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朝刚
- 作品数:10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大弯前壁固定提高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饮食耐受性
- 2023年
- 目的探究在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过程中,完成消化道重建后,将胃大弯前壁固定于左上腹壁,对患者术后经口饮食耐受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行PPPD手术的病例,按术中是否行胃大弯前壁固定分为固定组(n=27)及非固定组(n=27),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经口饮食耐受情况及延迟性胃排空(DGE)、术后胰瘘(POPF)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固定组及非固定组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9.65±1.25)h vs(8.69±1.93)h,t=2.161,P=0.035]、术后恢复经口进食固体食物时间[(9±7)d vs(13±14)d,t=2.690,P=0.007]、术后住院时间[(19±7)d vs(28±21)d,t=2.132,P=0.038]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在术中出血量[(330±172)mL vs(292±144)mL]、DGE发生率[18例(66.67%)vs 21例(77.78%)]、POPF发生率[6例(22.22%)vs 8例(29.36%)]及其他腹腔内并发症发生率[6例(22.22%)vs 7例(25.93%)]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PPD术中行胃大弯前壁固定虽延长了手术时间,但能够提高患者术后经口饮食耐受能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性。
- 许盛琪童朝刚张腾飞
- 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瘘(PF)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
- 2024年
-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瘘(PF)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以及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院区2020年01月-2023年01月间90例PD术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PF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结果 BMI≥25kg·m-2、术前TBIL≥178.66μmol/L、胰腺质地软、胰管直径<3mm、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35 g/L、术前黄疸等是PF发生的危险因素;90例患者中,发生20例PF,发生率为22.22%。结论 PF为PD术后常见并发症,而BMI、术前胆红素水平、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35 g/L、术前黄疸等是PF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需要在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的基础上,采取对应防治措施,降低PF发生率。
- 徐志轩童朝刚
- 关键词:PDPF
- 胆道镜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高龄患者胆总管结石的效果
- 2023年
- 目的 探讨胆道镜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高龄(≥80岁)患者的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2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40例高龄(≥80岁,观察组)和40例(<80岁,对照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胆道镜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治疗的病历资料(共80例)。比较2组腹腔镜手术成功率、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术后有无进入重症监护室(ICU)的例数等,同时对2组术后总并发症包括胆漏、结石残留、肺部感染、合并下肢血栓及压疮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组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39例完成手术,1例中转开腹,对照组38例完成手术,2例中转开腹。2组的手术成功率、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术后进入ICU例数、术后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手术时间及总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相比,观察组有明显的劣势;术后进食时间及下床时间相比,观察组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 在充分做好围术期处理,调整好内科基础疾病,纠正不良手术影响因素的情况下,胆道镜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高龄(≥80岁)患者的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
- 宋德静刘付宝童朝刚张腾飞安东李俊
-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围手术期医护
- 腹腔镜在二次胆道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评价腹腔镜在二次胆道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二次胆道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共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腹腔镜组30例和开腹手术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出血量、围术期并发症、术后镇痛、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成功率等相关临床指标,随访中位时间14.5个月。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124.17±8.72)min,开腹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120.53±9.58)min,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患者平均出血量(74.63±9.15)m L,开腹手术组患者平均出血量(113.35±34.25)m L;腹腔镜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8.47±4.07)h,开腹手术组胃肠功能平均恢复时间(40.53±8.26)h,两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均P<0.05)。腹腔镜组及开腹手术组患者在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和复发率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胆总管取石术在二次胆道手术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杜俊施开德安东童朝刚程敏
-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胆道外科手术再手术腹腔镜检查
- LC联合LCBDE+T管引流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T管引流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复发率及其复发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20年1月在我院行LC联合LCBDE+T管引流术的2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信息。根据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结石复发的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23例)及未复发组(178例),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术前炎症情况、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数目、十二指肠憩室、手术时间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201例患者中有23例出现术后结石复发,复发率为11.4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数量、十二指肠憩室与结石术后复发有关(P<0.05);性别、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术前炎症情况、手术时间与结石复发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胆总管直径、十二指肠憩室是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LC联合LCBDE+T管引流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受多个因素影响,应密切注意患有相关影响因素的患者,加强术后随访,尽早干预,以降低胆总管结石的复发率。
- 姚康童朝刚
- 关键词:复发
- Psalmotoxin-1抑制活化的肝星状细胞过程中microRNA差异表达谱的变化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酸敏感离子通道1a(acid-sensing ion channel 1a,ASIC1a)特异性阻断剂狼蛛毒素(psalmotoxin-1,PcTx-1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过程中微小RNA(microRNA,miRNA)差异表达谱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SC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PcTx组。对照组不做处理,模型组加入PDGF-BB(10 ng/mL)培养24 h,PcTx组给予PcTx-1刺激1 h后,再加入PDGF-BB(10 ng/mL)培养24 h。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Ⅰ型胶原(collagen-Ⅰ)和ASIC1a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验证HSC细胞是否活化以及PcTx-1是否阻断ASIC1a的表达。提取的总RNA质检合格后进行高通量测序,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通过miRanda算法对差异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并对miRNA靶基因进行功能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PcTx-1阻断ASIC1a后,ASIC1a的表达降低,HSC细胞活化的标志性基因α-SMA和collagen-Ⅰ的表达明显减少,提示PcTx-1可阻断PDGF诱导的HSC活化。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iRNA表达谱中差异表达miRNA共有38个,其中上调6个,下调32个(P <0.05)。与模型组比较,PcTx组miRNA表达谱中差异表达miRNA共有17个,其中上调1个,下调16个(P <0.05)。结论:高通量筛选得到的PcTx-1抑制PDGF-BB活化HSC过程中miRNA差异表达谱,为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思路。
- 童朝刚朱月琴王亚男潘学胜芮晨辉黄艳
- 关键词: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微小RNA肝星状细胞高通量测序
- 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评估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 2023年
- 目的建立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DLC)术前评估模型,预测手术难度,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行LC手术患者52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标准手术时长的75%时间分为困难组(DLC组)和非困难组(NDLC组)。对两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用Logistic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构建DLC术前风险评估模型,并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模型的效能。基于该模型,使用R语言软件建立DLC风险预测列线图,并绘制校正曲线。结果521例患者中,DLC组156例;NDLC组36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胆囊颈结石嵌顿、胆囊结石直径、胆囊壁厚、既往急性胆囊炎发作史、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男性、胆囊颈结石嵌顿、胆囊结石直径≥2.5 cm、胆囊壁厚≥4 mm、既往急性胆囊炎发作史、中性粒细胞≥7×10^(9)/L是DL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776。基于该多因素回归分析构建的列线图校正曲线显示一致性较好。结论DLC术前评估模型可以较好预测手术难度,根据手术难度不同,采取相应的临床策略,有助于实现精准化医疗,提高临床效率。
- 葛子豪姚康童朝刚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列线图
- 胆囊癌中PLEK2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测定胆囊癌组织中血小板-白细胞C激酶底物2(PLEK2)抗体的表达,分析PLEK2的表达与胆囊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行胆囊切除术或胆囊癌根治术且术后病理提示胆囊恶性肿瘤患者46例。收集患者病历及随访资料,进行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试验,分析PLEK2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对生存情况的影响。随访结束时间为2022年8月30日。结果46例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为28个月(95%可信区间:20~36);46例患者中胆囊癌标本PLEK2表达阳性41例(89.13%),阳性表达程度与T分期、性别、癌抗原15-3阳性明显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外胆囊癌(术前诊断为胆囊良性疾病而在术中或术后病理检查提示恶性者)、性别、癌抗原125阳性、PLEK2表达、T分期均与生存相关,T分期、PLEK2表达是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EK2在胆囊癌组织中多呈阳性表达,其表达阳性程度与T分期、性别、癌抗原15-3阳性相关,是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许盛琪张庆梅童朝刚
- 关键词:胆囊癌T分期免疫组化
- 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体会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总结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10月收治69例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3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术后胆汁漏,1例术后黄疸,均保守治疗痊愈。6例中转开腹,其中1例为有胰腺炎病史肝下粘连致密,1例术中出血,1例胆囊管增粗明显伴结石排入胆总管,3例为胆囊三角结构严重粘连解剖不清。结论只要把握好恰当的手术时机和掌握熟练的手术技巧,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及时的中转开腹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 童朝刚施开德
-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
- 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普外科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43例有上腹部手术史实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60例无上腹部手术史实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情况,记录两组术中转开腹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后1个月经窦道胆道镜检查结石是否残留,术后2~20个月随访结石复发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结石残留率及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23.1±21.4)m L、腹腔引流量(121.0±23.3)m L、手术时间(2.0±0.4)h、住院时间(9.3±1.5)d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4例(9.30%)中转开腹(其中3例因胆囊三角严重粘连,1例因小肠严重粘连),对照组1例(1.67%)因确诊腹茧症而中转开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出现并发症3例(6.98%),对照组2例(3.33%);术后1个月,经窦道胆道镜检查两组患者结石均取净;术后随访2~20个月,观察组出现结石复发3例(6.98%),对照组2例(3.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效果显著,虽然术中中转开腹率较高,但手术适应证范围得以扩大且患者术中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并未明显增加,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案。
- 童朝刚安东陈晓鹏
- 关键词: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腹腔镜上腹部手术史可行性