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静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寻找“个人”——论晚清至五四现代个人观念的发生
- 无论在逻辑还是现象层面,现代个人观念,始终与现代中国文化文学有着不解之缘:它不仅相伴或纠结于现代中国文学发生、演变的历史进程,亦影响着对这一历史进程及其性质的史学阐释。所以,“个人”始终是现代中国文化文学历史进程和历史阐...
- 罗晓静
- 关键词:晚清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中国现代文艺大众化理论概观
- 2002年
- 文艺大众化运动伴随着整个现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在理论建设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其理论探讨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对大众的认识与评价,普通大众从被教育被启蒙的接受对象逐步成为文学的主体,并参与到创作之中,最终实现了接受一创造一体化;二是对大众文艺形式的认识与评价,围绕语言文字的大众语讨论,旧形式的利用和民族形式的论争等中心问题展开,从而扫清了文艺大众化中的种种障碍,明确了大众文学的走向和文艺创作实践的具体策略。
- 罗晓静
- “五四”日记体小说——兼论一种非典型小说的文体形式和话语特征
- '非典型小说'是与典型形态的小说——该文有时简称为'典型小说'——相对应的一种小说类型.它打破情节模式,故事叙述模式和情节结构方式被有意无意地轻视或忽略;偏重于主观抒情,审美的焦点和重心转向自我及其感觉和情绪的表达.在文...
- 罗晓静
- 关键词:日记体小说体载话语
- 文献传递
- 论“五四”日记体小说——一种非典型小说的形态和话语特征被引量:6
- 2004年
- “非典型小说”是与典型形态的小说——本文有时简称为“典型小说”——相对应的一种小说类型。它打破情节模式 ,偏重于主观抒情 ;在文体上具有模糊性 ,通常表现出文体融合的特点。“五四”日记体小说作为“非典型小说”的一个典型范例 ,将日记的私密性和小说的公共性融为一体 ,构造了独特的话语形态。它重塑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具体表现为“我”与“世界”的对话方式 :“我”看“世界”是以社会全体代个体自我 ;“世界”看“我”是以个体自我代社会全体。这样 ,它用极具主观性、隐私性的个体情感 ,实现了对普泛性。
- 罗晓静
- 关键词:话语
- 论王安忆《长恨歌》的文化意蕴
- 2002年
- 王安忆的《长恨歌》在文化层面上显示出了卓绝的功力,具有丰富且深广的内涵,作者随意自如的驱遣着语言,字字句句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闪烁着智慧与理性,直指人的心灵深处,并不断扩散,弥漫,从而具有了回旋错落之美,好以女性独有的细腻和绵密将城市的历史世俗化,发性化,勾勒出了一幅幅上海弄堂中几十年浮浮沉沉的人生图画,她将视野尽量缩小,姿态尽量降低,却在平和与琐悄中折射出了最为深沉的人间悲喜剧。
- 罗晓静
- 关键词:《长恨歌》文化世俗化女性化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