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斯旺

作品数:39 被引量:320H指数:12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血管
  • 19篇造影
  • 19篇穿支
  • 18篇血管造影
  • 17篇皮瓣
  • 13篇动脉
  • 11篇支皮瓣
  • 11篇穿支皮瓣
  • 9篇背部
  • 7篇解剖学
  • 6篇皮动脉
  • 6篇CHOKE
  • 5篇血管变化
  • 4篇数字解剖学
  • 3篇动脉穿支
  • 3篇应用解剖学
  • 3篇应用解剖学研...
  • 3篇可视化
  • 3篇可视化研究
  • 3篇灰度

机构

  • 29篇温州医学院
  • 9篇宁波大学医学...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 7篇温州医科大学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南华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承德医学院
  • 1篇宁波市第六医...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温州市第三人...

作者

  • 39篇胡斯旺
  • 25篇唐茂林
  • 14篇梅劲
  • 14篇戴开宇
  • 12篇崔怀瑞
  • 9篇毛以华
  • 9篇丁茂超
  • 9篇陈世新
  • 6篇黄美贤
  • 6篇陶友伦
  • 5篇庄跃宏
  • 5篇涂盈盈
  • 5篇陈绍鹤
  • 5篇徐世敏
  • 4篇徐达传
  • 4篇徐灵通
  • 4篇毛海蛟
  • 3篇楼新法
  • 3篇吴东方
  • 2篇吴祥

传媒

  • 13篇中国临床解剖...
  • 5篇解剖学报
  • 3篇温州医学院学...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生理学报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南方医学教育
  • 1篇2009年浙...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9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周身皮瓣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目的探索大鼠全身主要皮动脉的来源、走行情况及其营养体区的具体情况,测量平均血管密度,并研究皮动脉外径与其营养区域的周长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大体解剖和一次性血管造影配合对大鼠皮动脉在体表的定位进行标定,对大鼠全身主要皮动脉...
陈绍鹤陶友伦徐世敏毛以华涂盈盈徐灵通胡斯旺梅劲唐茂林
文献传递
股后区主要穿支的形态学分析与皮瓣设计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为股后区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6具(12侧)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的新鲜成人整尸标本,解剖观测股后区外径≥0.5mm的穿支,测量其管径及其走行、分支与分布情况等。取下整个下肢被覆组织拍摄X线片,观测皮动脉的数量以及彼此间的吻合情况等。利用Photoshop与ScionImage分析穿支供血的趋向性及每个分支的供血面积等。结果:股后区共有穿支(外径≥0.5mm)27支,其中65%为皮穿支,35%为肌皮穿支。平均外径为0.8mm,平均蒂长为2.93cm。自股深动脉之穿动脉发出者平均长度为6.81cm。每侧穿动脉在股后区供血面积平均为229cm2,平均每个穿支供血面积为43cm2。结论:股后区的皮肤穿支管径较粗,营养皮肤面积较大,以股后诸穿支为蒂设计的穿支皮瓣可为下肢或身体其它部位皮肤移植提供:①游离皮瓣;②近端蒂皮瓣;③远端蒂皮瓣。
戴开宇胡斯旺梅劲唐茂林
关键词:股深动脉穿支皮瓣血管造影
小腿部主要穿支的形态学分析与皮瓣设计被引量:60
2006年
目的:探讨小腿部穿支的出现规律,为临床提供良好的皮瓣切取部位、简单易行的皮瓣切取方法。方法:(1)6具(12侧)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的新鲜成人整尸标本,解剖取下整个下肢被覆组织拍摄X线片,观测皮动脉的数量以及彼此间的吻合情况等。利用Photoshop与ScionImage分析穿支供血的趋向性,血管密度变化趋势及每个分支的供血面积等。(2)红色乳胶灌注的下肢标本26侧,解剖观测外径≥0.5mm的穿支,测量其管径及其走行,分支、分布情况等。结果:每侧小腿部有外径≥0.5mm的穿支(30±13)支。其被覆组织内有4条明显的营养血管链沿皮神经及浅静脉分布。其中小腿内侧穿支的外径为(0.8±0.2)mm,供血面积为(32.6±13.3)cm2,总供皮面积可达293cm2。结论:小腿部单个穿支的供血面积较小,但由于血管链的存在而可以极方便的拓展小腿部皮瓣的裁取面积;小腿内侧及后部营养血管链紧邻,可互为解剖学供区与动力学供区。
梅劲任家武楼新法戴开宇崔怀瑞胡斯旺Christopher R.Geddes唐茂林
关键词:皮动脉动脉造影小腿
旋髂深动脉穿支皮瓣的数字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为旋髂深动脉穿支骨皮瓣的设计与安全截取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6具未经固定处理的尸体,采用改良明胶/氧化铅灌注技术进行动脉灌注,层次解剖观测腰区外径≥0.5 mm的穿支,测量其管径及其走行、分支、分布情况并拍摄X线片。利用Photoshop与Scion Image软件分析穿支供血的趋向性及每个分支的供血面积等。另选1具未固定处理的男尸,采用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水凝胶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并进行CT扫描与三维重建。结果旋髂深动脉穿支(DCIAP)的出现率为92%,平均每侧为1.6支,直径0.7mm,其穿支出现于髂前上棘后方5~10cm,髂嵴上方12~35mm之间,供血范围为31 cm2。结论旋髂深动脉起源、行程及其穿支较恒定,具备穿支骨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可截取穿支皮瓣(肌皮瓣或骨皮瓣)进行游离移植或转位,用于复合组织缺损的重建。
金联洲周小兵胡斯旺戴开宇唐茂林
关键词:穿支皮瓣旋髂深动脉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数字解剖学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3D可视化研究
目的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设计与安全截取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8具新鲜尸体,采用选择性颜料灌注,动脉造影及CT扫描与三维重建,重点观察腹壁下动脉肌皮穿支及其跨越正中线的有效吻合血管。然后,层次解剖观测腹前外侧壁外径≥0....
丁茂超陈世新崔怀瑞胡斯旺毛以华
文献传递
大鼠背部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变化规律初探(一)
目的设计可对大鼠背部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进行直视观察的模型,并进一步探索choke血管扩增的规律。方法制作皮肤血管观察窗套件,选择左、右髂腰动脉穿支体区间的微血管吻合(即choke血管)作为目标观察区,并分时段在体视...
胡斯旺毛海蛟黄美贤唐茂林徐达传
关键词:血管造影
文献传递
大鼠全身主要皮瓣测量及形态学研究
目的探索大鼠全身主要皮动脉的来源、走行情况及其营养体区的具体情况,测量平均血管密度,并研究皮动脉外径与其营养区域的周长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大体解剖和一次性血管造影配合对大鼠皮动脉在体表的定位进行标定,对大鼠全身主要皮动脉...
陈绍鹤陶友伦徐世敏毛以华涂盈盈徐灵通胡斯旺梅劲唐茂林
文献传递
大鼠背部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变化规律初探(二)
目的观察大鼠背部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密度的变化规律,探索choke血管扩增的评价指标。方法选择大鼠左、右髂腰动脉穿支体区间的微血管吻合(即choke血管)区为目标观察区制作皮瓣模型,分时段进行灌注、摄X线片,在Sci...
胡斯旺毛海蛟黄美贤唐茂林徐达传
关键词:血管造影灰度值
文献传递
大鼠背部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变化规律初探(一)
目的设计可对大鼠背部穿支体区间choke血管进行直视观察的模型,并进一步探索choke血管扩增的规律。方法制作皮肤血管观察窗套件,选择左、右髂腰动脉穿支体区间的微血管吻合(即choke血管)作为目标观察区,并分时段在体视...
胡斯旺毛海蛟黄美贤唐茂林徐达传
关键词:血管造影
文献传递
应用利伐沙班预防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用于预防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10例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低分子肝素和利伐沙班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血红蛋白、D-二聚体及切口引流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D-二聚体偏高,观察组伤口引流量较多,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应用于预防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吴祥胡斯旺徐义国高涛李红宝叶一蒋国强张秋林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静脉血栓利伐沙班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