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翁秀兰

作品数:40 被引量:151H指数:8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理学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化学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6篇光催化
  • 16篇催化
  • 14篇降解
  • 11篇甲基
  • 10篇纳米铁
  • 10篇分子
  • 9篇亚甲基
  • 9篇亚甲基蓝
  • 9篇甲基蓝
  • 8篇可见光
  • 8篇分子筛
  • 8篇掺杂
  • 7篇催化剂
  • 6篇磷铝分子筛
  • 6篇光催化剂
  • 5篇光催化性
  • 5篇光催化性能
  • 5篇阿莫西林
  • 5篇催化性
  • 4篇性能研究

机构

  • 40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作者

  • 40篇翁秀兰
  • 17篇颜桂炀
  • 16篇陈祖亮
  • 12篇郑柳萍
  • 4篇林深
  • 3篇黄兰兰
  • 2篇王清萍
  • 2篇郑梅琴
  • 2篇金晓英
  • 2篇张晓勤
  • 2篇刘汉甫
  • 2篇陈征贤
  • 2篇陈岚岚
  • 2篇林加奖
  • 1篇叶金花
  • 1篇蒋健
  • 1篇谢丽珊
  • 1篇郑立群
  • 1篇蔡婉玲
  • 1篇林泽

传媒

  • 4篇环境工程学报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广州化学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石油学报(石...
  • 2篇石油化工
  • 1篇化学教育
  • 1篇红外
  • 1篇分子催化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环境化学
  • 1篇中国环境卫生
  • 1篇韶关学院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化...
  • 1篇当代化工研究
  • 1篇2010年全...
  • 1篇第13次全国...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第五届全国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镁掺杂磷铝分子筛可见光光催化性能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采用水热反应的方法合成了金属镁掺杂的磷铝分子筛MgAPO-5,通过XRD、DR UV-Vis、FT—IR等手段对其结构性能进行表征,并以亚甲基蓝溶液为目标降解物,在可见光下考察了MgAPO-5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MgAPO-5具有与AlPO4-5相同的分子筛结构,掺杂的镁可能存在于磷铝分子筛的骨架中,在可见光下对亚甲基蓝溶液具有优良的光催化性能,反应5h,脱色率可达92.5%。
颜桂炀翁秀兰郑柳萍
关键词:磷铝分子筛掺杂可见光光催化
一种功能化纳米硫化铁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化纳米硫化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具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树叶粉末,制得树叶提取液;加入硫酸亚铁溶液;水浴加热反应;再加入硫化钠溶液;水浴加热反应;抽滤,冲洗,制得功能化纳米硫化铁。该方法所合成...
林加奖金晓英翁秀兰陈祖亮
文献传递
ZnO/AlPO4-5复合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以正磷酸为磷源,拟薄水铝石为铝源,三乙胺为模板剂,在合成过程中直接添加zno,采用水热法合成了ZnO/Al-PO4-5复合分子筛,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等手段对其结...
翁秀兰陈丽梅颜桂炀
关键词:复合光催化剂光催化亚甲基蓝
生态陶瓷粉的研制、性能及其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以锂辉石、高岭土等为原料,添加绿柱石和锰盐等混合添加剂,同时引入一定比例的硅酸锆和TiO2等作为助剂,研制成BIO生态陶瓷粉料,并尝试应用于陶瓷壶的制作工艺中,研制成可在电磁炉上加热使用的瓷壶.运用XRD、TG-DTG等表征手段,对坯釉料的理化性能进行分析;运用现代分析仪器对所研发的瓷壶制品在水质改良和保温节能方面的性能进行跟踪检测.结果表明:用生态陶瓷粉研发制得的瓷壶制品具有较强的远红外辐射性能,在水质改良和保温节能等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优越性.
郑柳萍颜桂炀翁秀兰陈文
关键词:生态陶瓷釉层负离子远红外辐射
纳米铁系材料的制备及其用于去除水体中阿莫西林的研究
抗生素已广泛应用于医药业、畜牧业以及水产养殖业等领域,随着其应用的不断扩大,环境中残留的抗生素也日益增加,引起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危害生态环境和影响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探讨去除环境水体中抗生素的方法与机理已成为当今环境修...
翁秀兰
关键词:纳米铁降解包覆阿莫西林
有机酸对B-Fe/Ni降解阿莫西林的影响
2018年
为了研究水体中的有机酸对B-Fe/Ni(膨润土负载纳米铁/镍)降解阿莫西林的影响,以HA(腐殖酸)和EDTA(乙二胺四乙酸)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不同质量浓度HA(0、10、50、100 mg/L)和EDTA(0、10、50、100 mg/L)对B-Fe/Ni降解阿莫西林的影响.以阿莫西林的降解率来考察HA和EDTA对B-Fe/Ni降解阿莫西林的效率产生的影响,并采用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RD(X射线粉末衍射)等手段,探究了这两种有机酸对B-Fe/Ni降解阿莫西林产生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1)当反应时间为10 min时,在HA质量浓度分别为0、10、50、100 mg/L的体系中,阿莫西林的降解率分别为63.6%、88.6%、87.3%、81.8%;(2)当反应时间为10 min时,在EDTA质量浓度分别为0、10、50、100 mg/L的的体系中,阿莫西林的降解率分别为63.6%、74.3%、65.7%、33.6%;(3)纳米铁在反应过程中被氧化为铁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沉淀,形成钝化层.研究显示,HA和EDTA在低质量浓度下会对B-Fe/Ni降解阿莫西林产生促进作用,而在高质量浓度下则会产生抑制作用.
李文鹏李星逸续鹏翁秀兰陈祖亮
关键词:阿莫西林腐殖酸乙二胺四乙酸
ZnS/AlPO-5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
2008年
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出ZnS/AlPO-5复合材料,采用XRD(X-射线粉末衍射)、DRUV-Vi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BET(比表面分析)等技术对其进行理化性能表征,并以亚甲基蓝(MB)溶液为目标降解物,评价了其在可见光作用下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表现出良好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在80ml质量浓度为1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中加入0.1g催化剂,可见光辐照5h时,脱色率(DC)可达97.5%;辐照24h的矿化率可达90%以上。
颜桂炀郑梅琴郑柳萍翁秀兰
关键词:可见光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
MgAPO-5可见光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以拟薄水铝石、正磷酸、硫酸镁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MgAPO-5分子筛.以可见光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作为模型反应,详细考察了合成条件(晶化时间、模板剂种类、晶化胶体酸度)和光催化反应条件(催化剂用量、反应液初始pH值)等因素对合成产物的理化性能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APO-5分子筛的最佳合成条件为:以三乙胺为模板剂,晶化时间为20 h,晶化胶体的pH值为6.0;MgAPO-5分子筛降解亚甲基蓝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1.25 g/L,反应液初始pH值以中性为宜.
翁秀兰颜桂炀张晓勤
关键词:光催化剂光催化性能可见光
绿茶萃取液合成纳米铁颗粒及其对孔雀绿的降解性能被引量:10
2013年
利用绿茶萃取液(GTE)既作还原剂又作掩蔽剂,通过绿色还原合成纳米铁粒子(GT-FeNPs).通过SEM、XRD、FT-IR、BET等手段对GTE合成的纳米铁粒子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GTE合成的纳米铁是无定形的球形颗粒,颗粒粒径在70~80 nm左右.并以孔雀绿(MG)为目标降解物,探讨GT-Fe NPs对孔雀绿的降解性能.在孔雀绿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1和初始溶液的pH=5.78的条件下反应10 min,GT-Fe NPs对孔雀绿的去除率高达75.66%,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根据GT-Fe NPs对孔雀绿反应前后的表征结果和孔雀绿降解动力学的研究结果,降解机理可能包括MG吸附在GTE和GT-Fe NPs表面上,同时纳米铁在水的侵蚀作用下产生自由电子,与发色基团发生还原作用,达到脱色效果,并在自由电子的进一步攻击下,使得MG中连接苯环的碳碳双键断裂.
黄兰兰翁秀兰陈祖亮
关键词:NPS
脱氮副球菌YF1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阴极脱氮和产电被引量:4
2014年
以脱氮副球菌YF1构建纯种生物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进行脱氮和产电机理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阴极碳氮比、pH值对产电和脱氮效率有明显影响。当MFC的阴极运行条件pH值为8.0,碳氮比为20时,运行时间15 h时,脱氮率高达100%,输出电压为150 mV。上述结果表明,微生物燃料电池运行过程中,细菌降解硝酸根的机理为将硝酸根还原为N2或者直接将其作为自身的营养物质而利用。循环伏安(CV)与扫描电镜(SEM)的结果表明,在微生物燃料电池运行中,副球菌YF1通过接触导电作为产电的电子供体。
王清萍刘培文翁秀兰陈祖亮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脱氮产电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