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建

作品数:33 被引量:135H指数:7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指令性项目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脊髓
  • 7篇输血
  • 7篇细胞
  • 7篇脊髓移植
  • 6篇献血
  • 6篇献血者
  • 6篇白细胞
  • 5篇成鼠
  • 4篇输血反应
  • 4篇胚胎脊髓
  • 4篇胚胎脊髓移植
  • 4篇脊髓损伤
  • 3篇血液
  • 3篇溶血
  • 3篇宿主
  • 3篇胚胎
  • 3篇胫骨
  • 3篇效价
  • 3篇抗体效价
  • 3篇非溶血性

机构

  • 33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锦州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3篇胡建
  • 13篇赵树铭
  • 10篇林武存
  • 8篇王正国
  • 8篇朱佩芳
  • 7篇曾杰
  • 7篇肖瑞卿
  • 6篇陈英
  • 6篇李兵仓
  • 6篇李兵
  • 6篇李应玉
  • 5篇曾宪政
  • 5篇许聃
  • 4篇李起鸿
  • 4篇廖维宏
  • 4篇成晓玲
  • 3篇黎儒清
  • 3篇刘景汉
  • 3篇吴建君
  • 3篇蒋天伦

传媒

  • 9篇重庆医学
  • 7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医学检验教育
  • 1篇中国检验医学...
  • 1篇中国输血协会...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5篇1998
  • 3篇1997
  • 3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1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2397名献血者抗-HCV、抗-HIV、抗-TP、HBsAg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提高献血者血液检测准确度,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造成因输血感染病毒性疾病的发生。方法两种以上的试剂按规定对献血者血液进行双检,并对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结果42 397名献血者中HBsAg阳性192例,阳性率0.45%,结果不确定47例;抗-HCV阳性187例,阳性率0.44%,结果不确定124例;抗-HIV阳性8例,阳性率0.02%,结果不确定14例;抗-TP阳性319例,阳性率0.75%,不确定78例;4项检测共计阳性969例,阳性率2.29%。结论献血人群中有较高病毒携带率及梅毒螺旋体感染率,加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限制及人体感染病毒后窗口期的存在,使输血存在引起病毒性疾病传播的危险。血站系统在对献血者的筛查工作中应不断加强管理,优化试剂组合,最大限度杜绝输血感染疾病的发生。
胡建林武存李兵刘佳陈英彭君夏志容
关键词:血液筛查TPHBSAG
白细胞滤器对红细胞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血液经白细胞滤器滤过处理(滤除血液白细胞)后红细胞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选择42例入库合格血液,应用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过滤前后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中切黏度、低切黏度、全血还原黏度)检测。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游离Hb等红细胞相关参数的测定。结果经白细胞滤器处理后,红细胞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变,血液黏度轻度下降。结论用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去除血液中白细胞对红细胞、血液质量无明显影响。
胡建林武存李兵
关键词:白细胞滤器血液流变学
A、B、AB型全血加入O型全血37℃对血型鉴定、抗体效价及抗球蛋白试验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了解A、B、AB型全血加入O型全血不同剂量后血型正反鉴定、抗-A、抗-B抗体效价、直接与间接抗人-IgG实验变化。方法完全随机抽取4℃保存24 h A、B、AB型全血分别60 m l,按不同比例加入O型抗-A、抗-B效价1∶64的全血9、12、15、18 m l置入100 m l塑料血袋内混匀后,置37℃孵箱,间隔15 m in摇动1次。分别在1、2、4、8、12、24 h留取标本,做血型正反鉴定、抗-A、抗-B抗体效价、直接与间接抗人-IgG实验。结果不同型全血加入不同剂量O型全血,37℃不同时间血型正反鉴定相符;相对应抗-A、抗-B抗体效价逐渐下降到消失;直接与间接抗人-IgG实验的变化,以B型接受O型的反应最小,在接受600 m l直接与间接抗人-IgG均为阴性,800 m l同1 200 m l反应基本一致。A、AB型接受O型后直接与间接抗人-IgG反应基本一致,实验结果均为阳性。结论以B型接受O型的反应最小,在接受600 m l直接与间接抗人-IgG均为阴性。800 m l同1 200 m l反应基本一致,A、AB型直接与间接抗人-IgG均为阳性。原则上最好不输O型全血,从直接抗人-IgG实验分析,只要红细胞上存在不完全抗体,就一定会影响红细胞的寿命与质量。
肖瑞卿赵树铭林武存曾杰许聃陈英吴建君胡建刘景汉
关键词:血型鉴定抗体效价
献血者Rh(D)阴性DEL表型调查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通过对Rh(D)阴性献血者的试验检测,了解DEL表型。方法用盐水法、木瓜酶法3家试剂检测RhD(-)及其RhCcDE 4个因子;阴性者用谱细胞进行抗体筛查;红细胞用抗-D作吸收放散试验,观察试验结果;吸收前、后抗-D抗体检测其效价。结果无偿献血者16935例,其中Rh(D)阴性75例,占4.42%;吸收放散试验:75例经吸收放散试验检测,阳性标本47例、占62.67%,阴性28例;吸收前、后抗体效价比较:吸收后抗体效价不变的53例,效价下降的有22例。结论在鉴定Rh(D)阴性中,DEL表型应用血型血清学吸收放散的方法正确鉴定;在临床输血中,含有弱D与DEL的个体,反复多次输血后就有产生抗体的可能。含有弱D与DEL的个体,作为供者应该当成阳性,作为受者应该当成阴性,防止因输血产生免疫性抗体,引起输血反应。
肖瑞卿林武存曾杰许聃陈英胡建
关键词:RH吸收放散抗体效价
去白细胞输血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应用分析(英文)被引量:9
2002年
评价临床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和浓缩血小板悬液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FNHTR)的效果。选择 1 0 0例肝硬化、胃溃疡和胃癌等病人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 ,对照组相类似 50例病人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 2 4 0例急性或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尿病、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重症肝炎、烧伤、癌症放、化疗等患者分为两组 ,各组 1 2 0例随机接受去白细胞的血小板或未去白细胞的血小板悬液 ,观察FNHTR的发生率。结果表明 ,在 1 0 0例接受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的患者中未发生FNHTR ,对照组 50例患者中有 8例发生FNHTR ,发生率为 1 6 % ;输注血小板的患者中 ,去白细胞和未去白细胞的FNHTR发生7例和 2 5例 ,发生率分别为 5 .83 %和 2 0 .83 %。结论
赵树铭成晓玲胡建向国春张佳思黎儒清
关键词:去白细胞输血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股骨骨不连的治疗被引量:7
1994年
1978年2月至1990年5月分别采用开放复位、梅花型髓内针固定或半环槽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疗42例病人,经随访发现,效果良好。两种方法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36.8周和34.6周,统计学分析提示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作者在对髓内针和外固定架...
胡建孙德民李起鸿马树支周仲安
关键词:股骨骨不连髓内针固定术
异型血液实验研究
2005年
目的:了解A型B型全血加入O型全血不同剂量后,在体外37℃游离血红蛋白的变化.方法:随机抽取4℃保存24hA型B型全血各两人份分别分装为60ml,按不同比例加入O型抗-A、抗-B效价1:64的全血9ml、12ml、15ml、18ml置入100ml塑料血袋内混匀后,置37℃孵箱,间隔15min摇动1次.分别在1h、2h、4h、8h、12h、24h留取标本做游离血红蛋白检查.结果:用A型B型全血加入不同剂量O型全血, 37℃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 A型与A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B型与B型之间无显著性差;A型B型全血加入不同剂量O型全血,两者之间4h之内有差异,8~24h无差异 A型B型全血接受高效价的抗-A、抗-B抗体的O型全血,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50kg的A型、B型个体快速输入 1 200 ml 的O型全血,在 24 h 不会引起游离血红蛋白升高.从实验中发现A型的不同个体两者之间有显著性的差异,B型的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别.温度对红细胞有明显影响,进一步提示我们在血液采集后要尽快置入4℃冰箱保存,降低红细胞的代谢,延长红细胞的寿命,增加血液在体内的生理功能.
肖瑞卿赵树铭曾杰许聃陈英吴建君胡建许汝福刘景汉
关键词:ABO血型系统血红蛋白测定
实验性肢体延长术后骨愈合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2
1994年
本实验采用32只健康青山羊,进行胫骨上干骺端截骨延长术,并于停止延长后不同时期分别测试延长骨的抗扭强度、刚度及能量吸收。实验结果表明,骨愈合过程中,骨力学性能的恢复与其组织学改变是一致的。延长骨的愈合过程可大致分为三个生物力学时期:(1)低强度、低刚度阶段;(2)低强度、高刚度阶段;(3)高强度、高刚度阶段。
胡建曾宪政
关键词:生物力学肢体延长骨愈合
胚胎脊髓移植对成鼠损伤脊髓血流量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
1997年
李兵仓王正国朱佩芳李应玉胡建廖维宏
关键词:胚胎脊髓移植脊髓移植脊髓损伤血流量
NT-3 mRNA分子杂交在胚胎脊髓修复成鼠受损脊髓过程中的变化被引量:2
1998年
为了从神经营养因子角度探讨移植修复机理,将大鼠14d胚胎脊髓(ESC)植入急性损伤成鼠脊髓后1、3、5、7、10、15和30d,用原位杂交和斑点杂交技术对ESC和宿主脊髓(HSC)内NT-3mRNA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观察。定性观察显示,在正常脊髓内,NT-3mRNA以前角运动神经元和少量胶质细胞分布为主;脊髓损伤以后,杂交产物扩大到中小型神经元,同时更多的胶质细胞参与了反应;ESC植入后,除移植物本身继续表达外,宿主脊髓阳性反应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数量进一步增加。定量结果表明,损伤组原位杂交和斑点杂交的反应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组;而移植组的分子杂交反应又在很多时相点上显著高于损伤组。除此而外,分子杂交反应在损伤组和移植组内持续的时间也不相同,前者的最强反应期为术后7d,后者为术后10~15d.我们认为,移植的ESC除为自身和HSC提供神经营养外,也诱发了HSC在发生过程中曾经拥有的合成机制,以增强NF表达的方式为自身再生提供营养,同时也为移植物的发育分化提供合适的营养环境。
李兵仓王正国朱佩芳李应玉胡建胡建
关键词:脊髓移植神经营养素3分子杂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