占总缺水量的 2 3.2 %和 76 .8% ,造成玉米产量大幅度下降。该文根据山西寿阳试验区土壤 -作物水分供需平衡规律 ,进行农田覆盖微环境农田水分调控试验。结果表明 ,农田覆盖可有效地抑制土壤水分的无效损耗 ,农田水分调控效应非常显著。地膜覆盖的抑蒸保墒效应可使 0~ 1 5 0 cm土层的土壤储水量增加 1 0 .3~ 45 .0 mm,增产玉米 1 4 88kg/hm2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2 0 .2 % ;秸秆覆盖的微集水保墒效应可使 0~ 2 0 0 cm土层的储水量较不覆盖的增加30 .7~ 78.4m m,每公顷玉米产量增加 2 2 35 .1 kg,降水利用效率提高 45 .5 %
胡芬陈尚模
关键词:农田水分平衡地膜覆盖旱地农业玉米水分调控
有限供水下冬小麦生态生理效应的田间试验被引量:8
1994年
通过田间实验观测资料和统计分析方法,定量地分析了华北平原区冬小麦对有限供水的生态生理效应;结果表明,在冬小麦拔节期限量供水,不仅可改善作物体内的水分代谢水平,减弱叶水势剧烈波动的季节性变化进程以及减缓蒸腾的“午休”现象,而且还增强了深层土壤贮水的利用程度;得出了试验年份拔节期是有限供水的适宜时期,增产幅度为15.0%~37.9%,灌水生产率提高0.45~1.6倍。通过收获期土水势变化剖面的比较与分析,提出华北平原轻壤土低土壤湿度对植物表现较高有效性的问题,这一试验结果对发展该平原区的节水农业是极为重要的。
胡芬赵聚宝姜雁北梅旭荣钟兆站
关键词:小麦冬小麦有限供水生态生理效应田间试验
麦田秸秆覆盖的节水增产效应被引量:33
1992年
根据河南商丘实验区地下水资源和降水量日益减少的现状,开展了以减少土壤表面水分蒸发,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目的的农业节水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麦田秸秆覆盖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应.在相同灌溉水量(600m^3/hm^2)的情况下,盖秸麦田较未盖秸的增产小麦658.5kg/hm^2,每立方灌溉水的利用效率提高1.5倍左右;在湿润年份,采取秸秆覆盖栽培加补充灌溉1水(600m^3/hm^2),可达到充分灌溉(2700m^3/hm^2)麦田的产量水平,每m^3水的利用效率约提高3.6倍.
胡芬
关键词:麦田秸秆覆盖节水增产效应小麦
发展北方旱地农业关键措施的研究被引量:9
1993年
根据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紧缺日益加剧的现状和降水利用效率不高的特点,提出了发展旱地农业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搞好旱地农业的关键是减少农田水分的无效耗损,最大限度地提高降水的生产潜力;指出可通过耕作制度、培肥改土、农田覆盖和施用抑蒸化学药剂等一整套综合抗旱保墒措施,提高旱地作物的降水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夺取旱地农业的高产稳产.
胡芬
关键词:旱地农业
高吸水剂KH_841在旱地农业中的应用被引量:63
1994年
高吸水剂是一种新型高分子化合物,具有高吸水、保水性能。试验表明,按一定比例掺入盆栽土中或以一定量撒施入旱地作物播种沟内,均具有明显的抑蒸保墒效应,提高耕层土壤有效水贮量。不仅对作物生长有促进作用,单株叶面积和干物重都比不施高吸水剂的显著增长,而且可以提高穗粒数和粒重,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3.1%~25.2%。
胡芬姜雁北
关键词:水分利用效率旱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