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晓玮

作品数:11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两相流
  • 4篇液固两相流
  • 4篇制氢
  • 4篇光催化
  • 4篇催化
  • 3篇油水
  • 3篇油水两相
  • 3篇油水两相流
  • 3篇反应器
  • 2篇电极
  • 2篇制氢反应
  • 2篇制氢反应器
  • 2篇输运方程
  • 2篇太阳能
  • 2篇气泡
  • 2篇光催化反应
  • 2篇光催化反应器
  • 2篇光催化制氢
  • 2篇光电极
  • 2篇催化反应器

机构

  • 1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陕西科技大学

作者

  • 11篇胡晓玮
  • 11篇郭烈锦
  • 3篇赵冬建
  • 2篇董训伟
  • 2篇王晔春
  • 1篇张彤艳
  • 1篇张西民

传媒

  • 7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2006中国...
  • 1篇2007多相...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光催化制氢水平管反应器内液固两相流的模拟研究
针对光催化制氢反应器内液固两相流特点,运用双流体模型,基于Sato叠加假设,考虑颗粒对液相湍流的影响,运用CFD软件CFX,对不同输送浓度下,水平管道内的液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反应器管道内的颗粒分布、湍流强度...
胡晓玮郭烈锦
关键词:太阳能光催化制氢液固两相流双流体模型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光电催化过程中氧气泡成核—生长—脱离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光电催化过程中的气泡动力学特性是研究气液两相流动行为的重要参数,对光电分解水的效率及反应过程中的传热、传质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针对TiO_2光电极表面析出氧气泡的动力学特性展开研究,通过独立设计的实验系统,得到了氧气泡整个演化过程的生长规律符合d∝(?)~s,气泡形成10 ms以内x为0.5~0.85,10 ms之后x≈0.33,捕捉到了气泡成核初期的图像,得到了光学手段能观察到的气泡成核时间和空间尺度,给出了激光功率和恒定偏压对气泡脱离直径的影响规律。
曹振山郭烈锦王晔春胡晓玮陈娟雯
关键词:气泡成核
TiO_2光电极表面气泡相互作用规律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本文对纳米棒阵列TiO_2光电极表面气泡活性成核中心及气泡间相互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观察气泡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对光电体系的影响。实验发现在Marangoni效应作用下,反应区域电极表面附近流体形成四周流向反应区域中心的流场结构,使得反应区域中心产生的气泡对周围气泡有吸引作用,促使气泡聚并。与单气泡生长周期相比,气泡活性中心的活化作用提供了稳定的气泡来源,使气泡的生长周期变短,析气效率上升,平均过电势下降。
陈娟雯郭烈锦胡晓玮曹振山
关键词:气泡聚并MARANGONI效应
TiO_2一维纳米阵列电极表面氧气泡发展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光电化学分解水反应驱动的氧气泡生长,是发生在固液表面典型的物理化学过程。本文通过搭建的光电化学分解水反应体系,利用显微拍摄系统,探究了氧气泡在光电极表面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气泡大小与生长时间遵循关系;并通过改变反应溶液的浓度和激发光源的光照强度,总结了溶液浓度和光照强度对气泡的生长时间与脱离直径的影响规律。
曹振山胡晓玮郭烈锦王晔春
关键词:纳米阵列光电极
垂直管内气液两相流湍流参数的实验测量
本文应用热膜探针和双头电导探针测量技术,对内径40mm的垂直上升管内气液两相流的局部湍流参数进行了实验测量研究。对探针的输出信号采用了设置可自行调节阈值的方法进行相鉴别和信号处理,并提出了用折算流速标定以确定最佳处理阈值...
张彤艳郭烈锦董训伟胡晓玮
关键词:电导探针气液两相流
文献传递
基于代数滑移模型的光催化反应器内催化剂颗粒分布特性研究
2010年
针对光催化制氢反应器内液固两相流的特点,运用代数滑移模型,对反应器内的催化剂颗粒-水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分块的结构化网格,并运用多重网格方法进行求解。通过与前人实验中压力梯度结果的比较,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最终得到了反应器内催化剂颗粒的典型分布及相应的类型图。
胡晓玮郭烈锦
关键词:光催化制氢液固两相流
基于代数滑移模型的光催化制氢反应器内催化剂颗粒分布研究
本文针对光催化制氢反应器内液固两相流的特点,运用代数滑移模型,对反应器内的催化剂颗粒-水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分块的结构化网格,并运用多重网格方法进行求解。通过与前人实验中压力梯度结果的比较,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最...
胡晓玮郭烈锦
关键词:液固两相流压力梯度催化剂颗粒
文献传递
垂直管内油水两相流局部相分布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应用双头电导探针测量系统,对垂直上升管内油水两相分散流局部相分布特性进行了系统测量。得到了油水两相分散流的局部含油率分布类型图。研究结果表明低折算水速和低折算油速条件下,局部含油率在实验段截面上呈抛物线型局部分布特征,局部最大值出现在实验段中心区域。随折算油速增大,油滴受到横向力如升力的作用,逐渐向实验段壁面区域迁移,形成局部含油率的壁面峰值分布特性。当折算水速大于0.8 m/s时,局部含油率在实验段截面上呈均匀分布。
赵冬建郭烈锦胡晓玮张西民董训伟
关键词:两相流
油水两相分散流的界面浓度输运方程理论研究
界面浓度输运方程模型具有动态描述两相流相界面几何结构变化的能力.本文引入新的连续相湍流导致的油滴聚合和破裂模型,建立了适用于垂直上升管油水两相分散流的单群界面浓度输运方程模型.其中对连续相湍流驱动油滴随机碰撞引起的聚合现...
赵冬建郭烈锦胡晓玮
关键词:油水两相流分散流
文献传递
油水两相分散流的相界面浓度输运方程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通过对连续相湍流导致的油滴聚合和破裂现象的合理模化,本文建立了适用于垂直上升管油水两相分散流的相界面浓度输运方程。其中对连续相湍流驱动油滴随机碰撞引起的聚合现象模化时,考虑了两油滴间连续相液膜排出过程中的凹面膜效应。而在描述油滴与湍流涡随机碰撞导致的破裂现象时,考虑了破裂过程所产生油滴的大小不等的因素。利用所建立的相界面浓度输运方程对沿实验段轴向的相界面浓度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比较表明吻合很好。
赵冬建郭烈锦胡晓玮
关键词:油水两相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